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笔记精心整理.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954468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笔记精心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学基础笔记精心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育学基础笔记精心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育学基础笔记精心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育学基础笔记精心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笔记精心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笔记精心整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这一定 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 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第二,“教育”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化”;第三,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 “促进”或“加速”的作用。第四,“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 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2、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

2、会的教育特征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1)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1) 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 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 教育研宄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1) 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 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3) 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3、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 然科

3、学的实验法研宄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 学入门讲义、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其主要观点有:(1)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2)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宄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宄,使其真正“科学化”;(3) 教育实验分为三阶段:构成假设,进行实验,应用于实际;(4) 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 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实验教育学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但它也是有局限性的,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4、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以来以德国狄尔泰等人为代表的一种

4、教育学说, 代表著作主要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等。 其基本观点是:(1)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2) 强调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3) 教育研宄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4)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格;(5)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着20世纪德国乃至世界的教育学的发展,给人以许多启发。不足之处 在于思辨气息很浓。5、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以杜威和克伯屈等人为代表的一种教 育思潮。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

5、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其基本的观点是:(1) 教育即生活;(2)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3)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4) 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5) 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6)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 的发展。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等。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产生于20世纪的苏联,其基本观点是:(1)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2)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3)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

6、) 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 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 立性,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6)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宄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但人们在运用过程中容易犯机 械化、简单化的毛病。7、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 位,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等,代表性著作有鲍尔斯与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 育等。其

7、基本观点包括:(1) 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2) 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3) 大众对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已经麻木;(4)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 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以达到意识“解放”的目的;(5) 教育理论研宄要采用批判的态度和方法;(6) 教育现象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宄不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批判教育学对21世纪的西方教育理论乃至我国教育理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应该给予积极 的关注。8、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 教育学研宄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 教育学

8、研宄基础和研宄模式的多样化;3. 教育学的分工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庞大的学科体系;4. 教育学研宄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 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6.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ss第二早1、教育功能的类型1. 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1) 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在教育实践中运行的实际表现。教育的 个体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它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 生的,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2) 社会功能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构成

9、了教育的社 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2. 从作用方向看,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 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和隐性也是默顿分析功能的一个维度。显性教育功能指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符合的结果。隐性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 功能。显性与隐性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

10、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 显性教育功能。2、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1.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其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 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 教育促进社会个体化的功能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个体的个性化:(1) 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 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 教育开发

11、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1.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 条件。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职业生活对职业人的专门知识技能的要求, 是成“才”的教育,是“人力”的教育。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1) 教育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2) 教育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2.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得以满足的过程, 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教育的享受功能 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

12、必然延伸。(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体现在: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 潜能的充分实现。具体体现为:1. 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2. 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3. 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要克服教育负向功能,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再次, 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3、教育的社会功能(一)教育对社会

13、发展的正向功能1. 教育对人口的正向功能(1) 教育可以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3) 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2. 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1) 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 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 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3. 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1) 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2) 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4. 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1) 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2) 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3) 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

14、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即教育内部 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来多种偏离行为,产生 许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第三章1、教育目的教宵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 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从所含内容的主要指向来看,教育R的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或者说是整个教育寧 业)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广义的教待口的是 指对教育活动

15、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0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B 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口的培养目标课程P标一 教学0标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备各自的独特性。教育目的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点: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具有社会 性和时代性。2、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教育目的从其作用的特点来划分,可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从其要求的特点划分,可分为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划分,可分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从其体现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1. 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1) 价值性教育目的价值性教育目的,即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 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 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 果。这类教育目的的根本就是要解决培养具有怎样社会情感和个性情操的人。(2) 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