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九、十、十三章.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955689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第九、十、十三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第九、十、十三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第九、十、十三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第九、十、十三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九、十、十三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第九、十、十三章.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本章要点态度的性质品德的性质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两者涉及的问题基本上上是同性质的,有时我们甚至难以把两者严格的区分开来。态度范围更宽泛,品德反映了人们的态度,但并非所有的态度都属于品德。但是,态度与品德这两个概念任有区别。第一,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微持有和不稳定到收到高度重视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只有价值内化到最高级水平的态度,也就是价值标准经过组织成为个人性格系统中的稳定态度,方有可能称为品德。第二,涉及的范畴有别。有些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些并不涉及社会道德规范。关于态度与品德形成及改变的几种理论一、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一)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二)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避罚服从取向相对功利取向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社会法制取向普遍伦理取向(三) 吉利根的关怀道德理论(四)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二、 认知失调论(如果个体的观点或信念出现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即出现认知失调时,就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三、 简答题:简述道德认知理论的观点价值观辨析学派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强调人的潜能、价值,认为人的价值观念,开始混沌一片,不能清醒地意识到,因而难以知道行动,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价值观辨析学派是通过价值观辨析策略来促进学生品的发展的。根据这一学派的观点,不

3、论应用什么策略,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这七个子过程构成一个赋值过程。赋值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是:(1)选择:自由选择;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对每一可选择途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之后选择;(2)赞赏:喜爱这一选择并感到满足;愿意公开承认这一选择(3)行动:按这一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社会学习理论简介班杜拉:三方互动决定论二、导致态度与品德形成和改变的两类学习(一)观察学习: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生成、和动机四个学习子过程、并详细分析了这四个子过程。三、观察学习效应:第一、习得效应第二、抑制效应与去抑制效应第三、反应促进效应第四、刺激指向

4、效应第五、情绪唤醒功能四、态度与品德学习条件强化与惩罚: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正强化、负强化)第十章学习迁移:迁移的含义:被广义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负迁移)迁移的分类:(一)侧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二)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 (三)低路迁移与高路迁移 (四)近迁移与远迁移传统迁移理论(一)形式训练说(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二)相同要素说(詹姆斯) (三)概括化说(贾德) (四)关系转化学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者必须发现两个时间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产生)影响学习迁移的三个认知结构变量: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原有知识的巩固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简答题:(P242)

5、教学含义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第十三章与学习动机有关的几个概念:(一)目标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成绩为目标、以回避为目标、社会性目标(二)兴趣和情绪(三)自我图示:是个体对自身的看法,包括对自己的能力,效能的信念和自我价值观等(名词解释)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和信念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性因素,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其内在学习倾向性更强;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其内在学习的倾向较弱。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间接提升其学习动机。简答题: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