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运输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94917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轨运输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轨运输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轨运输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轨运输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轨运输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轨运输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轨运输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作业指导书有轨运输轨道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5Z26CD171、目的保证隧道施工人、材、机以及出渣等作业满足规范、设计以及施工要求,确保安装质量,确保轨道运输安全高效。2、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隧道内铺设小型轨道,用轨道式运输车出渣和进料情况下的轨道安装。3、施工准备3.1 材料和主要机具3.1.1 材料:钢轨、道岔及扳道(转辙)器等必须有出厂合格证。隧道轨道运输一般可以多次利用,再利用时应注意对轨道设施的检查。3.1.2 施工机具:1)轨道铺设机具:撬棍、道钉锤、钢轨钳、钢轨锯、枕木钳、道尺、方尺、木钻、间隔绳、钢尺、粉笔等。2)量规:全站仪、水准

2、仪、水准尺、卷尺。3.2 作业条件3.2.1 操作工人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轨道安装技术。3.2.2 熟悉图纸,作好轨道线路铺设交底。4、操作工艺4.1 施工工艺流程:线路布置铺轨基地筹建道渣铺设轨枕铺设轨道铺设检查调整线路。4.2 线路布置:隧道有轨运输依据隧道规模不同和现场条件,轨道运输线路可采用不同的运输路线。一般轨道布置包括了工作面轨道布置和调车措施、洞内运渣轨道布置及洞外轨道布置。4.2.1 工作面轨道布置和调车措施工作面的轨道布置应满足钻眼、装渣、运输机械的走行和作业要求,并避免轨道延伸与其他工作的干扰。因此开挖面地段的运输轨道应及时向前延伸,有时需延伸至开挖面。延伸的方法可以使用浮放

3、“卧轨”、“爬道”及接短轨。采用接短轨时,在爆破前用短轨道将轨道延长到开挖面(钢轨上面盖石渣以做保护)。短轨一般为(810)米的1/2,1/3或1/4,以便后来撤换方便。短轨节以扁铁做轨节以扁铁做轨枕。一根钢轨与扁铁焊死,另一根钢轨放入焊死在扁铁上的铁翅压板中,可以前后活动,便于联轨。待开挖面向前推进后,再将连接的几根短轨换成长轨。为提高装渣效率,必须采用调车设备减少调车时间。常用的调车设施有:简易道岔、平移调车器、水平调车器、浮放道岔、浮放调车盘。1)简易道岔由一根活动尖轨和简易岔心组成。这种调车设备构造简单,安装方便,最适用于导坑工作面临时存放空车,以缩短调车时间。2)平移调车器它是将车辆

4、由一条轨道横向平移至另一条轨道的调车设备。右活动台车架和折叠轨道两部分组成。施工时常将安放在离轨道端头15米左右的地方。因它可以折叠,拆装方便,能加快调车速度,现场使用较多。3)水平移车器水平移车器是将车辆由一条轨道水平调移到另一条轨道的调车设备。它分导链调车器、风动调车器、液压调车器等。一般横移一车约11.5分钟。4)浮放道岔浮放道岔是浮放在轨道上可移动的调车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移动灵活,现场可自行制作的优点。浮放道岔多用615公斤/米的钢轨制成,亦可用方钢和圆钢代替。整个道岔安设在支撑部分上,移动时连同支撑部分一起移动,支撑部分可用钢板、角钢、槽钢或钢轨等。轻便浮放道岔用于人工调

5、车,单个通过容积1.1米3以下的斗车为宜。大型浮放道岔可以通过装载机、电动机车和成列的斗车,但移动困难。浮放道岔种类很多,有对称浮放道岔、单开浮放道岔、菱形浮放道岔、浮放错车场等。5)浮放调车盘浮放调车盘是浮放在双股道上的可移动调车盘,它将轨道安设在10毫米厚的钢板上组成的。为制造及运输方便,分成三块,用铰连接,调车盘前后均有两个牵引孔,便于装渣机牵引。调车盘上的岔尖由弹簧调节器调节。空车通过后可自动弹回原位,重车通过时不用扳道岔,调车速度快。4.2.2 洞内运渣轨道布置1)单线运输单线运输能力较低,通常用于地质条件较差或小断面开挖的隧道中。单线运输时,为调车方便和提高运输能力,在整个线路上应

6、合理布设会让站(错车道)。会让站间距应根据装渣作业时间和行车速度计算确定,并编制和优化列车运行图,以减少避让等待时间。会让站的站线长度应能容纳整列车,并保证会车安全。如下图所示2)双线运输双线运输时,进出车分道行驶,无须避让等待,故通过能力较单线运输有显著提高。为了调车方便,应在两线间合理布置渡线。渡线间距应根据工序安排和运输调车需要来确定,一般间距为100m200m,或更长,并每隔23组渡线设置一组反渡线。4.2.3 洞口轨道布置洞口外轨道布置包括卸渣线、上料线、修理线、机车整备线以及调车场等。卸渣线应搭设卸渣码头,其重车方向应设置一段0.5%1.0%的上坡,并在轨端加设车挡,以保证卸渣车辆

7、安全。其他各线均应满足使用要求。4.3 铺轨基地筹建:铺轨基地主要负责:1)接收各种轨料,对轨料进行检查、整理堆码及存储。轨料分别堆置后,应树牌标明规格、类型、数量。2)对轨料进行必要的加工(如木枕的预钻道钉孔,必要的锯轨及钻螺栓孔等)。3)组装道岔。4.4 道渣铺设:为保证运输设备运行安全,枕木不至于压断,铺轨前应该铺设底层道渣。道床石渣厚度不得低于15cm。隧道开挖石渣可以作为道渣材料使用。4.5 轨枕铺设:测量定出轨道位置桩,定出线路中心线,确定轨道起点,用间隔绳布置轨枕。轨枕铺设应垂直轨道中心线。轨枕间距不宜大于70cm,长度为轨距加60cm。轨枕上下面应平整。在道岔处应铺设长轨枕。4

8、.6 轨道铺设:4.6.1 轨距常用的有600mm、762mm、900mm三种。双线车间净距不小于20cm;单线会让站车间净距不小于40cm。车辆距坑道壁式支撑间距不小于20cm;双线不另设人行道;单线需设人行道,其净宽不小于70cm。4.6.2 轨道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在洞内应不小于机车车辆轴距的7倍;洞外不小于10倍;使用有转向架的梭式矿车时,最小半径不小于12m;并应尽量使用较大的曲线半径。4.6.3 洞内轨道纵坡按隧道坡度设置。洞外轨道除卸渣线设置上坡外,其余尽量设置为平坡或0.5%以下坡度。4.6.4 钢轨重量有15kg/m、24 kg/m 、30 kg/m 、38 kg/m 、43

9、kg/m几种,轨枕截面有10cm12cm、10cm15cm、12cm15cm、14cm17cm(厚x高)几种。钢轨和枕木的选择,应根据各种机械的最大轴重来确定,轴重较大时应选用较重的钢轨和较粗的枕木;枕木间距一般不大于70cm。4.6.5 轨道的铺设可利用开挖下来的石渣作为道渣,并铺设平整、顺直、稳固。若有变形和位移应及时养护和维修,保证线路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4.6.6 道岔铺设:隧道内道岔铺设一般采用人工铺设。铺设前将前后线路拨正,把岔枕间隔固定在岔位靠近基本股一侧。用间隔绳散布岔枕,并使岔枕全部在基本股一侧取齐。辙叉前第一根至其以后的岔枕,均垂直于辙叉角的平分线,辙叉前第二根至第五根岔枕

10、逐渐扭至垂直于直股中心线。当岔枕长度超过485cm后,分别与直股及侧股中心线垂直。散布岔枕及配件,岔枕钻眼后铺设道岔钢轨。铺设时一般先直股后弯股,先外股后里轨。铺设完毕安装连接杆和转辙机械。4.7 检查调整线路:轨道铺设完毕检查轨道铺设是否满足要求,主要检查内容有:4.7.1 各个接头轨缝是否符合标准;4.7.2 基本轨是否正确顺直,导曲线是否圆顺;4.7.3 轨距容许误差:尖轨尖端为:(1mm),其他各处为(+6mm,-4mm);4.7.4 转辙机械是否灵活、牢固、尖轨与基本轨是否密贴;4.7.5 配件是否齐全,所有螺丝是否拧紧,垫板位置是否正确,有无错置、倒置以及轨底未落槽等现象;4.7.

11、6 轨道坡度是否满足要求。5、质量标准5.1 保证项目5.1.1 线路最小曲线半径、安全净距、净宽、净高是否满足要求。检验方法:用全站仪、水准仪和标尺量测。5.2 基本项目5.2.1 线路坡度是否满足要求。检查方法:用水准仪和标尺量测。5.2.2 直线段是否顺直,导曲线是否圆顺。检查方法:肉眼检查6、成品保护6.1 轨道走行设备应有专人定时给走行部保养注油,以减少与轨道的摩擦;6.2 轨道应有专人养护、维修;6.3 运输设备应该在轨道容许通过的荷载范围内;6.4 运输设备的行走速度应在容许范围内,不得超速行驶; 7、应注意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7.1 钢轨人力推运时,采用单位长度钢轨质

12、量不得低于8kg/m,机动车牵引时不低于24 kg/m。钢轨配件、夹板、螺栓必须按标准配齐。7.2 道岔型号应该与钢轨类型相配合。机动车牵引应选择较大型号,并安装转辙器。7.3 轨道纵坡人力推车时,坡度不宜大于1.5%;机动车牵引时不宜大于2.5%;皮带运输时不宜大于25%。7.4 线路铺设轨距允许误差:+6mm、-4mm,曲线地段应按要求加超高和加宽,必要时加设轨距拉杆。直线地段应两轨平整。钢轨接头处应并排铺设两根枕木,保持平顺,连接配件应齐全牢固。7.5 机车车辆行驶最小的曲线半径见下表。当曲线半径小于200m时宜在圆曲线与直线间,设1020m缓和曲线。两曲线间宜插入1015m的直线段。轴

13、型及行驶地段双轴机车车辆有转向架的梭车槽式列车洞内洞外最小曲线半径(m)7d12d1225注:d为机车车辆的轴距(米)7.6 安全净距、人行道宽度见下表6.61:表6.61 安全净距、净宽、净高(单位:cm)地段项目单道双道会让站摘挂处乘人车停车处备注两列车间净距204020机车车辆最突出部分水平间距边侧净距20202020机车车辆最突出部分与坑壁或支撑边缘水平距离人行道宽度70一侧70一侧70宜两侧100一侧渣车顶净高40404040渣车顶缘距坑壁或支撑底垂直距离8、质量记录8.1 钢轨、道岔、转辙器等设施出厂合格证8.2 轨道坡度、轨间距检测记录8.3 轨道养护、检修记录8.4 轨道原材的进场记录第B版 第0次修改 生效日期:2008年1月8日 第2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