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S)四年级上册七 (2).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96721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S)四年级上册七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版(S)四年级上册七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版(S)四年级上册七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版(S)四年级上册七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版(S)四年级上册七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S)四年级上册七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S)四年级上册七 (2).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S)四年级上册七、八单元教材解读新泰市教学研究室 李贵莲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组成。四篇课文中倔强的小红军、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是精读课文,“0”的突破是略读课文,翻开四篇课文,我们被长征路上那位坚强的小红军深深感动,为小兵张嘎机智勇敢地夺下鬼子的手枪而拍手叫好。林则徐虎门销烟令我们精神振奋,许海峰为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第一枚金牌而令我们欢欣鼓舞。阅读本单元这四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组爱国精神的颂歌。文章思想性强,主题非常明显。单元目标: 1、本单元要求认识26个生字,会写2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

2、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4、领悟表达方法。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1、,向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课前延伸本组的四篇课文,除最后一篇“0”的突破有关奥运会的知识为学生所熟悉,其他三篇文章林则徐虎门销烟、倔强的小红军、小兵张嘎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如果抛开当时的背景,单纯地去学习课文,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学习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只有了解长征,尤其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千难万险,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小红军的高大形象:茫茫征途,烧黑的牛膝骨,以及牛膝骨上的“牙印”,才会被小红军敢于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所深深打动。虎门销烟一课,学生只有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3、了解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了解鸦片这一毒品对中国劳动人民的毒害,学生才能读懂为什么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壮举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学生才会对文中的有些语句。例如:“大布告一贴出,广州城沸腾起来了。”“老年人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学生才会对这一系列的人物和场面描写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搜集、补充相关的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有条件的,可放手让学生课下搜集,如果条件不俱备则需要老师做适当的补充。即使不是为了学习这几篇课文,培养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学期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是

4、不低于10万字。举例让太阳长上翅膀2、注重三纬目标的落实。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纬度,这一点大家并不陌生,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纬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 例如倔强的小红军一课 1、识字、写字,认识6个,会写8个 2、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读好知识能力目标: 3、理解课文内容 4、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敢于牺牲自情感态度价值 己的高贵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引起 感情上的共鸣。 1、识字、写字的方法,鼓励自主识字,也 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只对难点作强调。 2、通过抓重点词句,尤其是人物神态、动过程和方法 作、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

5、物的高贵品质。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当成书中的 人物去读来进一步感受人物的高大形象, 要关注学生是否读的投入,是否思索,是 否读后有感悟。 当然过程和方法是隐性的,它不着痕迹地内隐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只有真正落实三纬目标,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做到文艺兼得。 3、紧扣单元训练重点,深入领悟文章的内涵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把以下几点总结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式: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

6、上,抓住重点词句深入领悟课文内涵,是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手法。 本单元的文章,有很多细节描写小兵张嘎夺枪记一课为了刻画小兵张嘎的光辉形象,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如,当两个鬼子东张西望地朝院门口走来时,作者通过对嘎子“眼珠子一转,快步上前,横在院门口,说你们想干什么?”这些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刻画了小兵张嘎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沉着勇敢对付敌人的品质。又如当鬼子要进院子,嘎子见拦不住时“故意放大声音说”和“朝里面大声喊道”;当鬼子见势不妙转身就跑时,嘎子“急忙把门一关鬼子官跌在了石阶上”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嘎子聪明、智慧、有心计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再如嘎子夺枪时,作者通过对嘎子“连忙抓起”“使起浑身力气

7、”“扑”“压”“咬”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有力地刻画了小兵张嘎勇敢战斗高尚品质。作者在描写两个鬼子时,用了“东张西望”“龇牙咧嘴”“恶狠狠”“气势汹汹”“饿狼似的东翻西找”等词语,刻画出了鬼子凶神恶煞的嘴脸。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让学生在对语言有所领悟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为了刻画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同样地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如,当陈赓要一帮再帮小红军时,作者通过对小红军“摆”“挺”“拉”“拍”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有力地刻画了小红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高贵品质。再如陈赓掏出小红军的干粮袋看时,发现那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

8、还有几个牙印”。这个细节更能突现出小红军的高大形象:茫茫征途,烧黑的牛膝骨聊以充饥,“硬邦邦”的牛骨头上“牙印”在目。这牛骨“牙印”烙下了革命战士赤诚的信念及坚定的意志。诸如此类的语句,文中还有很多。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这些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即通过对描写小红军神情、动作、语言等语句的理解,使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位机灵、乐观、坚强的小红军形象,通过品读、感悟、想像交流,深刻体会出小红军战士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高贵品质。4、以读为本,尤其是加强默读的训练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

9、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因此语文教学要有扎实的读的训练。默读 课程标准对默读的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高年级养成默读的习惯。默读,相对于朗读而言,指不出声地读。它的心理过程是由眼睛感知文字符号直接到大脑,把书面语

10、言转化为内部语言。默读的优势是不必逐字逐句地读,而是用眼睛扫视,把整句整行的文字当组块来,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平时的阅读如:读书、看报、上网,用的几乎全是默读。 默读练习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强默读指导,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默读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尤其是在深入领悟课文内容时,对于思维空间较大的问题,更应该引领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点,画出重点,标出疑问,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 5、正确利用课后练习题 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引领学习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关键处

11、的点拨以及精当的讲解上。如果把课后练习题当成讲习完课文之后的练习,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语文版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呈现,非常有价值,层次明显,有梯度,能够体现从内容到形式,由浅入深,比如小兵张嘎夺枪记课后编排有三道练习题和道选做题。第1题是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训练,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嘎子是怎样夺下鬼子的枪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这是从整体入手的。第2题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第3题是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的训练,要求学生注意带点词语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上的作用体现了从内容到表达。虎门销烟第1题是朗

12、读训练,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交流学习后的感受。第3题是仿写练习,要求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人们观看布告时的场面,写一个节日的有趣场面。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课后练习题。6、领悟表达方法,打通阅读和写作之间的通道,解决读写两张皮的问题。对于来回趟的教学,这几年提得不如前几年响,但这并不等于淡化来回趟,并不等于淡化语文教学的两条腿走路,对于写作特点明显的句段,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或仿写,或扩展,或补充。比如虎门销烟比较句子:老年人捋着胡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嘻嘻地捋着胡须青年人赞不绝口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让学生懂得每组里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在描绘人物

13、的动作方面比较具体,这样写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人们喜悦的心情。仿照重点段写一个节日的有趣场面要引导学生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画出描写观看大布告时场面描写的一段话,说说自己的体会。懂得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是写好一个场面的关键。第八单元: 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八”组成。四篇课文中重阳节的传说寓言二则是精读课文,快乐的王子牛郎织女是略读课文。这是一组反映中外文化的课文,有优秀的神话,有动人的传说,有含义深刻的寓言。寓言二则大家比较熟悉,重阳节的传说讲述了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由来,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快乐王子是由英国爱尔兰作家、诗人、戏剧作家王尔德的

14、同名童话改编的剧本,讲述了快乐王子救助穷人的动人故事,赞扬了他把爱无私地奉献给受苦受难的人们的伟大精神。 单元目标: 1、认识生字22个,会写生字12个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4、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重点: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建议: 一、寓言故事的理解。 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两则寓言故事,字面内容浅显,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去推想,领悟言外之意,品评味外之味。 关于寓意的理解。老师们容易沿着既定的思维方向想以最快的速度来达到明白寓意的目的,学生思维稍一偏离,马上制止,这样做的结

15、果,往往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寓言重在“体会”,而不要求学生归纳出完美的答案,更不可将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甚至把答案写出来让学生去记。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谈自己的体会,互相交流,互相启发,重在感悟。其实围绕课后思考题,谈出自己的想法、看法,也就说明对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已经理解了。指导学生学习掩耳盗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2)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3)让学生反复朗读:“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这句话,并在观察插图后,思考讨论: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可他为什么不要去盗铃,他是怎么想的?(4)想一想:你明白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