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地理部分课标卷标准解析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974428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地理部分课标卷标准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地理部分课标卷标准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地理部分课标卷标准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地理部分课标卷标准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地理部分课标卷标准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地理部分课标卷标准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地理部分课标卷标准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地理试题评析及解析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胡朝阳老师一、2011年高考课标卷文综地理试题评析2011年高考全国课标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整体难度和去年相比,有所降低,题目不偏、不怪、无“超纲”内容。 “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试卷中表现明显。本套试题必考部分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气候特征、产业活动、区域定位及分析、水资源利用、等值线判读分析、地理景观图的阅读与分析等内容。选考部分考查的主干知识有:旅游地优势条件分析、崩塌、滑坡的成因、湿地变化及影响。文综试题又一次让考生们体会到了“新高考”的威力:题目灵活,注重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没有特别偏、特别怪

2、,不知道怎么入手的题目。总体来说,地理考试选材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很好的突出了能力的考查,从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考查了地理思维,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同时试题有适当的创新,体现新课标改革的精神,在经历了新课标改革后,可以说新课标卷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总体来说呈现以下特点:第一,课标卷有两个方面有变化,一个是从题量上来讲,35道选择题,然后地、政、史三科,一科两道必做综合题,还有选做题,地理是3道,历史4道,加起来48道题,题量增加,阅读量增大,肯定给考生一种无形中的压力。还有从结构上来讲,课标卷除了前面的选择题,必做的非选择题,后面加了选做题,试题结构有了变化,课标卷的这些变化应该是今

3、后文综考试的重要方向。第二,从知识考察方面来看,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但不注重知识的覆盖面。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还是以考主干知识为主,以前的全国卷在地球和地图、自然地理这方面的题量非常重,全国卷把地球知识作为试题区分度的主要方面。但今年的课标卷这部分内容没有了,而人文地理知识的题量非常大,课标卷选择题自然地理就3个题,而且是地图部分,非选择题也只有第36题的第一小题为自然地理,其余全部属于人文地理部分。通过分析,发现人文地理题并不好做,选择题中很多选项迷惑性很强,有一定难度,由此就有区分度。从而看出,课标卷在知识点的考察上不强调覆盖度,命题的点非常集中,主要是工业、农业等。第三,从能力立意来看,文

4、综考试都强调能力立意,全国卷能力立意的特点是考察深度思维。今年考察的是新家坡,围绕新家坡水资源短缺这个问题设了三个问题。2010年全国卷里面考到一个地中海地区的葡萄生产,围绕葡萄设问,问的非常细。以前高考试题中对尼罗河、刚果河也是进行多角度设问,都体现了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考察非常重视深度思维,围绕一个内容,从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考查了地理思维,所以深度思维的考察在新课标卷中很有特点。第四,地理的特点,跟历史、政治有一个共同的区别,那就是图象。图象阅读能力是地理高考最为突出的要求,今年的试题中第911题的地理景观图,第43题的地理剖面图等的阅读有一定难度,整套试题对于图象阅读能力的考察是比较

5、到位的,这也是高考地理有特色的地方。第五,今年课标卷有一个特点,就是彰显了课改。主要表现在,第一是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如第36题提到新家坡水资源短缺,问了一个问题,水资源短缺除了新家坡自身修坝,自己解决问题,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再如第37题中国国家500强企业在什么位置,在什么地方,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任选一个地方,让考生分析,为什么选在这儿,这个题没有标准答案,非常开放。这就是课改的体现。还有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强调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高考的时候不可能合作,但是自主学习非常明显,因为试题给出一大段文字材料,这个文字材料实际上

6、是让考生自主学习,把材料领会,才能做题,这是自主学习的体现。还有探究,在高考命题一般不会出现考生以前见过或者是做过的题,情境是新的,材料是新的,社会是新的,在这个情况下考生怎么样才能够比较完美的把答案答出来,出了探究思维,没有别的办法可讲,思维程度还是非常难的,比较有挑战性。第六点,关于热点问题,课标卷面对热点的时候,一直都是冷热点。今年高考地理试题还是和以往的文综地理试题一样,时政热点仅作为背景材料呈现,让人感觉高考是与时俱进,对于答题没有太多的干扰。二、2011年高考课标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

7、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土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答案】B C【解析】该组题从日本地震的热点切入,考察工业联系与工业区位。该题要结合题内题外知识解答。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市场,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题目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

8、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在中国建的零部件厂是为中国的整车生产厂提供服务,以降低生产成本。第1题,在中国建零部件厂发生在地震之前,A不正确。中国的整车生产使用中国生产的配件,减少运费,成本降低,B正确。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指向型工业,而不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C不正确。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中国的整车生产,D不正确。第2题,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部分核心零部件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地震造成了在日本的核心零部件厂停产,中国的整车生产自然被迫减产,而研发中心主要是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转化为具体的生产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故A不正确,C正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

9、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35题。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

10、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答案】C D A【解析】本组题也是热点问题(转基因大豆)切入,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第3题,巴西人口比美国少,巴西高原面积广大,适宜大豆种植,“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开发种植较晚是最大的优势,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程度高,大豆生产区气候条件优越,生产技术水平高,但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所以巴西的增产潜力大是因为可开垦土地多,故C正确。第4题,巴西大豆的专业化水平、科技投入、劳动生产率都没有美国高。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便宜,D正确。第5题,中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品种

11、退化”严重,所以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加大科技投入,A正确。中国后备耕地资源少,不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劳动力投入,加大化肥使用量不能提高大豆质量。【评析】15题主要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分析的信息。要正确解答这些题目,必须认真审题,仔细阅读试题材料,回忆所学相关原理,分析试题要求进行推断。本组题难度不大,但选择项的迷惑性很强,导致考生容易出错。第1、3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读图1,完成68题。图1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 B55m C60m D65m7图中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B C D8在图示

12、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 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 B40m C90m D65m【答案】C C B【解析】本组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地形与河流等地理事物联系能力。第6题,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C正确。第7题,四处,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C正确。第8题,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建在如下图示位置,坝址所在位置的河谷海拔介于45m和40m之间,设计坝高13米,则坝顶海拔应基本与55米等高线持平,由图提供的比例尺可知坝顶长约为40米。【评析】等值线图的阅读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13、也是高考考察的重要内容。体现高考“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要求。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一般都会重视这个方面的训练,所以考生对这类题型比较熟练,大多数考生能较好地解答本组试题。 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ll题。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lO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11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

14、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答案】B C B【解析】本组题利用青藏铁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读图不清直接影响学生做题。第9题,该段铁路是上坡,所以铁路不可能沿等高线布线,A不正确。因为该段是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虽然是河谷,冬季河流仍然结冰,B正确。C、D选项做错的同学很多,尤其是选D的多。题干中“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只是说“上坡段某处”在拉萨以北,并没有给出拉萨的位置与北方位所在 (有点文字游戏的意思) ,C、D不正确。第10题,M、N间的堆积物在沟口处,所以是流水从沟里带来的沉积物堆积而成,C正确。第11题,如图:如果是防御坡部位崩塌T设施就不建在沟口处,

15、A不正确。T设施相当于个隧道,铁路从下面穿过,让沟里的洪水与泥沙从上面流过,对铁路起到保护作用,B正确。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T设施就与河岸平行,而非与河岸垂直,C不正确。由上面分析,T设施是为了保护铁路而不是为野生动物留下通道,D不正确。【评析】本组题也较好体现了地理高考关于“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的要求。本组题是基于地理景观图的阅读,参照试题文字材料,要求考生建立空间概念,把握住关键信息进行解答。近年高考试题中,地理景观图逐渐成为呈现地理信息的又一形式的载体。与其它地图相比,景观图能直接反映某种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形象、直观、生动、亲切,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地理景观是环境的一面镜子,提供的信息量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不仅有利于考查图像判读与信息的提取能力、地理空间的想象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景观欣赏与审美能力,还能考查对基本概念、自然原理和自然规律的理解、推导、综合分析及判断能力。由于景观图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命题取材广泛,便于考查学生的能力,也能很好地体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