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954942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善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善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善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善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善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善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善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思考摘 要: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状况备受社会关注。乡镇财政的运行状况对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例举了当前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乡镇财政管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加强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镇财政预算执行管理 问题 对策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乡镇财政职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征管型”向“服务型”转变,打破了原有乡镇财政收支的管理格局,乡镇财政收支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乡镇财政管理的内容也力求科学

2、化、精细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潜伏于乡镇财政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暴露无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是每一个财政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答的课题,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财政工作人员对此展开探讨。一、当前乡镇财政管理所存在的问题1、预算控制不到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预算法规定,“所有的政府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经人大批准的预算,未经法律程序不得改变”。有些政府收支未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仅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而不少政府非税收入长期游离于预算编制之外。有些乡镇追加预算也没通过法律程序,未报请同级人大机关审批,人大失去监督的职能。乡

3、镇负责人“以权代法”,随意更改、调整预算。预算执行不够严肃。预算编制细化不够,导致执行过程中不同科目的资金调剂变动数额较大。2、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部分乡镇财政所没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财经规章制度,但也并未得到有效执行。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五花八门,有的是财政所做账,有的是农经站做账,有的整个乡镇政府机关一套账,有的却多达几套账。有的乡镇领导仅仅把财政所当成乡镇单位收支的“钱匣子”,有的财政所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的记账与出纳员由同一个人担任,不能起到内部牵制作用。预算外资金得不到有效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和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不按法规办事,不按制度核算和记账,甚至记错账,做假账。尤

4、其是专项资金拨付使用和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随意性大,管理混乱。3、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负债超负荷税费改革后,由于财力减少,对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大,个别乡镇机构臃肿、人员过多,靠借款来维持日常的费用开支等,导致乡镇财政入不敷出。大部分的乡镇在农村基金会借款、财政支农周转金、农村信用社贷款等方面普遍存在数额大、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沉重的债务,已使得乡镇财政举步维艰。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部分乡镇领导为了任期内的政绩,背离了“量入为出”的原则,超能力负债搞建设简直是雪上加霜。4、固定资产账目不规范、管理不严格部分乡镇政府未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目,有的

5、乡镇只有总账而无明细账;有的乡镇根本无固定资产账;有的乡镇在购置固定资产后不及时登记入账,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及时报批销账。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存在账外资产。由于存在“重钱轻物”的认识,放松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部分资产不清、家底不明、存在大量账外资产。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会计账目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增减变化,大量账外固定资产的存在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5、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财政管理部门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只做突击性检查,但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处罚

6、和整改措施,这样的监督只流于形式。所以乡镇普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和代管资金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6、基层财政所人员配备不合理、待遇低乡镇财会人员少,有的乡镇财政所只有二至三名工作人员,人少事多,普通干部待遇与上级部门尤其与税务部门差距太大,人员配备有待合理,福利待遇亟待提高。7、领导管理思想观念落后乡镇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工作缺乏创新意识。一些乡镇领导认为财政工作人员,只是充当付款人的角色,忽视财务管理工作应有的辅助决策和监督控制功能,甚至会把个人的主观意识强加到财务管理人员的头上。二、乡镇财政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1、管理体制本身的问题许多乡镇没有制定规范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没有实现制度

7、化、程序化,内控制度也漏洞百出,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缺乏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支出预算编制粗糙。另外,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管理人员法制观念不强,财务收支活动没有严格遵守国家财务规章制度,上级主管部门未能继续对乡财信息化建设给予人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后续管理力度不够。2、人员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乡镇财政人员理论基础薄弱,难以胜任当前不断变化的财政经济新形势。从管理方式上看,目前乡镇财政所人员管理权主要在上级财政部门,对于边远贫困乡财政干部,应多给予关怀和照顾,不能长期或一辈子在同一地方工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加强交流使用。对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也跟不上步伐,甚至对财政人员的业务技能培养和使

8、用也不重视,直接影响到乡镇财政人员的整体素质。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建议1、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要尽可能细化,要继续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工作。按事权与财权统一原则,科学制订支出标准,准确测算所需资金量,尽可能地将每一项支出具体到单位和项目,杜绝由于预算过粗造成预算无法完成和扩大主管部门“自由裁量权”等问题。另外预算执行要有刚性。经人大批准的预算必须全面执行,未履行法定程序的预算调整事项不得执行,对合理的调整事项也要严格程序,禁止通过科目调剂等手段变相调整预算。2、推行“乡财县管”模式先将乡镇财政纳入县级管理的轨道上来,再逐步将乡镇所属部门的财务纳入县财政统一管理范畴。实行“乡财县管

9、”,上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监督乡镇财政收支,缓解乡镇财政困难,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3、改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政管理机制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要制定和逐渐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内容力求科学化、精细化:第一,健全乡镇预算管理,完善综合预算,统筹乡镇预算内外财力,管好用活“第二财源”,从源头上实行财政监管。第二,要强化预算管理,加强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的管理。第三,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立支出效益评价、考核监督、跟踪问效、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专项资金效益最大化。第四,明确所长、会计、出纳的岗位职责,建立内部牵制机制。第五,利用计算机加强信息技术管理,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分工明确,防止越

10、权操作。第六,进一步加强审单、记账、报账,实行所长复核、会计记账、出纳管钱的三岗牵制制度,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模式。4、多管齐下遏制虚增收支的“空转”行为空转行为必须标本兼治,坚决遏制。在下达收入任务时,改变“基数比例增长法”,要结合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源调查情况来确定收入任务,对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要以乡镇可支配财力作为考核指标。5、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好干部任前审计,严把选用关;做好干部任中(届中)审计,严把监督关;做好干部离任审计,严把评价关。坚持对领导干部进行全过程审计,给干部一个真实、准确的评价。6、稳定财政队伍,提高人员素质乡

11、镇财政人员配备上,要选择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人员上岗。要提高从业人员的门槛,没有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进入财政所工作。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强人事管理,对人员变动必须严格考核备案,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实行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财政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业务素质。7、借财政改革之机,创新理财机制借财政改革之机,创新理财机制。实行“一个漏斗向下”制度,由上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合理界定乡镇财权事权,规范乡镇收支行为,同时加快落实消赤减债措施,严格控制乡镇“举债”口子,杜绝超前消费和举债消费,防止新增债务。“乡财县管乡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强化财政监督

12、,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财政必须由“单纯业务型”转向“综合协调型”,由“抓收入”过渡到“促发展”,才能保证乡镇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要切实把预算执行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努力提高预算执行质量和执行效率,更好地保障和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1、殷金胜浅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 当代经济.2008;022、孟庆蕊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现实思考. 现代商业.2010;083、王军把预算执行管理工作放在更突出位置. 中国财经报.2011;044、谢旭人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财政部网站.201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