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总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94077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考试题型:1、选择题(单项选择1分X15、不定项选择2分X10): 35分2、名词解释(5分X3):15分3、简答题(10分X3):30分4、计算题(10分X2):20分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环境影响评价概念(定义):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目的:原则: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 后对各种环境要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因规划和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鼓励

2、在规划 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3、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技术,也是正确认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和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方法,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 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都有重要作用。 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发展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清洁生产的推行,控制了新污染源并促进了老污染源治理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由来: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79年);1989年12月26日

3、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 月1 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009年10月1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正式实施。练习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 经过人工改造的(A)的总体。A 自然因素B.社会因素C.人文因素D.经济因素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必须(A),综合考虑规划或者 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A 客观、公开、公正B.公平、公开、公正C客观、公正D.科学、公

4、开、公平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所称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 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 D ),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 监测的方法与制度。A.分析和预测B.评估C.预测和评估D.分析、预测和评估4、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 D )。A.污染源的控制标准B.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C环境质量的基础标准D.环境质量的目标 标准5、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地方环境标准可以分为(BC)A地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B.地方环境质量标准C.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 地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于(A)正式发布A .1979 B .1983

5、 C .1989 D .2003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颁布于(C)A .1979 B .1989 C .2003 D .20068.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B)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9. 判断一个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依据是(ABC)A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B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C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D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10.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有哪些相同和区别?( 1)共同点 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都是围绕一个区域环境质量管理的问题。通过环境

6、质量评价确 立一个区域环境质量管理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对该区域的开发行动加以约束,对该区的 拟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防治措施,确保该区域在规划的时期内能达到环境质量目 标,并且长期维持良性循环。( 2)不同点 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是一个(指定)范围的区域环境,目的是识别提出该区域内现有主要环 境问题及其整治对策,为环境管理和治理工程提供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拟议中的开发建设活动,目的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要求在开发 建设活动实施之前就预计到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据此采取防治对策,做到防患于未 然。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与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

7、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 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分为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管理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依据: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3、环境敏感区的概念: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 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主要包括:(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关键性的;)(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 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

8、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 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富营养化水域(经济价值的);(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 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社会生活 的)。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及其内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分为三 个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 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及 范围,编制监测方案、评价工作大纲等。正

9、式工作阶段:工程分析,进行环境现状评价、环 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专题评价等。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 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5、工程分析的定义、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分类、工程分析的作用、工程分析的方法、工程 分析的主要内容。工程分析的定义: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项目建设影响环境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 工程分析是整个环评工作的基础与关键。工程分析是环评报告书(表)必备专题,是衡量环 评工作成败及质量高低的关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分类:由于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表现不同,工程分析分为:以污染影 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

10、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的作用:工程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环 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工程分析的方法: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有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资料复用法。 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工艺过程分析(重点内容);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交通运输影响分 析;厂地的开发利用分析;非正常工况分析;其他情况: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和生态影响因素 分析等。6、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7、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要点及其前言、总则的内容。 编制要点:前言、总则、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项目周围地区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1、环 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施工期+运营期+运营期满)、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 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影响经 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公众意见调查、方案比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前言: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 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总则: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编制依据、评价因子与评价标 准、评价等级与评价重点、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相关规划与环境功能区划等。8、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 持续应用于生

12、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地三域”规划):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 设、开发利用规划。练习题:1一般情况,环境影响预测范围 C 现状调查范A.等于B.略小于C.等于或略小于D.大于2负责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主体是 A.建设单位B.建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C.环评单位D.环保行政部门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程分析工作内容的

13、是 D A.工艺流程和产物环节分析B.污染物分析C.清洁生产分析D.人员编制安排4. 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通过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可以将工程分析分为 AC A.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B.清洁生产工程分析C.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D.建设 项目全过程工程分析5. 一般来说,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都应根据 BCD 等技术资料进行工作。A.环境影响评价送审材料B.项目规划C.可行性研究报告D.设计方案1.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是怎样划分的?试论述各级、各类环境标准的关系,标准如何执行。2.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基本内容。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

14、术1、环境敏感区有哪些:需特殊保护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 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地等。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沙尘暴源区、荒漠中 的绿洲、严重缺水地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 珊瑚礁、鱼虾产卵场、重要湿地和天然渔场等。社会关注区:人口密集区、文教区、党政机 关集中的办公地点、疗养地、医院等,以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等特 别注意环境质量已经达不到规划功能要求的区域。2、指数法(考计算):环境现状评价中常采用能代表环境质量好坏的

15、环境质量指数进行评价。 具体有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指数评价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等方法。3、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水体污染的概念及其按污染性质的分类: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使 水的感官性状、物理化学性质、水生物组成,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 水体原有的功能。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碱污染物;热污染; 持久性污染物:重金属(铅、铬、汞、镉、砷、锑、硒、钡、锌、铜等)POPs (滴滴涕、 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六氯苯、多氯联苯、二恶英、 呋喃)氰化物非持久性污染物:COD、BOD、氨氮等2、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水域环境功能分为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 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II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 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分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