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940598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专项提升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第三、四句写_,_则是转折。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_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_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_2. 读诗句,完成练习。美丽江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_。南朝四百八十寺,_。1补充诗句。2这首诗第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份迷离的美。(填序号)3第句从_觉、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

2、舞、桃红柳绿、酒旗招展的景象。4“_”和“_”二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5第句的描写角度是_,第句的描写角度是_。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6为了突出江南春色,作者选取了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赞美了_。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_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2汉乐府的意思是_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的快乐心情。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野径云俱黑,江

3、船火独明。_,_。1补全古诗。2解释下列字词。乃:_发生:_野径:_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4我们常用“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5. 读春雨,比较两首古诗,完成练习。春 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

4、漫水可回舟。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_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_6. 快乐阅读。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诗人苏轼,他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 并称“_”。2这首诗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动的景物有_,诗人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到_来了,表达了诗人_的热爱的思想感情。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5、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本词的作者是_,_(朝代)词人。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明月别枝惊鹊_(2)路转溪桥忽见_3对本词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在江西闲居期间,夜行经过黄沙道,看到月夜乡村景色时写下的一首小令。B.词人描摹了一幅江南山村初秋月夜图。C.上阕中,夜间的“鸣蝉”反而更衬托出乡村的幽静。D.下阕中的“星”“雨”,与上阕中恬淡清幽的氛围相得益彰。8. 古诗阅读。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6、,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_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_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9. 古诗词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这首词的作者是_朝的_。2解释词语。别枝:_。见:_。3请用“/”画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4这首词中,作者写“鸣蝉”“蛙声”,是运用_的手法,写出了乡村夜晚的_。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10

7、.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和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11. 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在狱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

8、表予心。(注释)西陆:指秋风。南冠:指囚徒。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 )A.边塞诗B.咏物诗C.送别诗2诗中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_,_。3诗中表明诗人心迹的词语是_。4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B.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写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沉悲恨。C.“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12. 读古诗完成练习。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给下面古诗中的汉字注音连:_友:_洛:_2找出古诗中整体认读音节的字,写在下面横线上。_3把含有后鼻韵母的字

9、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4把最后一句诗用拼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5这首诗的作者是:_,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6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亲人分离是很伤感的,所以,古人留下了很多送别的诗,你能默写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别诗吗?_13. 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七八个”说明了_,“两三点”说明了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2“忽见”的意思是_,从中可以看出_。14. 课内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觉和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_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