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教案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97227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二年级下册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二年级下册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二年级下册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二年级下册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教案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解决问题(一)课型新授课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教学难点陪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2投影出示游乐

2、园情境图。仔细看图,自由回答小朋友在做什么。.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练习一的第1题练习一的第4题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板书设计

3、: 解决问题(一)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1)22+13-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2)22-6+13 =29(人)教学反思: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4、力。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2观察了解信息。3小组交流讨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7完成练习一第5题8小结。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2题。2练习一

5、的第3题。四、课堂总结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1)54-8-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2)54-(8+22)=24(个)教学反思: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

6、学的良好情感。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2观察了解信息。3小组交流讨论。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4把学生解决问

7、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7小结。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二的第1题。2练习二的第2题。四、课堂总结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人)(人)(人)教学反思: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解决问题()课型练习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8、教学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学生仔细听讲。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小研究。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出示第11页第3题。仔细观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3完成第4题4完成第5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交流算法。三、课堂总结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9、)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小组代表板书解题发法本组成员或其他小组成员板书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学反思: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平均分课型新授课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各小组动手操作。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观察交流。学生观察汇报。从观察中发

10、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学生自己取名。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3出示课题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学生交流、汇报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2.分一分:(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题。2.练习三第2题。四、总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板书设计: 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教学反思:五泉小学学校管理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用“平均分”解决问题课型 新授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我的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学习例3。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泉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