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计量在非居民建筑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943318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计量在非居民建筑节能减排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热计量在非居民建筑节能减排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热计量在非居民建筑节能减排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热计量在非居民建筑节能减排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热计量在非居民建筑节能减排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计量在非居民建筑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计量在非居民建筑节能减排中的作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计量在非居民建筑节能减排中的作用(2007-11-28 08:48:03)转载标签:热计量分类:工作节能 一 减排针对节能减排及供热改革,情况复杂、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北京市市 委、市政府经认真研究分析,明确提出“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务求实效”的 热计量改革思路。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感到率先推进政府机关、大型公建 的热计量改革,不仅抓住了热计量改革的主要矛盾,而且对推动整个节能减排 工作具有示范作用。截至2006年底,我市总供热面积已达51815万平米,其中住宅面积34771 万平米,占67.1%;公建17044万平米,占32.9%。根据市建委 的预测,到2010 年,全市民用建筑总量将

2、达到60797万平米。其中,公建面积将达到22560万 平米,占全部民用建筑总量的37.1%。可见,北京不仅公建面积总量大,比重 高,而且还呈逐年增加的势头。特别是北京市热力集团由于担负了为中央和外 事的服务任务。非居民建筑更是达到50%左右。做好非居民 建筑的热计量就更 显得必要了。一、北京市热力集团在20052006 ; 20062007两个供热季开展非居民建筑热计量试点的概况1、用户选择及沟通情况20052006; 20062007两个供热季,根据用户情况初选53个站作为 热计量收费试点站。经过与用户沟通48个站用户同意按计量收费。五 个用户 自己测算后认为按热量收费比按面积收费高不同意

3、作为计量收费试点。最终参 加热计量收费试点的热力站48个,面积为:3,661,182m2。配合热计量收费集团公司特起草制定热计量收费用户供热合同。组织用户管理员与用户签订新合同并做好解释和节能宣传工作。2、计量数据采集和汇总为了保证按计量收费试点站计量仪表的正常运行,制定了运行保障方案, 加强对热量表的管理、计量数据的统计、汇总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热计量收费的核算执行关于对部分公建用户试点实施热计量价格的通知,试点用户热计 量收费金额为6287. 64万元(扣除管理费后)。4、2006-2007采暖季试点用户两种收费方式对比(1) 全部试点面积收费在24元施的前提下进行比较,不考虑原

4、A类面积收 费政策差别,热计量收费较面积收费少收入1394. 10万元,其中超高面积(A+B) 共有228041 m2。原面积收费政策是超高加倍收费,按面积收费这部分的收入为 228041 x 19. 5=444. 68 万元。(2) A类面积1303778 m2, A类超高面积41498 m2,A类面积共1345276 m2, 原面积收费按30元徊,热计量试点价格按24元/m2测算,两者价格政策上有6 元/m2的差价,少收入807.17万元。(1) .( 2 )项合计,热计量收费较按面积收费少收入2201. 27万元。5、扣除3项管理费用后热计量收费平均值为17.17元/皿2。6、耗热量分析

5、(1) 试点用户2006-2007年采暖季的热量单耗与2005-2006年采暖季热量 单耗变化不大,06-07年试点用户与其05-06年同期比较耗热量基本持平,主要 是用户现有建筑物的维护结构没有改进和用户的缺少节能调控手段。(2) 按热量收费比按面积收费高的有9户。热耗最高的用户实际热单耗为 41.59W/m2,按热量收费相当于29.47元/m2,供热周期为152天。(3) 大部分试点用户的建筑物的维护结构较好,试点用户的平均单耗低于 全网用户的单耗平均值。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要达到降低供热能耗的目的, 主要靠加强 建筑物维护结构的节能性能。通过热计量收费可以促使用热人改善 建筑物维护结构的

6、增加节能效果。其次是需要增加供热系统的调控手段从而达 到节能降耗。7、存在问题(1) 生活热水计量热量核减问题由于生活热水按5元/吨收取,在采暖前双方需确认生活水表数及热表数。 采暖结束后双方再确认数据。但如用户在确认前或后少量使用采暖就造成无法 从热计量上 判断,造成采暖热计量上的损失,目前只有加强管理,避免损失。 如生活热水加热费统一按热量收费,通过热力站生活热水系统技术改造后,此 问题就能免。(2) 多户共用一套计量装置并且采暖起始时间有差异造成核算困难,并易 产生纠纷,不利于节能。(3) 耗能高的用户阻力大。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试点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强供热管理, 汲取试点

7、的经验,并为进一步扩大试点做准备。二、开展非居民建筑热计量试点的体会1、需求侧节能是节能减排的主攻方向北京市热力集团致力于节能减排,以送京城温暖,给首都蓝天 为己任。 在提高供热效率上始终追求卓越。以循环水量为例,80年代末是12吨/万平米 通过技术进步目前达到6吨/万平米左右。实现了多热源联网运行。在10000万 平方米的大网中消除了水力失调现象。整个供热季管网的热损失不超过7%,高 峰月低于4%。单位热耗从30年前的0.6吉焦/平方米下降到0.4吉焦/平方米。 但是从目前实测的情况看节能的潜力仍然很大。这主要是我们过去的节能大多 是供给侧节能。而需求侧节能才是节能减排的主攻方向。在我们 所

8、说的节能标 准中包括建筑物节能和供热系统节能。我们供热企业过去的工作主要是抓供热 系统节能。是一种自己抓自己的节能。今后节能主要需求侧节能。需要改造的 主体其物权不属于供热企业,供热企业要以平等主体的身份抓节能需要一个切 入点。2、热计量是建筑物节能的必要条件这个切入点就是热计量。热计量是建筑物节能的必要条件。说 是必要条 件,就是指没有热计量,建筑物的真实能耗就出不来。建筑物节能就是一句空 话。强制性的建筑物的节能标准早已经有了。问题是实际结果如何?北京市为 了开展热改,有关部门曾经委托央属科研单位对既有建筑物的能耗进行调研。 结果是:在应属节能建筑的范围里,有一些建筑确实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

9、准。可是更多 的建筑物是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些甚至低于非节能建 筑究其原因就是能耗相对于建筑物外在质量是一个相对隐蔽的指标。当没有 严格的考核、监督的情况下往往被忽视。甚至成为偷工减料的途径。对建筑物 实行热计量的本质是让建筑物能耗浮出水面。让建筑物的质量全面的接受政府、 社会、用户的监督。所以热 计量是建筑物节能的必要条件。但是热计量不是是建筑物节能的充分必要条件。从我们20052006; 2006 2007两个供热季对试点单位的统计看。用面积计费和用热量计费用户所用 热量相差无几。这和我们过去在节水、节电工作上的经验是一致的。仅有水表 而马桶是漏的、水嘴是关不严的,那还是不能节水

10、的。这就是我们十几年来不 停 的推动节水器具的原因。也是欧盟禁止白炽灯的用意。这些单位没有手段就 节不了能。而要增加手段,需要投入改造资金、改造还会影响办公、营业。在 大多数情况 下建筑物的产权人和使用人是分离的。热计量是有可能使用户在暖 冬少支付热费,但是热费是已经计算在经营成本或办公费用里的。相对节省的 热费,改造的代价对使用人影响更大。这些因素的影响没有政府的强制性政策 是无法克服的。3、热计量对供热企业利大于弊从我们20052006; 20062007两个供热季对试点单位的统计看。 用面积计费和用热量计费用户所用热量相差无几。用面积计费和用热量计费用 户所付热费相差不少。集团内部当时就

11、有人提出是不是亏了的意见。经分析2006-2007采暖季试点用户两种收费方式对比(1)、全部试点面积收费在(B类)24元/m2的前提下进行比较,不考虑原 A类面积收费政策差别。热计量收费较面积收费少收入1394.10万元,其中超高 面积(A+B)共有228041 m2,原面积收费政策是超高加倍收费,按面积收费这 部分的收入为228041 x 19.5=444.68万元。(2 )、A类面积1303778 m2, A类超高面积41498 m2, A类面积共1345276 m2, 原面积收费按30元徊,热计量试点价格按24元/m2测算,两者价格政策上有6 元/m2的差价,少收入807.17万元。(1

12、 )、( 2 )项合计,热计量收费较按面积收费少收入2201. 27万元。这里是两个问题。一是政策价差。过去定价时对涉外建筑定A类30元/平 方米。对居民建筑定24元/平方米。主要是因为有补贴存在。补居民不补外国 人。但是 因为热价长期没有调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所以807.17万元是 政策问题,与计量无关。要在今后定价时一并考虑。我个人的看法:即便热价 不能一步到 位,非居民建筑的热价也应该、也可以到位。热价中即便有补贴也 应是补居民。何况真正应该补贴的是居民中的困难群体。另一个是计费体系问题。1394.10万元确实是企业少收入了。但是并没有吃 亏。需要说明的是用面积计费和用热量计费是两个

13、不同的计费体系。用面积计费是以平均年的平均热单耗核定热价的。用户按照平均年的热耗交费。 当遇到暖冬时企业会出现富余但是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利润。这是因为遇到冷冬 用户是没有义务多交钱的。再多的能源购入也要企业自己负担。用热量计费。为保障建筑物产权人的不动产保值增值需要利用供热企业的 不动产。于是有基价的存在。收基价的法律基础就是物权法第14章。由于 有了基价,天暖用户少付费、天冷用户多付费就是对供用热双方都合理的。基 费目前是以平方米计算收取。这是因为是从按面积计费过渡过来的原因。从长 远看应以最大负荷计 费。基费卖能力;计量卖热量。实际上热力公司按面积收 费如果面积有误差可能比计量的误差还大。热

14、计量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可以准确 的衡量供热质量。以2005 2006年供热季北京某危改小区的供热纠纷为例。 由于开发商和工程承包商偷工减料造成不热。但是责任方企图把责任推到供热 企业身上。当时群众被挑动情 绪激奋。甚至启动了法律程序。正是热计量让建 筑物的热耗浮出水面。保护了企业的利益;维护了企业的声誉。从这个意义上 说热计量更公平、更准确。更何况按计量收费能促进供热企业关注供热系统节能。有利于企业的长远 发展。用户的建筑物节能与用户的行为节能不同。建筑物经过改造能耗降低了是 永远的。行为节能相对说是暂时的。建筑物经过改造降低了能耗相当于供热企 业增大了供热 能力。供热企业可以在不增加热源的情况

15、下发展新用户。这对供 热企业和社会都是好事行为节能由于供方不知道需方什么时候用所以不能把 供热能力用掉。所以供热能力就不可能达到高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物节 能和供热系统节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节能。4、节能服务企业的作用通过试点我们发现:搞供热系统节能由于供热企业是专业部门在技术上、 管理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要有政策,价格又到位。完成是没有问题的。问 题出在需求 侧。用户不可能有专业人员和相应的知识。仅知道用的多还是解决 不了建筑物节能问题。需要有专业部门做反平衡来查出问题所在,拿出解决方 案。同时我也听到有 关节能服务企业进入不了供热市场的抱怨。一方面一些事 没人干:另一方面一些人没事干

16、。我认为主要是节能服务企业的市场定位出现 了错误。如果定位于供热系统 节能想向供热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一 定有同质化问题。所以节能服务企业进入的切入点应该是建筑物节能。为热用 户提供节能诊断、改造方案。我今年六月份到哈尔滨考察。有不少节能服务企 业就在那里进行平改坡、外墙加保温的建筑物保温结构改造。非节能建筑通过 改造建筑物能耗下降50%。我以为这是节能服 务企业的正道。5、政府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地位我到天津学习多次了。我的体会是:天津的热计量的推广离不开天津市政 府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天津的经验是:建筑物验收一定要有节能设 施:一定要做 能耗测试。达不到办不了产权。结合北京试点暴露的问题我认为: 政府应该在节能减排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供热和节能的法规制定、 强制性的能耗标准、能耗审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