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94043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教学案例及分析晋江市云峰中学 施莎莎一、 案例背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有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湖心亭看雪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四篇文言文都是“记”一类的散文,本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弄懂文言词语的含义,积累文言字词知识,疏通文意。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在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二、 案例主题桃花源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本文虚构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人平等、自给自足、人人怡然自乐”的理想社会,

2、表达了作者陶渊明对安定、平等、和乐的追求与憧憬,同时也影射出当时作者所处社会环境的动荡与黑暗。语言凝练又隽永,是一篇脸炙人口的佳作。本堂课是第一课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1. 能够流利顺畅地朗读课文;2、掌握掌握“穷、交通、妻子、绝境、无论、志”等文言词语。并将相关的学习(主要是预习)任务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利用工具书完成预习任务,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语文课堂更高效。三、 案例过程片段一: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预习课文了,现在检查预习情况。请大组长和语文组长检查下本小组同学的导学案【预习指导】

3、部分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完成请款,在评价部分写上相应的等级。(导学案已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并结合课文预习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指导】部分)三、预习指导【评价: (由小组学科代表负责填写并反馈:A、B、C、D)】1、自读课文,下列加点字的音我都读准了吗?还有哪些词语我不会?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黄发垂髫 ( ) 便要还家( ) 此中人语云( ) 刘子骥( ) 诣太守( )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3、三读课文,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并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阅读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缘溪行( ) 欲穷其林( ) 便要还家( ) 乃不

4、知有汉( ) 延至其家(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 ) 这一部分是在课前布置给予学生完成的预习任务。新课教学前,我让各小组的大组长以及语文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打等级。然后我根据各小组完成情况,给予小组一定的分数作为简单评价。随后,组长负责指导小组成员的错题订正以及难题记录,并将未能解决的难题在课上提出,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解决。其他小组能给予正确解答的,老师不做重复,但要求学生做记录。其他小组不能解决的,我再帮忙解答。由于本课的【预习指导】部分的字词多为课文【注释】的内容,所以学生都能较好的解决。为了进一步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我抛出问题:“谁愿意将你们的答案写到白板上的?”同学们纷纷举手。而

5、我也有意识的挑选学生,尽量选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这样才能对全班的完成情况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书写完成之后,我也要求学生核对自己导学案上的答案和白板上同学所书写的答案是否一致,并做进一步修订、整理。这样,学生完成了“自学”、“互学”、“群学”三个学习方法与步骤,不仅解决了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更有利于初步巩固知识。之后,我又结合本课的学习目标1:“能够顺利流畅地朗读课文”,我随机抽取文中的一、两个段,检查了3个小组的朗读情况,并予以评价和打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片段二:师:在同学们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文章中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与我们现代汉语的意思有所不同?生:有

6、啊!很多(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师:那这样的词语,我们称之为生:古今异义词。(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师:回答得非常好。那现在请大家翻开导学案,看“学习过程(三)”的“合作交流探究”,现在请大家拿出你们的书本和手头上的词典,小组分工合作找出本文的“古今以词”,并整理到导学案上。我们看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得又多又准确(三)合作交流探究:阅读注释,你会发现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有所不同,例如“问讯”古义为“询问消息”,现在则多用做“问候”之意,或指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做“打问讯”。你还能找出更多吗?请试着从文中找出来这些“古今异义词”,并借助工具书,解释这些词语的古今义。话音一落,各小组的

7、同学纷纷翻阅书本以及现有的工具书分工查找。当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交流时间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为导学案是提前发给学生的,所以一部分学生有提前查找,因此找到的“古今异义词”相对多一些。绝大部分小组,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所有的“古今异义词”。在这一环节,我选择一个小组的一个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来为大家讲解他找们小组找到的“古今异义词”,并将导学案投影放大。而我也允许其他小组提出质疑和补充,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小老师”倒也落落大方。“小老师”讲解完的一句询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更是颇具老师的架势。而一位同学的“老师,我觉得间隔这个词,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它不是古

8、今异义词,因为现在也有隔绝的意思”,更是让课堂出现了“辩论”的小火花。对于“小老师”的表现和提出质疑的同学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要求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后,我根据“小老师”的讲解情况和质疑进行了一些补充和解释。本环节,有合作,有交流,有质疑,有火花,学生对重点知识也更加深了印象,并在交流中有了成长。四、 教学反思这两个案例,是在桃花源记教学过程中真实的两个片段。首先,这堂课能顺利完成,是因为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也就是说,是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才能较为顺利地完成这一堂课。诚如新课标所提出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课前的充分预习,对于课堂教学的顺利

9、进行与完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把充分的课前预习变成一种坚持的习惯,这是这堂课给我的一个难题。其次,在案例看不到的地方,一堂课只有45分钟,而由于这两个环节相对花费了较多的时间,特别是第一个环节的反复检查与评价花去了较多时间,导致这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在轻松、游刃有余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特别是在片段二的找出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这一环节,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提前思考,老师所给的几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更不用说学生的掌握了。所以,不要在课堂上片面追求所谓“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真是掌握情况。这是这堂课带给我的另一个省思。可以说,这堂课是我校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

10、上初具“模型”的一堂课。说“初具模型”,是因为它遵循了课堂改革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新课标提出这样的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堂课,初步做到了新课标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这一要求上,我做的还是较为粗糙,学生还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对于组长的依赖性还是很强的。当然,这堂课也有另外欣喜的地方。在课改的实践路上,我一直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只是从旁点拨和指导。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用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与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小老师”的教学,不乏精彩与惊喜。所以,这堂课让我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小小的却又甜甜的果实。这一堂课也让我更加坚信,尽管课改的道路并非坦途,但这条路上一定能收获很多意外的精彩与惊喜。最后,我想说:“课改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