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953932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二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语十二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语十二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语十二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语十二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二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十二章挖空训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五莲一中级高三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导学案(10)教师版 编制人:杨维慧审核人:高三语文组使用时间:第6周 第10课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并默写。2、理解、落实关键字句,积累文化常识。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历年高考真题+上一课复习内容检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3.六国论中作者借“,”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4.作者首先引出“,”的设问,紧接着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

2、强援,不能独完。”这就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5.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6.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4.六国互

3、丧率赂秦耶5.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7.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8.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9.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重点实词释义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到)有道而正(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学而) 2.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对怎么办?)?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3.子曰:“朝闻(得知)道,夕死可矣。”(里仁) 4.子曰:“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5.子曰:“见贤(形作名,有

4、德行的人)思齐(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内:名作状,在心里)自省也。”(里仁) 6.子曰:“质(质朴、朴实)胜文(文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把作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 8.子曰:“譬如为(堆积)山,未成一篑(筐),止,吾止也。譬如平(形作动,填平)地,虽覆(倾倒)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9.子曰:“知(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己复(归复

5、)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为仁由(依靠)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实践)斯语矣。”(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一个字)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2.子曰:“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为什么不)学夫(那)诗?诗可以兴(指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指讽刺时政)。迩(近)之事(通“侍”,侍奉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三、易写

6、错字填空,并翻译句子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 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晚死去都可以啊。”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 5.见贤思齐焉,见

7、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者,便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很遥远吗?” 8.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8、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好比积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 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

9、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去终身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孔子说:“学生们为

10、什么没有人学习诗呢?读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用于侍奉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主。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四、情境式名句默写巩固练习 1.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 2.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乐何? 3.在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

11、”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在十二章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9.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 10.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

12、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吾往也”。 1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2.在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其恕乎!”。 五、十二章自主检测: 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在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可以群,

13、可以怨”,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4.在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6.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7.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就有道而正焉”,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8.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9.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六、本课需要积累的文化常识 七、本课易错字词积累(每个写三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