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9446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作文素材:物质与精神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规定作文。(60分)196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种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里超负荷地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倦;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她身着蓝色帆布衣服,老旧但不脏乱。只见她一边打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样子。总经理是美国典型的富人代表,而清洁工是美国典型的穷人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浮现了:许多穷人不再仇恨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尚有诸多富人开始羡慕穷人的生活。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

2、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二、考场要点1、结合时代背景揣摩材料主旨 措施:认真审读原文提炼核心词看原材料看提示)2、补充材料留下的思维空白(对核心词进行排列组合,优选最佳写作角度)、精心锤炼标题4、拟定擅长文体、罗列可选材料6、在草稿纸上写好核心语句友谊提示:这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成败的起点,控制在510分钟为宜。请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也是阅卷教师在迅速浏览的时候能留下印象的部分。三、探究最佳写作角度(一)、当事人语:不妨让罗伯特道出其中的秘密:“此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浮现了。我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由于欲望太多,因此

3、神情疲倦;穷人由于生活简朴,因此满脸自得。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摘自人民文摘第期作者沈岳明(二)、考场点睛【分析品悟】不能只比物质。此前,许多镜头都习惯于对准富人的资产和穷人的疾苦,矛盾便浮现了。这位记者将镜头对准富人和穷人的内心,富人由于欲望太多,因此神情疲倦;穷人由于生活简朴,因此满脸自得。【最佳立意】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合用主题】物质与精神、幸福感。换个角度素材:1、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的颜回2、青海玉树地震(热门素材用好不易,建议回避 尖新示例)车辚辚,风萧萧,行人远望各心焦。山川河流走相送,尘埃不见西宁桥,千里驰援志如刀!前方有生命的等待,背面

4、有国家的催促,这些志愿者,毫不踌躇地选择征程。、曹德旺、曹晖父子 黄富荣陈光标 才仁旦舟、出名作家阿来拒上百家讲坛、为什么贫穷的尼泊尔、不丹、老挝、智利人均幸福指数那么高?为什么经济发达的日本、韩国自杀率节节攀升?6、出名心训师林A的心灵富豪榜参见所转博文(我关注信义兄弟时看过武汉都市圈对林的专访,专为收集背面素材而用)信义兄弟怎么用,背面材料有哪些:黄光裕入狱、刘晓庆逃税、史玉柱“伪信用”、荣智健黯然退出示例一: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固然是诚信和道义的象征,但光“信义”两字还无法诠释她们价值的所有。由于中国老式文化中的某些糟粕元素,“伪诚信”、“伪道义”在我们国家比比皆是。我记得大名鼎鼎的史玉柱

5、“重出江湖”做脑白金时,第一件事情就是还债,把自己包装成一种“诚信典型”,其实目的还是获得银行的信任。因此,其后来被曝出的“漏税”丑闻也就局限性为奇了。但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不同,她们的信义行为由于哥哥一家五口的劫难而凸显出来,更由于弟弟的积极接力而得到彰显。中国人讲究“人死账消”,但孙水林一家五口都死了,但她的账不仅没有消,并且在没有账目的状况下由民工凭良心领工钱。这阐明孙水林、孙东林兄弟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积极行为,而不是为了信义而信义。这种内心的信义之心、责任之心和良善之心,才是我们社会的最贵重宝藏。示例二:黄光裕曾多次被评为“中国首富”。但获得商业成功后,她主线无暇也不肯回头构建自己的心灵

6、大厦和道德天空,而一度沉溺于官商勾结和无道德环境的长袖善舞。由于出身贫寒和“原罪”心态,黄光裕虽然有百亿身价,但她的心灵是贫困的。 中国像黄光裕这样拥有巨额财富数字内心却十分赤贫的人非常多,这样的富豪是不能算真正富豪的。但我们的社会,目前就是迷恋这样的富豪,这不是不说是个时代的“杯具”。在一种经济财富得到不断累积而心灵财富得不到张扬的社会,会导致诸多畸形的社会问题。7、证严法师静思语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是法师常常提起的四种贫富人生。早会时法师申言,贫者,沉浮于种种秽恶苦境之中,然心若知足,即可转苦难为快乐,若是徒具丰足的财物,却不懂得善用,反会受其诱引,心灵永不满足。(1)富

7、中之富者,富有物质,更富有爱心。如公司家开展事业,安定了许多人的家庭生活,也将有余的财富为社会、为人群付出。懂得如何运用有形物资助人,心灵富足才是真富有。一种财力丰裕的富翁,如果也能发慈悲心尽量去协助社会上某些不幸的人群,则其内心也必然感到很充实,精神上感到很富足,那么她也会成为一种“富中之富”的人。(2)富中之贫者,“有一缺九”拥有十就想要一百,有了一万更想要十万由于永远觉得不够;不够,就是缺少,这是心灵的贫穷。法师解释,富中之贫的人除了捨不得付出,也缺少情与爱,胆怯她人向自己谋求协助,故与人疏离;因此不唯自觉有形的财物局限性,更是缺情、缺爱,富中之贫者实堪怜! 精神方面感到很空虚和苦闷,则

8、不管拥有多少财富,住着豪华的别墅,开着进口的名车,吃着山珍海味或满汉全席,穿着名贵华服和钻饰,也会觉得这些一切都索然无味,毫无意义,甚至觉得非常无聊、孤单和痛苦。这些人便是典型的“富中之贫”。(3)贫中之富者,就是我每天都可看见的人间菩萨她们生活并不富有,却富在肯做、肯投入,虽然每天辛勤工作才干维持生活,但她们仍尽一己之力协助社会、协助更穷困的人。法师以环保志工为例,她们多是默默无闻的市井小民,或是学历不高、识字不多的老者,却心心念念助人为善,努力做回收、分类,一举手一投足,都为人间做出最故意义的奉献。“尽管回收所得微少,但是她们爱心充足,也能集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一种人如果在物质上或财富方

9、面很匮乏,但是如果能发心行善,纵然布施的能力很有限,然而也可以在精神上感到很富足,成为一位“贫中之富”的人。()至于贫中之贫者,不仅生活贫困,心灵也困顿,永远想要依托别人的协助。“菩萨度人,先以利济。”法师教示,对于贫者,可先抚平其民生之苦、济助其生活来源,但更重要的是要以清净善法化导、循循善诱,慢慢度化其心灵步上善的方向,产生尊严和自信心,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协助别人。8、热播剧老大的幸福、毕淑敏破译幸福密码由范伟主演并监制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在央视一套开播后,当天收视率高达5.03%,创下今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段首播集的历史最高。剧中笑中含泪的感动,简朴幸福的老大,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

10、傅老大四个弟妹究竟与否幸福,也如猜谜一般引人深思。电视剧中,傅老大的四个弟妹有房地产大亨、官迷、房奴、股疯,都是外表光鲜的人物,但她们的生活却布满着压力、紧张、迷茫和无意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她们谋求满足的都是病态的欲望,这种远离生命本源的欲望仿佛一种无底洞,永远无法满足。剧中佳佳有一句名言,说追求身外之物的人都是奴隶,再光鲜都是不幸福的。傅老大的四个弟妹正是由于心底的迷茫、空虚,才会缺少幸福感和满足感,才会不择手段地追求不属于她们的权力和钱财。这是一种神经症性的病态欲望,即便拥有再多权钱,也填不满欲望沟壑,反倒作茧自缚。9、钱学森精神和物质是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我们怀念五六十年代人的

11、精神风貌,但我们绝不肯回到那个时代的物质生活中去。同样,当我们今天生活在相对物质丰富的年份,人们又是多么想望那份曾经拥有的精神家园!有了物质基本可以增进精神文明,由于经济富余了,人们可以求知求学,可以知书达理,可以乐善好施。但物质丰富也容易带来享乐、攀比、仇隙。这种时候非常需要有好的社会环境和精神引导。依钱学森老人的家世,她尽可以享有锦衣美食的生活,甚至可以在大洋彼岸做着无数人羡慕的科研工作。而她却选择了报效祖国,并且是要冲破多种阻挠、迫害的漫长之旅。当她融入祖国,看到那一代伟人以身作则,亿万人民精神饱满地为新中国建设而忘我奋斗,钱老被中国的领袖和人民的精神感染着。而今,她又感染了我们无数人。

12、、沈浩日记“电影牧马人中有这样一种情节:许灵均的爸爸在美国是一种亿万富翁,她回国本想让儿子出国继承财产,重新结识“人生的价值”,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当她听到了许灵均讲述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后看到儿子有那么丰富的精神生活,反而羡慕起来,感到自己的物质生活虽然十分优裕,但并不幸福。因此不得不感伤地承认:“在财产上,我是富翁;在感情上我却一贫如洗,精确地说,是个乞丐”。亿万富翁居然成了乞丐?细细想来,并不奇怪。由于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由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来拟定的。如果精神空虚,虽然物质财富再多,也无法感受人生的真正幸福。固然,我们说人离不开崇高的精神生活,绝不是说可以不要必须的物质生活。我们搞四化的一

13、种重要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这种丰富的物质生活需要用革命的精神去发明。目前有的年轻人不讲革命抱负,不讲做人的道德,一心只做金钱梦,这种人应当从亿万富翁是“乞丐”的感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3一次成功就够了 如下是一种人毕生的简历:5岁时,她爸爸就去世了:4岁时,她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她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到处不顺心; 岁时,她娶了个媳妇,可只过了几种月,媳妇就变卖了她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她曾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又放弃;后来,她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经营过一条渡船,开过一家加油站,但都失败了。人到中年,她成了一家餐馆的主厨和洗瓶师,可因政府修公路而

14、拆了那家餐馆,她又失业了;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而她仍一无所有。 65岁那年,邮递员给她送来了她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她用这15美元保险金开办了自己的一份崭新的事业。 88岁高龄时,她的事业终于大获成功。她,就是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分析:一辈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机会,你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追求,再多的机会,你都不会成功。 材料作文训练(05-06 6:38:4)转载标签: 杂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规定写一篇不少于80字的文章。国内出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规定

15、:全面理解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字,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比方型材料。材料很简朴,核心就是穆罕默德的名言“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原话是:“谁有两个面包,卖掉一种吧,用来买水仙花,由于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这是一种比方。“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水仙花”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行写作。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在拥有两块面包的前提下,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有两层意思:1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用一块去换而不是用两块去换,就是说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本;2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就是说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最佳立意 精神生活很重要。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写作时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应落到“面包”即“物质生活”、“水仙”即“精神生活”上。 例文:绽放于心田的水仙花当庄周垂钓于濮水之上,当她于濠梁之上与惠施玩味着“鱼之乐否”时,我们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