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95575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年5月28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0年 5月 28 日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51号公布 自2010 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 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 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的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

2、村庄规 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 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本条例所称的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 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 区的具体范围在有关城乡规划中划定。第四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 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坚持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 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 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 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 全的需要。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城乡规

3、划的科学性,提 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第五条 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镇总体 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并体现主体功能 区规划的要求。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 导,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 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 划主管部门在市辖区、开发区(园区)、乡(镇)依法设立 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

4、府应当按 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第八条 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 标准。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 标准,制定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相关技术规范。城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技 术规范,制定适用于本区域的相关实施性技术规定,向社会 公布后实施。第九条 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 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 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 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第二章 城乡规划的制定与修改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省域城镇

5、体系规划,报国 务院审批。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按照省人民政府的 要求,会同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省 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城市群规 划,下同),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设区的市城市 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按规定由国务院审批的城市 总体规划,应当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第十二条 县(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市)域总体 规划,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县(市)域总体规划应当包括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或者中心城区,下同)的总体规划或 者不设区的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内

6、容。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后,可以不单独编制县人民政 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或者不设区的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三条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其他镇的总体 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第十四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设区的市城市总体规 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 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研究处理情况应当及时报告本 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镇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 先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镇人民政府 研究处理。第十五条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

7、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 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 备案。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县(市)域总 体规划,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 者不设区的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备 案。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由镇人民政府根据镇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报城市、县人民政 府审批。第十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 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 细规划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第十七条 乡人民政府组织编

8、制乡规划,乡(镇)人民 政府组织编制村庄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报城市、县人民 政府审批。乡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先经乡人民代表大会 审议,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乡人民政府研究处理。村庄规划 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城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委托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批村 庄规划。第十八条 位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 围内的镇、乡和村庄,不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位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不编 制村庄规划。前两款规定以外的乡和村庄应当编制乡规划和村庄规 划。第十九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和镇总体规划、乡 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依照城乡规划法的

9、有关规定执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参照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执行。第二十条 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 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期限不少于三十日。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意见,并在报送 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第二十一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审批前, 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第二十二条 城乡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

10、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修改,依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的修改,应当 参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和镇总体规 划的修改条件和程序,并按照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二条规定 的审批权限审批。第三章 城乡规划的实施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二十四条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中,有关人民政府 应当就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保 护、相邻地区重大建设等方面的规划管理,主动进行协商, 必要时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第二十五条 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制定近期 建设规划,并根据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城乡建设年度计划。近 期建设规划应当经城市、

11、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镇 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近期建设 规划的规划期限为五年。第二十六条 工程建设用地应当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 设用地范围内安排。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 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作出规划许可。第二十七条 城乡规划中交通、水利、电力、燃气、通 信、给排水、环境卫生、绿化、消防、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人民防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专项规划由城乡规划 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各类专项规划之间应当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落实各类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对交通、水利、电力、燃气、通信、给排水、环境卫生 绿化、消防、地下空间开发

12、利用、人民防空、医疗、教育、 文化、体育等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 依据城乡规划中的有关专项规划实施。第二十八条 规划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 大利益关系的,规划许可机关在作出规划许可决定前,应当 将许可内容、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享有的权利等事项在政府 门户网站和建设项目现场等场所进行公告,公告期限不少于 十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对许可事项提出异议的,规划许可 机关应当研究处理,并及时回复处理结果。申请人、利害关 系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听证要求的,规划许可机关应当组织 听证。规划许可机关应当自作出规划许可决定之日起十五日 内,将许可内容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建设项目现场等场所向社

13、会公布。第二十九条 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应当符合有关 城乡规划,依法办理规划许可手续。与地表建设工程一并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的,应当 与地表建设工程一并办理规划许可手续;独立开发利用地 上、地下空间的,单独办理规划许可手续。第二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三十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 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批准、 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其 他建设项目不需要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包含建设单位、项目性质、建设规模、选址意向 等内容的选址申请书;(二)建设项目需要批准、核准的证明文

14、件;(三)标明拟选址位置的地形图;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对城乡空间布局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选 址论证报告。第三十一条 选址意见书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城市、县 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由项目所在地 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及省有 关部门批准、核准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重大建设 项目和可能严重影响环境、安全的重大建设项目,选址意见 书由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省人民政府城乡规 划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前,应当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的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意见

15、。重大建设项目的 范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国家和省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 镇名村等区域内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核发权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十二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 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持建设项目批准、核 准、备案文件,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 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使用集 体所有土地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村民委员 会签署的书面同意意见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门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规定需要批准、核准、 备案的,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时

16、,还应当提交建设 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前两款规定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选址 意见书中明确规划条件;依法不需要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建设 项目的规划条件和选址意见书未明确的规划条件,应当在建 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明确。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申 请用地。第三十三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 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其建设用地规划条件的提出和建设 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办理,依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第三十四条 建设用地的规划条件根据控制性详细规 划、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包括:建设 用地的位置和面积、使用性质、建筑密度、绿地率、容积率 允许建设的范围、建筑高度、建筑风貌,配套建设的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