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96204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种群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种群是物种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一些濒危动物的K值解析: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数量特征,A正确;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的,B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濒危物种的K值,D正确。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B)A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

2、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3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

3、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解析: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A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故C错误;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故D错误。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解析: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当地环境可能不适宜其生长

4、繁殖,故其增长也不一定是“J”型;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最大值一般出现K/2时,只要统计此时的种群密度就可估算出K值。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小,其原因是(D)A雄性个体数量减小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成虫个体数量大量迁出使幼虫个体数量减少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解析: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后,会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使害虫的出生率下降,所以种群密度会减小。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BM时甲种群的出

5、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解析:根据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甲乙之间的关系是乙捕食甲,所以其能量流动方向是甲到乙;M点甲种群数量是下降趋势,乙种群数量是上升趋势,所以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信息传递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是双向的;两个种群数量的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稳定。7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B)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

6、发生相应变化解析:只有在理想的状态下,种群才呈现“J”型曲线;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仍然是“S”型增长;“S”型增长中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的K值不同。8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曲线分析与解读方面的能力。由于环境资源有限,鱼类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会越剧烈,从而会影响种群数量

7、的增长;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题图为“S”型种群增长曲线,一开始种群的增长就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b点,有利于种群数量快速得到恢复。9(株洲一模)科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性别比例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C)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大小B性别比例维持较高水平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该岛屿春季和春夏之交更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解析:种群的性别比例变化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的大小;冬季和秋季时性别比例水

8、平较高,但种群数量较小,这说明性别比例较高时不利于社鼠种群数量的增加;在春季和春夏之交,社鼠的种群数量大,说明此时有利于社鼠种群的繁殖,此时雌雄数量相差不大。10(宁德十校联考)下面的图1和图2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为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D)A图1中曲线a代表死亡率,曲线b代表出生率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的E点C图2中在F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图2中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解析:图1中曲线a代表出生率,曲线b代表死亡率;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K/2时,E点为K值;在F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不利于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图

9、2中的G点对应图1中的E点,均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12分)东方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请填写表中和空白之处的内容。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观察对象,

10、搜集现实信息.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NtN0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跟踪统计东方田鼠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表中NtN0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湖洲地的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答出两点即可,或答种群增长不受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N30)为:N303_000(1.014_7)3

11、0只。(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2)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解析:构建数学模型的步骤为: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NtN0t,即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其条件是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气候适宜等。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 000只,求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将题表中等于11.47%1.014 7及N0等于3 000、t等于30代入公式NtN0t即可。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根本

12、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如退耕还湖(或控制水稻和芦苇种植面积),进行生物防治,适当引入天敌等。12(14分)(江南十校联考)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N0t。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

13、的能量会增加,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K2(选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解析:(1)种群在“J”型增长过程中,t年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t,图示阴影部分为通过环境阻力淘汰部分生物个体的数量,淘汰部分生物个体会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进化,出现生殖隔离才能产生新物种,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即不一定产生新物种。(2)野生扬子鳄为

14、国家珍稀动物,a点后出现曲线的变化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各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一定的,扬子鳄数量减少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同营养级内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3)东亚飞蝗是农作物的害虫,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种群数量不能为0也不能过多,应控制在K2水平;若a点变化为干旱,据题意知干旱有利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长,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13(14分)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

15、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S”型增长,在20022004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2)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3)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合理答案均可)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解析:(1)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遵循“S”型曲线;从曲线中看出,在20022004年(区段),曲线斜率最大,表明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2)从表中数据看出,山坡地土壤肥力比河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