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语文古文阅读题及讲解.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971791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语文古文阅读题及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近年语文古文阅读题及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近年语文古文阅读题及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近年语文古文阅读题及讲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近年语文古文阅读题及讲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年语文古文阅读题及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语文古文阅读题及讲解.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全国甲卷(一)文言文阅读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关于王祎的这段文字节选自明史王讳传。根据命题的需要,对原文作了一些删节。经过处理的文段大约600字,已经不见生僻难懂的内容,情节也较为清晰,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并据以回答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王袢,字子充,义鸟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

2、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延,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粱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

3、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韩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采用传统的考查方式,选择四个实词分别给出解释,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项的“报”字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报答、报复、答复”等意义。这里的意思指“答复”,虽然见得不多,但司马迁报任安

4、书中的“阙然久不报”的“报”字就是答复的意思。B项中的“宠”字,可以解释为“宠爱、骄纵”,但在句中的意思应当是“使”荣耀”,B项解释为“重用”,是不符合文意的。C项中的“祈”解释为“恳求”,D项中的“法”解释为“效仿”,分别是这两个词的基本用法之一,考生在中学应当学过这两个词义,理解起来也不应有困难。这道题的正确选项为B。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B (3分)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亟宜奉版图归职方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BCD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这里的信息筛选题沿用了传统的模式,即给出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

5、全都说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第句“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这件事在封建社会是需要有过人胆识的,即对国政提出自己的意见。第句“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这是说天象的变化没有永恒之理,应当与非凡胆识无关。第句“浙西既平,科敛当减”,这是王祎对太祖提的建议,即减轻人民的赋税,没有非凡胆识,是不能也不敢说出这些话来的。第旬“裁烦剔秽,力任笔削”,应当说这也是有史学方面的非凡胆识,但与政治上的胆识略有不同。第句“亟宜奉版图归职方”,是王祎要梁王将版图纳入明朝廷,这不能说明是否有胆识的问题。第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是王祎在面临被杀的情况下对梁王说的话,当然要具备非凡胆识。根据以上解说,均可表明王祎的

6、胆识,但在选项安排上,将难度较大的第句排除在外,因而正确选项应当为B。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

7、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的拟制首先将阅读材料按内容分为若干方面,然后选择较为重要的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以四个选项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A项的概括是王祎兼有堂堂外表和雄健才思,然后具体说到他自幼聪明,成人后有风度,太祖对他评价很高。B项的概括是王祎凭着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礼遇,然后说太祖将他招至礼贤馆,提拔为侍礼郎,即便不采纳他的意见也会褒奖他。D项的概括是王祎出使云南时恩威并施,然后具体说明他告诉梁王朝廷不想动兵,叉警告梁王不要抗拒朝廷。这三项均符合原文意思,概括分析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只有C项,概括王祎有很高的史学素养和教育

8、才能,这也是正确的,但随后又说他奉命讲授国史,这是原文中没有的内容,是错误的。这道题的正确选项为C。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参考答案(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些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廷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试题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提出了要求,并各自赋予一定的分值。

9、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会”“危言”两个,“会”是一个常用副词,表示“适逢”的意思,考生不应弄错。“危言”的意思是“吓人的话”,这里译为“耸人听闻的话”,实际上与成语“危言耸听”中的“危言”意思是一样的。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是“既”、“讫”、“馀烬”三个,“既”作为时间副词,表示“已经”,考生应当掌握。“讫”作为结束义的动词,考生也不应当陌生。只有“馀烬”较难,是烧火后的残灰,但考生从“灰烬”这一常用词中也可理解它的词义。我们之所以选择“馀烬”而没有选择“爝火”作为关键词语,也是尽力体现降低难度的意图。(二)古代诗歌阅读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索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

10、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粱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本题选用南朝梁刘孝绰的一首咏素蝶诗为鉴赏材料。刘孝绰(481539),南朝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本名冉。官至秘书监。能文,每成一篇,时人争相抄写传诵。明人辑有刘秘书集。(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试题解析这道

11、题既是考查考生评价文学作品内容的能力,也是为下一题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表现手法做出铺垫。所选的鉴赏材料是一首咏物诗,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抛开所咏素蝶形貌的刻画,而着力于其活动的描绘。诗的前六句分别描写了素蝶的六种活动,对此只要读懂诗歌浅白的文句就不难复述出来,完成本题的第一问。在复述出诗歌所描绘的活动之后,可以进一步发现素蝶的活动和它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情况的对象性关系。在这些事物和情况中,有友有敌,忽顺忽逆,素蝶对之做出了趋避、升沉的不同反应。诗人正是把握了这一点,才把素蝶的活动描写得生动逼真。(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

12、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试题解析这道题重点考查考生深入挖掘作品中蕴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手法的归纳。一首优秀的咏物诗,不会只为咏物而咏物,总是借咏物来传达某种寓意。这首诗正是这样,前两句写素蝶与朋友悠游,遇天敌隐蔽,正像现实中的诗人身负才华而受到人们欣赏、赞誉,也遭到一些人的忌恨。第三、四句写素蝶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也如诗人在仕途上有顺境有逆境,几起几伏。第五、六句中的花与叶是素蝶理想的生活环境中的美好事物,最后两句更突出了素蝶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通过注解的提示,了解到诗人的经历,不难

13、发现它与素蝶的活动的相似性,知道诗人以素蝶自况,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他的思想感情。对诗词的欣赏,不可强求一致,考生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路漫漫其修远兮,_。(屈原离骚)亲贤臣,远小人,_;亲小人,远贤臣,_。(诸葛亮出师表)但见悲鸟号古木,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女也不爽,_。士也罔极,_。(诗经氓)子曰:“温故而知新,_。”(论语为政)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参考答案(1)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先汉所以

14、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2)渐车帷裳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可以为师矣落霞与孤鹜齐飞试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从两题中任选一题。第(1)题分别出自屈原离骚、诸葛亮出师表和李白蜀道难;第(2)题分别出自诗经氓、论语为政和王勃滕王阁序。其中李白蜀道难和诗经氓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诸葛亮出师表和论语为政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这次在题面上说“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醒考生。2010年全国乙卷(一)文言文阅读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包括3道小题。关于康保裔的这段文字选自宋史康保裔传,原文较长,删节后留下600多字的篇幅。从整体上看,这段人物传记的文字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文字较为浅易,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住,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日:“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