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不可忽视人的作用.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947747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学不可忽视人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教学不可忽视人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教学不可忽视人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教学不可忽视人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不可忽视人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学不可忽视人的作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有效的历史教育要彰显人的价值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吴广伦这句来自于叶澜教授的名言,这与其是在说教育,还不如说是对历史教育的本质揭示。因为广义的历史本身不仅包涵着以往有关天地万物之知识,而且还含有人类对自身经历的认识。历史存在的本质目的就是 “鉴往知今,资政育人”。今天,无论是泛化的教育活动,还是具体的历史教育,“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但这种观念很多还只存于文本或口号中,至于如何在教学中践行,还存在很多误区和歧途。本文就此,结合历史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谈点个人的想法与建议,与各位商榷。一、 历史教育应关注天地,重人事教育是为了立人。广义的教育就是用自然

2、、社会发展中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来训育、启示人。历史包涵着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既包括自然,也包括社会,人在能动地选择、改造和适应着自然,也在创造着历史,因此无论怎样审视历史,都不能忽视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中学历史教材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编写的,较其它的历史著作更严谨,更科学。由于受制课标和教学等影响,中学教材一般是高度概括的历史,行文简练,政治性强,结论多,“筋骨”壮,过程弱,对创造历史的主体人的活动细节着墨较少。反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几乎有个固定的程式:教师讲授历史,一般都喜欢渲染或拓展历史背景,而对历史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人在历史进程中表现、观念、作用涉及较少,近来中学课堂又大刮史料教学之风,解读

3、史料又占去了课堂很多时间。但对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与丰富多彩的史料,与所学历史存在怎样的关系,它们是怎样作用和影响具体历史的(这也是历史最精彩,最有魅力的地方),教师却往往给以忽略了。最后有的教师还会有总结: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生都是必然的。这样的历史课堂,似也无可厚非,但还有所缺。如某教师执教宋词因何而繁荣?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物质基础: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社会基础:市民(城市工商业者和官员)的文化需求;两宋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文人需要用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这些结论是经不住质疑和推敲,因为把把其移植其它时期及其历史现象,也是成立的。学生背住了这些要点,还是很难真正

4、认识和理解宋词繁荣的原因。究其原因,我们至少忽略了文化内在的传承性和人在文化发展中作用。由于把历史的主体人,具体的历史过程与细节,给弱化或丢失了。这样的历史课,最后给我们的感觉与认识,历史发展是有定数的,历史是概念化的,历史是干瘪的,历史成了政治课替身。基于上述认识,一些老师和有悟性的学生甚至还产生误解:学习历史没有什么奥秘的,能背住历史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就可以了;学习历史还有很多规律,如掌握历史背景,要从经济决定政治,环境影响生产、生活,认识、解释历史照葫芦画瓢即可;掌握历史影响,先直接,再间接,由近及远,仅此而已。若就应付历史考试看,这样的历史教学说不定还是高效的呢?但就历史与教育的终

5、极目的看,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不仅忽视历史中人的作用,而且也忽略了历史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教育性。今天还有另一种极端,有些老师能把历史讲的很深、很专业,但就是难以感动学生,教后印象也不深。例如,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背景的教学,很多教师概述以后,就让学生划书,背默: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之下,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发动太平天国运动运动。教材对此段历史概述的非常精炼,能记住此段内容,在有些师生看来,就是学好了太平天国运动背景历史。其实,这与历史与教育的目标和本质还有相当距离呢!死记硬背了这些概念与知识,并不说明我们能真

6、正认识、体验和理解这些历史!至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是怎样压迫中国的?对中国人民生活有何影响? 洪秀全是怎样创办经营“拜上帝会”?他与这个组织为何有如此大的动员力量?太平天国势力是怎样发展壮大起来的?太平天国兴起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当然,对这些问题,教学过程中不一定要求全解,但教师应该有引导意识,或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这些现象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吗?为何太平天国运动运动偏偏发生于广西?拜上帝教是中西合璧之“教”,还兼有很多迷信色彩,为何能获得这么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呢?如果一节课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可以留存,等待将来学生感兴趣时思考,或留待课后师生探究。同样,对于

7、洋务派,也可以从人的角度切入教学,洋务派是从哪里来?洋务派的主张是怎样产生的?这些主张在当时会得到怎样的反响?是怎样付诸实践的?产生了怎样的效果?我们怎样看待这些主张和实践?解读这些问题,教师心中不仅要有天地大背景意识,更要有历史中主角人的观念。最好能把人置于历史的中心来分析和教学,通过环境、社会与人的交互作用来解释历史现象或问题。洪秀全为何能脱颖而出,洋务派的主张是怎样产生,除了要了解时代背景下的“天地”,还应着力地把这些历史人物处境、观念、行为历程描述出来。洪秀全如果不是长期浸润于闭塞大山中客家文化,耳濡目染民间迷信与宗教意识,怎能把一些基督教观念改造为“太平天国”理想;同样,若不是耳闻目

8、睹和切身体验时局变换,奕、曾国藩、李鸿章等怎么能看到“船舰利炮”的威力,进而力主办洋务。很多教学实践也证明:历史教育要关注天地,重人事,才能还原历史本真,让历史鲜活起来;以人物事迹串联历史,既能彰显历史主体的人的作用,还便于与学生经验建立联系和共鸣。二、 历史教育中重人事,更要重生命 教育是生命的实践。作为有生命体的人,其所言所行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本能和欲望;作为社会体的人,其所思所行,也会带有时代和环境的烙印。因此,历史上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超人形象是没有的;一无是处的反面人物也是找不到的。人世间的对立和仇杀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是,会使人的思想行为就会走向极端,这不仅背离现代文明,

9、也与现代教育相悖。 历史教育要重视人的作用,其实就是要突出人是历史的主人,所有历史上的事都是人创造的,是人事。要从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立场来思考和认识历史。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生产、发明、创造、竞争、法律、制度、国家、艺术,都是为了保存、延续生命,光大生命与生活质量。 作为个体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也是有七情六欲的生命体,其行为选择也是以保存和延续生命优先,危险临头,他可能首先想到的也是保全自己,推而及之,家庭、家族;近代以降的种族、民族、国家,今天的全球和全人类等。受社会、文化、传统、观和教育的影响,也可能会有舍生取义者,为财而亡命者,但却不能说其不重视生命,他们也是想让生命更“灿烂”

10、些,有的甚至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来世上。例如,像秦始皇、汉武帝这些专制帝王,不仅想着至高无上,更想着生命能长生不老;同样,陈胜、吴广等草根阶层,也是因为生命受到威胁,才揭竿而起;贪官污吏,也多是为了一己生命之奢侈,却置他人生死不顾,结果是害人害己。 时至今日,人类生活已经结成了一个生命的共同体。共生、共存、共赢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的共识。以邻为壑,以邻为敌,为一人、一家、一姓、集团之利益,而置千万生命不顾行为和统治是不能久远的。我们观察历史、认识历史、思考历史、理解历史,要引领学生逐渐确立人是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的欲望和动力源自对生命追求。三、 历史教育要重生命,更要育生命于自觉教育,就是对人的存在

11、和成长之谜的勘探。教育过程,就是体悟生命的过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历史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借助过去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历程、成果、经验和教训,体悟生命。怎样体悟生命?其要义就是学会思考人生,换位思考,包容、理解和同情他人。当然,有效的历史思考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对人类的生命有敏感、尊重和敬畏。这里为什么要把“敏感”放在尊重和敬畏之前?因为没有敏感,就没有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历史教育尤其是要注重这一点。人类史上有崇拜英雄的情节,这是群居动物本能选择,也是文明演进与竞争中必然。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英雄,作为历史教学不能时空错乱,把哪些践踏文明、涂炭生灵的人,变成学生顶礼膜拜的英雄。中学阶段,很

12、多孩子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很多学生喜欢不同的历史,把“希特勒”作为英雄崇拜的还有很很多,把历史上的反面人物,颠倒过来,给与“平反”、“戏说”的也很多,教师若以教条式的政治说教来纠正,学生也难以心服口服,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有时学生弄几个专家新说和新发现的史料的,就足以让教师手忙脚乱了。此时我们的是附和,还是敷衍,不仅考验着老师之智慧,同时也体现着教育之责任。我们以对生命的敏感,来引导学生。从人类历史演进的经验和今天文明的共识看,堪为英雄者,一定是人类生命最大利益的维护者,而不是威胁者和戕害者。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例子,历史上比比皆是。只要我们善于掸去历史的尘埃,就能从历史中寻找到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事例。

13、从原始人类的厚葬习俗到商周敬天保民,从雅典的民主,罗马的法制和基督,佛陀的众生平等,儒学的仁爱这些为什么能传世至今,其魅力就在于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和呵护。人类的生命生长和延续过程,总是处在各种环境中的。关注人类环境变化,也是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的必然要求。早期人类文明受制于环境,带有环境烙印。生命是环境所赐,在这一点上人是不能忘本的。历史教育要有意识的渗透,人类怎样才能与感恩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已经是现代文明的共识了,也是历史教育尊重生命,育生命于自觉的要求。四、 要把人置于历史教育教学主体中虽然中学历史教育课标提出历史教育的终极追求是要培养健全的人、合格的公民和富有个性的人,但对于如何实现

14、这一目标,我们思考和实践的还不多。现实中的历史教育教学中过于追求教学形式和技巧;过于释解历史概念、结论、规律和制度;教学中过于关注创新,恰恰忽略了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中最活跃、最有血有肉的人。本可以感人的历史课,却变成了知识解读和训练场所,这不仅割裂了历史,还抛弃了历史教育的本质,甚至还把历史教学降为道德说教和政治课的附庸。 作为教育者,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从改变自己的教学开始。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把人置于历史教育教学主体中探究。教育者要有“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豪气和使命。面对如此重担和责任?我们有思考吗?我们有准备吗?我们不妨整合被撰写者

15、割裂了的历史,把自己置身于历史长河来感悟、认识、思考历史。闲暇之时,我们可尝试把自己代入历史,反思如下问题:我是谁?工作职责是什么?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其生存与发展需要怎样的环境和条件?怎样把握历史是演进的(包括历史演进脉络什么?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历史发展呈现怎样的规律?造成这些现象和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中居于主导因素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知道这些历史(因素)的?我们是否充分占有了解历史史料?在当时、后来和今天,我们是怎样看待同一历史?导致对历史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对历史还有疑问,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呢?具体些,我们也可以追问:人类社会习惯和习俗是怎样产生的?宗教是怎样出现的?文字与法律是怎样萌发的?氏族到国家是怎样转变的?与衣食住行乐有关的生活现象能进行历史溯源和诠释吗上述问题,已涉及天地与人事。但反思的切入点应从感知生命开始,探寻的是有关个体、族群生存、发展经验、教训与规律。学理看,这已经涉及到历史哲学问题,涉及历史本源和本质的问题。人的历史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教育看,涉及到历史价值问题,探究历史之用,实际就是事关人怎样认识和看待自己的过去,今天不犯类似的错误。从历史教学角度看,就是要究天地人事,通古今之历史,释人生困惑,育生命自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