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97420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昌府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东昌府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东昌府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东昌府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东昌府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昌府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昌府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昌府区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对策近几年来,东昌府区的农机化事业得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促进了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我区的农机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以促进我区农机事业的发展。一、农机化发展现状(一)农机总量快速增长,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东昌府区成立了区农机惠农政策中心,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农机补贴惠农政策,农业机械装备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截止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40.4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851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

2、机保有量2537台、小麦联合收获机保有量1052台、玉米联合收割机保有量389台、秸秆还田机保有量1372台,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568台。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农机装备支持。(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伐加快,实施面积进一步扩大根据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坚持全面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以农机新技术、新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其社会化服务为途径,积极推进农机化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选择农作物种植相对集中、耕地成方连片、基础条件较好的14个乡镇办事处建设了14个标准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实施面积在1000亩以上,其中斗虎屯

3、镇建成了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园。依托示范基地,示范园和农机大户,层层召开现场会,实现以点带面的扩张,带动了全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全区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8万亩,秸秆还田面积65万亩。(三)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东昌府区专门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小组,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和走村入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义和优惠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以农机经纪人、农机大户和农机手为主体,积极引导他们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组建农机合作社,并大力推广订单作业、承包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不断扩大我区农机合作社建设规模,提升农机服务产

4、业化水平。目前,全区共建立种植型、维修型、青贮型等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三夏、三秋期间,我区以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依托,共组织46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分赴河南等地进行跨区作业,机手增加经济效益500余万元。引进外地机械600余台,大大缩短了我区麦收时间。同时,积极培育三秋跨区作业市场,农机作业正从比较成功的“三夏”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向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三秋”玉米机收、秸杆还田跨区作业发展。农机作业市场的培育壮大,有效的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四)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不断加强,“平安农机” 建设成效显著根据省、市农机办下达的创建 十百千万农机平安活动的文件精神,东昌府区扎实开

5、展“农机安全村、安全户”创建活动。一是加大农机法律法规宣传。二是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三是所有监理收费项目进入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收费标准公示到村,实行政务公开,阳光操作,既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又方便了群众办手续。四是引导鼓励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农机安全村、安全户”创建活动,明确任务,以乡镇农机站为主要负责人,选派村级安全员、建立村级机械及驾驶员台帐,定期召开安全员及机手学习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今年,全区发展“平安农机”示范乡镇2个、“平安农机”示范村25个,“平安农机”示范户80个。拖拉机挂牌率、驾驶员有证率分别达到90%以上,全年无重特大事故。(五)农机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农机技术、职业

6、技能培训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昌府区一直把抓好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强农业机械化学校规范化建设,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走出了一条农机培训与农机市场相结合的路子。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区农机化学校的优势,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进村入户举办保护性耕作培训“夜校”等多种形式,对联合收割机作业机手进行交通安全常识、安全生产常识、驾驶操作技能等实用技能培训。截止目前,每年培训能力达2100余人,考核鉴定农机从业人员350人。二、存在问题及分析我区的农机化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那些适合于家庭小规模经营模式的小型耕田、排灌、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迅猛,目前已成饱和趋势。但是

7、,以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来衡量,我区的农机化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农业机械装备总量高,但发展很不平衡到目前,我区农机总动力已达140.4万千瓦,农业机械在农业增收中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全区小麦收割机、农副产业初加工、排灌等机械已趋饱和,而大中型拖拉机、植保、化肥施用、粮食烘干、玉米联合收割、秸秆综合利用、渔业、林业、果业等机械发展缓慢,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与农业生产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二)农机化发展与小规模经营不相适应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农户经营方式还是停留在小农经济经营模式,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种植模式。再加之农民完全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作物种类、品种和决定种植时间,且同种

8、作物的成熟期也很难保持一致。同时,有的农户要使用机械作业,有的农户为节约资金宁愿人工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农机具的作业效率难以发挥。例如,一台割幅为1.61.8米的中型联合收割机在正常情况下,每小时可收割玉米48亩,每天工作10小时,可收割玉米5060亩。但在目前这种过小的土地经营模式下,收割机每天需转移作业地点10多次,转移时间在5小时以上,这样,每天的作业时间仅有35小时,收割玉米约20亩。据调查,我区经营土地规模在100亩以上仅42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比例不足2%,而98%以上的农户经营的仍然仅仅只是自己的土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任重道远。(三)农机科技人才匮乏全区农机系统范围内的工作

9、人员中获得农机工程师中级职称的仅30人,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的仅3人,农机系统以外包括农机维修网点在内的农机维修人员技术有待提高,能自主研制开发或团体研制开发适应性农机具的技术人才很少,在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机手既当操作员,又当宣传员,大部分机手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与新农村建设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技术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机化程度的提高。三、加快我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创新投入方式,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政策是关键。一是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大力发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二是争取多渠道的

10、投入,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的支持,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支持农民和农机户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引导农机合作经营组织参与农机化建设。(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1、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机协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指导农机协会制定章程,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履行社团管理登记手续。引导和鼓励乡镇农机站、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按照企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扶持力度,在有关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优先考

11、虑、重点倾斜。2、积极探索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积极引导各种农机服务组织参与产业化经营。在“三夏、三秋”跨区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中,拉长产业链条,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三)加快农机新技术培训和推广,促进农机化发展紧紧围绕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加快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步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的建立一批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搭建起农机成果转化的平台,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四)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监督

12、管理,创建东昌农机平安加强农机执法人员执政为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依法行政教育,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根据农机安全监理法规,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对农机维修网点、配件供应点和农机销售市场的依法管理,保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东昌农机平安建设。(五)加强农机人才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从业人员队伍,是提高农机化水平的基本要件。以增加投入为抓手,以技能培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推广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重点,以培养一批作业能手、维修熟手、中介高手和培育一批新型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经营服务和中介服务组织为目标,加强对农村青年农机手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经营服务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对外输出。围绕农民培训工程,一是要强化农机培训机构硬件建设,二是要加强农机技术培训,三是要积极发展农机大户。另外,充分利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重点培育一批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机大户,组织他们参与跨区作业,提高机械作业效益,让他们示范带动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实现兴机富民,促进新农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