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选派干部调查调研论文报告汇报.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94623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校选派干部调查调研论文报告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党校选派干部调查调研论文报告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党校选派干部调查调研论文报告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党校选派干部调查调研论文报告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党校选派干部调查调研论文报告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校选派干部调查调研论文报告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选派干部调查调研论文报告汇报.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校选派干部调查调研论文报告汇报 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职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在农村基层,是实现较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举措。选派到县村组织任职的年轻干部们工作做得怎么样呢?还存在那些困难和问题呢?下一步应着力加强那些工作呢?根据县委有关批示精神,我们对杨庙、庄墓、下塘、徐庙、张祠、沛河等乡镇10个村的选派干部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研。有这样几点认识: 一、到村任职的年轻干部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第一、他们在加强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县的贫困村、后进村,首先表现在村级组织状况不容乐观。一是村“两委”班

2、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精神颓废、意志消沉,市场、竞争意识淡漠,且后继乏人,工作难以开展;二是党员队伍老化,新生力量不足,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工作跟不上,战斗力不强;三是有的村级组织处于涣散状态,缺少“领头雁”,形不成领导核心。这些是导致各村贫困、后进的首要因素。为改变这种状况,选派干部首先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抓整治理论学习。主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文件及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普及法律、公民道德和市场经济知识,提高村“两委”和广大党员的各方面素质。其次,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通过培养、观察,及时将有事业心、年富力强、群众信任度高、“双带双强”好的党员选拔到村“两委”岗位上

3、来;同时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被调查的10个村共培养后备干部23名);特别是现在均已物色好继任书记人选。第三,注重发展新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他们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经过培养,对那些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者及时吸收入党。两年多来,10个村共发展党员56名(含正式、预备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8名,为各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狠抓组织建设,各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呈现出崭新的精神面貌,焕发着勃勃生机,村“两委”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为村级经济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他们在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贫困村、后进村制度不完

4、备,有的是空白。这是贫困村、后进村工作不正常、财务混乱的直接原因。无规矩不成方圆。选派干部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村里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完善了一些规章制度,使村工作有章可循。选派干部还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制度,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各项财务能照章操作,规范运行。这样,改变了过去的混乱状况,工作局面逐步打开。选派干部陈家松说:“现在我即使不在村里,有任务有电话布置下去工作也能有效开展。”选派干部杨二红通过制度将责、权、利统一到村“两委”个人,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确定奖惩,年终工资、奖金、津贴差距在1200元至4700元之间。由于公开、公正、

5、公平,大家不但没怨言,反而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主动和创造性。 第三,他们在多方筹资、狠抓基建方面做了积极努力。贫困村一般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不方便;二是水利设施退化,用水、排涝困难;三是电网老化;四是广电网不健全;五是村组织没有办公场地。这些既是贫困村的显著标志,又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选派干部知道,要发展经济,须从基础抓起,这是一块必啃的硬骨头。他们更明白,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财力匮乏。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到处求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两年多来,共筹资310.4万元,推土机1台,办公桌椅和课桌椅452套;修路9条,共长43.2公里;挖当家塘78口;小二型水库4个,筑

6、水坝5个;打抗旱井29眼,饮水井27眼;村民服务中心新建为主外加修缮都齐全;电网、广电网维修为主外加新建均完善。现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对此,群众称道:当家塘布局合理,抗旱井星罗棋布;服务中心为村民,灌溉照明用电欢;村村都通砂石路,户户听见广播响;可见,贫困村换了新颜。 第四,他们在调整农业结构方面做了尝试。贫困村大都是“一麦一稻”的小农产业结构,沿袭传统的作业方式,农民收入低。选派干部认为要使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转变作业方式。他们把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与各村实际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立足农民增收,面向市场需求,改变小农业,拓展大市场,积极发展劳务输出”的结构调整思路。首先,抓概念转变做

7、给群众看。他们一面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外出参观;一面大胆地选择党员干部中愿干事、能干事的人作为结构调整的带头人,让他们做给群众看,有效地转变群众观念。其次,排忧解难带领群众干。他们一面和村民一起科学地选项目、够种苗;一面请专家作讲座、放录像等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最后,为解决后顾之忧,帮助群众找市场。他们千方百计疏通渠道,解决群众担心的销售问题,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衔接难的问题。选派干部亢冬先后引进了3家公司到十井村建成“现代农业园”,成立了无公害蔬菜协会、龙虾协会和畜禽养殖协会,并以3家公司为龙头、以3个协会为依托,实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华联、红府超市、双岗菜市场都有他们的农产品摊位,形

8、成了产业化的雏形,稳定地开拓了市场。总之,这些结构调整的有效作为,深得群众欢迎,唤起群众踊跃参与,使结构调整蔚然成风。截止本次调查统计,10个村共建成草莓大棚702个,其中竹棚672个,日光温室棚30个,用地164亩;水面立体养殖2492亩;经果林660亩。同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贫困村劳动力大量剩余,且农田作业收入微薄。选派干部们积极带领群众走好外出务工富民之路,组织农民向京、沪、广、江、浙等地输出劳务,为农民增收广辟途径。两年来,10个村共输出劳动力3130人,人均年增收3260元。 第五,他们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做出了贡献。贫困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村里任何公益事业均难以启动兴办。长期这样下

9、去,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贫困积累。为改变这种窘境,选派干部动脑筋、想办法,为创办集体经济出新招。一是加强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发展集体经济。十井村一个窑厂濒临破产,亢冬同志跑淮南请老板投资修缮救起来,并让他承包,他从美菱集团争取的一台推土机在完成本村基建任务后对外出租;左家国同志所在创新村,出租村里的加工厂;陈家松同志所在拐王村、闫丽丽所在周圩村和创新村都用集体水面向外承包。种种租金和承包收益均为集体增加了可观的收入。陈奎同志所在陈岗村、郭守全同志所在沛新村和创新村,都将抛荒地调整连片,或发展经果林,或出租为集体创收。二是利用发展资金,创办集体经济。亢冬将4万元资金投入“十里农业园”。并利用其品

10、牌、技术和管理为集体创收。鲍宏伟所在李桥村,用4万元发展资金为基础,实行股份合作制向外募集资金,投资建起钱集有线电视站,4万元股份收益和管理费为集体所有。周圩村用部分发展资金建成日光温室大棚出租给村民为集体收取租金。三是招商引资,创办集体经济。杨道忠所在金瓦村引进润佳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草莓等,每年村集体可获得稳定收益。杨二红所在夹道村,原集体经济是空白,现在固定资产在20万元以上。他采取两手解决问题。一手是借钱挖大塘(32亩),然后出租水面给投资者,用租金清偿债务后不仅得一口当家塘,还可继续租塘为集体创收。另一手是协调资金9万元,买下建在本村已闲置多年的水淮楼产权,后又卖出一半产权得7.5万元为

11、集体收入,另一半二楼4间作为“村民服务中心”,一楼4间连带小院出租为集体创收。朱迎友在杨湾村建起“村土特产销售协会”,用所得中介收入发展集体经济。目前,村村集体经济都起步并呈现出稳定持续发展的态势。 有耕耘就有收获,选派干部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贫困村、后进村的发展有了初步起色。亢冬所在十井村党支部被县里授予“十佳红旗党支部”的光荣称号。在经济上,脱贫致富迈开大步。十井村已步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快车道。原来该村的草房率40%(其中80%是危房),现在降至5%。杨湾村由于农民收入有提高,2002年就实施中心村建设,加上2003年灾后移民建房,现已全部消灭草危房。 二、选派工作的重要意义越来

12、越被认可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省委省政府关于选派干部到村任职这一重大决策的积极意义被社会越来越认可,越来越受群众欢迎。 第一,遍认为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选派干部们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村级组织建设,抓基本建设,调整结构,发展集体经济取得的积极成效,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和实践。他们带领广大群众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出发点和归宿而开展的一切工作,代表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由于连降暴雨,陈家松组织抢险因数日雨水浸泡,腿部发生感染红肿,行走困难,村民们要他休息治疗,但他为了群众的安危,仍继续坚守岗位,和42户五保老人在村民

13、服务中心同吃同住一个多月。群众被他的事迹所感动,由衷地发出感叹:“陈家松真是位好书记!在他身上,放射出三个代表的光和热”。 第二,普遍认为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为民务实、密切联系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选派的年轻干部们,他们大多数宗旨意识强,忧民其忧,乐民其乐。这不仅体现在前述卓有成效的工作上,还表现在其他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上。他们针对群众憎恶的吃喝风创立了“零招待”制度,不仅刹住了吃喝风,而且彻底堵住了借吃喝形成的村里财务上的跑、冒、滴、漏,深得民心。“拐王来了陈家松,彻底刹住吃喝风”,就是群众对这项得民心工程的由衷赞誉。他们深知扶贫要先扶智,因此很关心义务教育,当发现办学有困难

14、,就主动尽力设法帮助。朱迎友看到杨湾小学教室是危房,且设备陈旧,他从自己所在单位争取资金35万元,盖起一座740平米的教学楼,并协调配备了课桌椅、电脑、投影仪、录音机等教学设施,使杨湾小学面貌一新。同时,他又联系有关单位资助7名特困生,其中1人已读中专。亢冬从市教委争取10台电脑为十井小学送去先进教学设备。陈奎从县教委争取资金5万元,为陈岗小学盖了4间教室,为张何小学修缮校舍;并从团县委协调资金解决12名特困生读小学所需经费。杨二红更是几经周折,协调课桌凳100套,解决了夹道小学学生读书座位拥挤的问题。鲍宏伟从市教委协调资金3万元,为受灾倒房五保老人盖起新房,五保老人深情地说:“共产党(员)好

15、啊!”选派干部关心群众,群众更体贴选派干部,当发现他们工作辛苦吃不好时就争着请吃饭是常事,体现出党群之间的鱼水关系。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选派干部的整体工作,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一)有些村集体经济发展较慢;(二)少数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三)极少数选派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谈谈具体情况和相应建议。 (一)对有些村集体经济发展较慢的原因分析及其建议。发展集体经济是选派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检查选派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而就调查看,目前10个选派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是初露锋芒,但有些村发展较慢。其表现为:一是相互之间差距较大。除十井村、李桥村

16、、夹道村发展相对较好外,其余各村均处于起步阶段;二是与各级党组织对选派工作“第一要务”要求有较大差距,就其原因:首先是选派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认识不到位。我们所调查的选派村均为贫困村、后进村,问题多,困难大,有些选派书记认为应以主要精力、财力抓村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而集体经济只是在现有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去发展。其次是有些选派书记没将4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而是借、贷给农户调整产业结构用,违背了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再次是有些选派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办法不多。为此,我们建议:选派书记们因将发展集体经济充分摆上日程。将4万元专项资金完全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同时,要和村干部,包括一些经济能人深入研究,因地制宜,群策群力,通过各种办法来加快发展集体经济。 (二)对少数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的原因分析及其建议。少数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参调农户不多,只限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