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专题(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94179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专题(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专题(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专题(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专题(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词鉴赏专题(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专题(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专题(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 考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 考察特点必考题,客观题形式,3+47分从形象、形式、思想内容三个方面考察材料选用,多是唐诗宋词,尤其是五律和七绝,避免名家名篇,偏向于名家的非代表作和一般诗人的佳作题材内容上,以情景交融的抒怀类居多,偏向于山水田园诗和即事感怀诗三、 诗歌的体裁(分类)l 按内容叙事诗,叙述事情、塑造人物抒情诗,描写景物、描绘形象说理诗,咏叹史实、阐发见解l 按形式l 按来源l 按时间新诗古诗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乐府)近体诗(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词和曲) 格律诗的特点:句数有限定,绝四律

2、八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绝句二四押韵,律诗二四六八押韵律诗分首颔颈尾联,其中颔颈两联要求必须对仗四、 诗歌的题材(内容)即事感怀(咏怀诗)恨别,怀远,思乡,感愁,离愁,感时即景抒情景、情关系山水田园诗赞美风光,抒发情怀咏史诗以史喻今,借古讽今,吊古伤时,昔盛今衰咏物诗托物言志,象征、拟人、对比、反衬边塞诗对战争的两种态度;盛唐边塞诗人另有送别诗、思乡诗、闺怨诗、登临诗、哲理诗,悼亡诗,讽喻诗五、 风格流派l 风格:注意诗人选择题材、塑造形象及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陶渊明的恬淡平和、王维的诗中有画以禅入诗李白的豪放飘逸清新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l 流派:诗歌流派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词的流派婉约派(感情细

3、腻,笔调柔和,委婉缠绵含蓄)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开阔)六、 意象与意境(1) 意象(具体)l 作用:客观物“象”与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相结合。诗人用意象,抒发了情感、志向l 种类:送别类(依依不舍,别后思念)柳,亭,酒,南浦思乡类(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夕阳,春草,莼羹鲈脍羁旅愁绪月,雁,孤灯,晚钟愁苦类(忧愁悲伤的心情,悲凉凄冷的气氛)梧桐,芭蕉,流水,杜鹃,猿猴抒怀类(显示高洁品性,或抒发感慨)菊,梅,松柏,竹,黍离,冰雪,草木爱情类(爱恋、相思)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比目鱼,鸳鸯,蝴蝶战争类(两种态度)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4、闲适类(清闲恬淡的心情,向往隐居生活)五柳,东篱,三径(2) 意境(抽象)l 概念:诗人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完美整合的艺术境界。l 特点:慷慨悲壮,雄浑苍劲,雄浑壮观,悲壮苍凉,阴沉肃穆凝重肃杀,孤独冷寂,闲适淡泊,恬淡自然,清新飘逸常用: 动活泼,繁华,喧闹,热烈,风趣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孤清悲悲凉,悲壮,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清远,慷慨,雄浑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飘逸,质朴,含蓄l 如何分析意境:捕捉、揣摩意象,联想、想象画面。抓住诗眼,抓住意象,关于联想。诗歌中意象色彩: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冷漠

5、低沉、消极颓废、孤寂凄凉。l 考察方式:本诗(句)营造了什么意境?表现了什么气氛?描写了什么景物,描绘了什么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情怀?l 答题步骤:第一步,找意象找出诗中物象、意象第二步,摹画面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第三步,点氛围点明意境氛围特点第四步,表情感表达了诗人何种情感,或给人什么启示与思考七、 诗眼l 寻找途径: 体味诗人情感,欣赏诗歌意境全诗的一句或一联,为全诗主旨所在具有哲理性的关键句某一联或某一句中的字、词,精炼生动,修辞格、活用l 判断方法: 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描写事物最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抓住诗中巧妙的修辞抓住词类活用抓虚词准确认识诗歌体裁

6、(五言诗的第三字,七言诗的第五字)最著名、最佳的字词句八、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 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他人形象)l 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赠别、思乡诗)献身边塞(边塞诗):豪迈,勇敢,昂扬,慷慨,雄奇,壮美,饱含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国家的激情,忠肝义胆,英勇无畏反对征伐(边塞诗):艰苦,残酷,怨恨,不满,怀念,相思,无限的乡愁与思妇苦苦的等待,厌恶战争,向往和平儿女情长,爱恨情长l 鉴赏依据与角度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名诗人,注释

7、所给信息)结合人物(抒情主人公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环境(社会与自然,意象与意境)、情节(事件)把握结合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l 答题思路:第一步,什么形象(总括其性格、身份)第二步,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结合诗句简析,注意围绕诗人形象展开,景为人服务)第三步,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表现了诗人自身的)另,性格复杂的人物,以总分形式分点列出其性格并结合诗句分析。(2) 景物形象l 单个景物依据与角度:景物的自然属性(对象,名称,色彩,季节,时令,地域,盛开,凋谢)景物的社会属性写景所用到的艺术手法 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l 多个

8、景物即意境(3) 事物形象(咏物诗)l 物象人格化了的对象(拟人、象征,对比)目的是言情和言志“情”:通过对景的描写表达出来,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愁“志”: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理想,抱负,情操,品格l 答题步骤: 写了什么事物具有什么特征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志向九、 写作技巧(表达技巧)(1) 表达方式(服从文体和主题的需要)记叙(叙事诗)、描写(正面和侧面)、议论和抒情(直接和间接)(2) 修辞手法l 作用: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l 类型:比喻明暗借博。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拟人人格化,人的动作、情感。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借代局部代整体,具

9、体代抽象,特征代类型夸张通过数字或感觉,扩大或缩小。更突出、鲜明地表现事物对偶结构、字数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对。形式简练整齐,内容集中含蓄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顶真(蝉联)首尾顶接,结构整齐,证据连贯,条理清晰起兴由此引彼,创造气氛,协调韵律比兴比+兴,委婉含蓄,突出某种特征,形象鲜明通感视听嗅触。加强抒情效果,语言诗意,含蓄典雅韵致,意境深远双关多义或同音。含蓄幽默,加深语意,使人印象深刻互文本句、对句。表达含蓄凝练,避免词语单调重复比拟包括拟人(物人格化)和拟物(人物格化)。形象生动,丰富联想倒装加强语势,突出强调,生动有趣。文言中包括主谓、宾前、定后和状后叠词音韵美、形式美

10、,突出景物特征,抒情性更强,唤起读者想象,增强诗意反语嘲弄讽刺的语境(3)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l 类型:借人映己、换位思考想象,虚写借古讽今(咏史诗)吊古伤时,颂古非今,贬古刺今虚实结合强烈的对比效果,渲染烘托作用实,现实景物,眼前之景,可观之景,现在的人、事虚,联想与想象之景,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过去和未来的人、事对比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突出特征烘托以人烘人,以物烘物,以景烘人。突出对象,特征鲜明衬托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以丑衬美用典精炼含蓄,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增强作品表现力与感染力联想相关联想象凭记忆或凭空产生,大胆的想象形成夸张象征托物言志。寓意深刻,丰

11、富联想,耐人寻味,简练含蓄白描朴素简练,不渲染,不雕饰,三言两语。凝练,表现力强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先景后情,触情生情 先情后景,以景作结,融(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作用:委婉含蓄蕴藉,更好地抒发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又可细分为以景衬情和以景喻情 一般情况下“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也有以乐写哀和以哀写乐另有赋比兴,抑扬结合,点面结合,正面与侧面结合(4) 结构方法整体构思、谋篇布局的特点,如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过渡,铺垫,伏笔。另有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声夺人,先事后理,照应,倒装,卒章显志l 表达技巧考察方式: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这首诗运

12、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诗人如何抒发自己的感情?有什么效果?试结合诗歌内容,从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抒情方式)角度进行分析l 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诗中用了何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此手法(在哪里,如何用,效果如何)第三步,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十、 语言特色(1) 音韵对联,仄起平收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平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三声)仄上上(第二声)去去(第四声)入(派三声)格律诗(近体诗)每联的最后一个字押韵(2) 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清新,自然,质朴,华丽,明快,含蓄,蕴藉简洁,凝练,晦涩,飘逸,典雅,雅致,幽默,风趣(3) 炼字l 考察方式:某联

13、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将某字换成另外一字,你觉得如何?为什么?l 答题步骤:第一步,找出该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包括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第二步,使用了何手法,描绘景象第三步,效果和作用(烘托了意境,渲染了气氛,表达了情感)十一、 情感主旨l “诗言志”。唐诗重情,宋诗重理分析思想主旨,把握情感基调,分析社会意义情感主旨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歌表面写的内容二是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l 常见情感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的腐朽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

14、情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的寂寥,报国无门的激愤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思乡怀人天涯羁旅的愁思思念亲友的孤独边关征夫的思乡闺中怨妇的怀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情深意长的勉励超凡脱俗寄情山水的悠闲,归隐田园的淡远厌恶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感时伤逝昔盛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怀古伤今的感伤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另有蔑视权贵,愤世嫉俗,登高览胜,惜春悲秋,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l 如何评价:了解作家生平、思想、创作风格了解创作的时代风貌避免先入为主,注意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细读序言和注释l 答题步骤四步法:描写了什么形象,构成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人格三步法:总括什么情感,通过什么表达出来,表达情感的特点(直抒胸臆、托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