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让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轴.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945891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让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让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让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让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让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让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让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让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轴【论文关键词】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重要性和迫切性 思想品德课 人文教育【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科学、人文的认识,对当前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对当前的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的想法作了一些粗浅的阐述,表达了作者渴望加强科学、人文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文情怀,让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成为当前教育主轴的思想。目前,应试教育依然存在,有重学科教育轻人文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的倾向。教育的功利性色彩日益浓厚,人文属性渐趋模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普遍以实利性的眼光来看待教育、从事教育,将接受教育的过程纯粹视为“就业

2、准备的过程”、“智力投资的过程”、“价值积累的过程”等等,甚至主张要将其“产业化”、“商品化”。中学时期,可以说是学习知识最好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情感迅速成熟的时期。孩子长大成人,虽然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同时更需要有及时的人文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人际交往和音体美劳等教育。最近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学校应重视人文教育,首先培养出和谐的人。其实,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以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品德的磨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和人文精神。一、科学精神

3、和人文精神的共识在当今社会,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大讨论,出现了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概念的不同界定,但对“通过各种人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的价值观、道德、信念、理想、气节和人格等”这一实质是共识的。我认为,我们今天重视、提倡的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和科学精神相互交融的人文精神。在当今,科技如此高速发展与高度发达,人文文化、人文教育显然特别重要,科技与人文对人类社会与个人犹如双翼,只有双翼健劲,才能长空竞胜。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看来,二者本身存在着相通性。理性的科学精神必然蕴含着人文精神的成分,而高度发达的人文精神也必然包含着科学精神的要素。可以说,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中有科学

4、的基础与珍璞;同样,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中有人文的内涵与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这种相通性,就决定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具有实现整合的内在机制,可以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二、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1、进行人文教育是时代发展、民族复兴的需要当今社会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强烈民族自尊心、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真正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国家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的两种基本需要。正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铁映在2001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上所指出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

5、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构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只有两轮共转,协同前进,两翼共振,携手同飞,才能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动力,才能推动整个科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2、进行人文教育是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文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个人人生的成败。对个人来说,人格的高尚与卑劣、事业的成功与失败,是人生的重要价值尺度。没有完善的人格,很难谈及家庭、事业、人生的成功与辉煌。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者,都具有坚定自信和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的毅力。爱迪生认为:“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

6、期望的目的。”几十年来,强调以工具理性为指导的教育忽视了价值理性,带来人文精神的长期缺失,从而培养出大量德智分离、有能无德的“人才”,造成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不久前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因烧碱泼熊便是典型。目前,在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克服他们娇生惯养、意志薄弱、任性的弱点,培养他们有胆有识、坚定自信、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意志力,显得更为重要。三、对当前思想品德课如何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些想法我们的教育应该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协调而健康地育人,提高我们的青少年一代的素质。在重科学教育而轻人文教育的今天,加强人文教育尤其重要。思想品德课属于人文学科,是目前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说,

7、它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学科优势。然而,必须承认的是,随着社会发展,其实际效果越来越不容乐观。目前,中学生价值观念日益金钱化和极端个人化的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传统价值观念的虚无主义倾向突出。在我们六亩塘中学中,有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过于空洞,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太遥远。”“我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和书上不同的想法,但考试时必须以书上的说法为准。”“考试就是记笔记、背习题,考试一过全都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现在的学校思想品德课不受学生欢迎,以致不被学生重视,削弱了其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价值导向作用。这可以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失败,造成

8、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科学主义色彩浓厚、人文主义色彩淡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实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沿袭了科学主义的教学手段,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而没有从人文主义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思想品德课首先应加强人文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教师在教育中要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勇气当前,素质教育以越来越强大的气势冲击着我们,如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品德学科实行开卷考试,试卷难度的降低,能力题、实践题、综合题、开放性试题比重的逐渐加大等,但各类考试仍然是我国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方式。为了能够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我们的学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

9、精力都投入到对书本的学习中去了,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们还不可能超脱我们所在的地区和学校的土壤,我们在多种量化评比中虽然不得不面对现实,但是我们一定要有勇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黄全愈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谈到:课堂上,凡属于见解型的问题,老师不能判定对错,如果一定要说,必须说明仅仅是个人观点,因此在美国校园里,学生思维活跃,师生能平等交流。反观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一方面,教材的某些内容和材料显得过时、空洞,在表述上也缺乏人文关怀,给人一定僵硬的距离感,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又经常摆出授道者居高临下的姿态,为了传授“正确的知识”

10、,运用各种不同的技巧、通过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让学生生吞活剥地去接受书本提供的所谓客观知识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学过程就是传授客观知识的过程。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由的、创新的思想就会遭到扼杀,从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或是口服心不服,变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育中要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勇气,应该认识到随着多元开放社会的形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会纷至沓来,这正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推动人们主体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和趋势。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想法甚至于“奇谈怪论”是正常的,教师不仅不应压制,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想法,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对

11、于种种想法,无论是浅薄幼稚,还是谬误百出,或是辛辣尖锐,教师都应尊重,不要动辄就充当法官,轻易做出是非判断。这样,才能真正培育自由的思想和独立、创新的精神,师生也才能做到平等的交流。2、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人文科学的核心问题。人文学科的教育目的,在于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人格与尊严,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作为人文科学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来讲,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摆脱“为了应试而教”的束缚,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要注重人文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健全学生人格。学生是主体的人,

12、有主体意识。然而现实怎样?一个心理学家对150个孩子进行调查: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150个答案完全一样“找父母亲”。长期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丢掉了太多太多的个性!人和人是有差异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人和人一样则是世界的灾难。人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但我们的教育往往与生活中多样化的人相对立:统一的教室、统一的时间、统一的课本、统一的教师、统一的教法、统一的作业、统一的试卷和答案甚至统一的服装。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统一、这么多一元呢?法国18世纪的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顺序,就会造成

13、果实早熟,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样的儿童没有自由可言,而自由在卢梭看来“是人的一切能力中最崇高的能力”,“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库姆弘扬“尊重人性”的精神。人本主义者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人格,保护每个人的自尊心,帮助每个人充分地挖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激励者、帮助者、合作者和朋友。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真情、信任和期待,可以使“差生”变为优等生。当今社会以人才竞争为焦点,身处这一时代的教师,更应以学生为贵。在教学中,教师既是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

14、识、运用知识的向导,更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启迪自觉意识、弘扬自主精神、培养自省能力、造成自为行为,充分发挥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益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3、教师要以增强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底蕴为宗旨,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传统教育理念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不仅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模仿、操练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学生学习方式,还使师生关系成为一种不

15、平等的人格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权威,从而培养了学生屈从、自卑甚至奴性的性格,以致于造成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有这样一种潜意识:学生应听从老师的教诲,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如此,师生间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平等探讨科学知识。我们必须改变品德学科的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究的精神。教师可以创设大量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去归纳,变学生由听客为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

16、独立性、自主性和平等意识、创造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挥。另外,还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辩论会、系列讲座,包括设计一些有人文精神倾向的题目等作为对学生的测试或训练,从而实现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由传统的目标教育变为过程教育,最终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4、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切入点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抓住切入点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作为人文科学的思想品德课,如何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笔者做了一些尝试。积极挖掘教材,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把课文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例如: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中“走进中学”、“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是探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