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教学对话.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939680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课堂教学对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例谈课堂教学对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例谈课堂教学对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例谈课堂教学对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例谈课堂教学对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谈课堂教学对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课堂教学对话.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谈课堂教学对话湖北省武昌区余家头小学 孙民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对话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要着眼于实现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引导,既不是替代学生主体的道德规范的说教,又不是没有引导的放任自流。这种对话应该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对话应该是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这种对话应该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下面就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谈谈实施有效对话的体会。 向“一英里”深迈进关于课堂教学,国外科学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对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来说,这一点也是值得借鉴的。围绕一个话题,我们需要的

2、是深入的展开学习,而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泛泛而谈。就像有专家指出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一节课下来,教师一点新鲜的信息没有传递,一点超出学生已知事物范围的东西都没有讲,学生们会说“这节课没劲”,说“老师讲的跟书上一样”,于是一片哗然。要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的深度上下工夫,向“一英里”深迈进。比如通信连万家(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一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邮寄、电话是人们的通信方式,更是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而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关系。怎么样向“一英里”深迈进呢?对话式教学是有效的载体。对话的双方总是在互相启发下使得内容层层递进,犹如“三级跳”甚至“多级跳”。而传统

3、意义上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则像是“原地起跳”。学生总是在老师提问的起点开始起跳,然后再回到起点,话题始终没有得到深入。例如有老师在执教通信连万家时,从电话到寄信,从上网到传真一个一个问答、介绍。到头来,学生仅了解了许多通信方式,至于它们的特点、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却没有涉及到。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在学生第一次的回答时,真正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且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产生真正的思考,进一步深入地研讨下去。这种研讨既不是传统的教师代替学生思考,也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在通信连万家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谈到在生活中电话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时,老师适时将话题引向深入,电话

4、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呢?通过和学生一起观察楼梯口的电信分户盒、社区的电信交接箱以及老师展示的电信局交换机房的场景和学生一起探究我们通常所熟悉的电话机背后不太了解的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深入学习,有一种让学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哦,原来我们通常打电话的信息是这样传递的。学习到这里,教学并没有嘎然而止,老师进一步将话题引向深入。电话传递信息这么快捷,那么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在课堂上,学生们将他们了解到的各种事例进行了生动的交流通过这样逐步深入的学习,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通信工具,更引导学生了解了各种通信工具传递信息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以及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在最需要处介入学

5、生在生活中需要引导时、学习上遇到坡度时,这个时候,老师不是代替学生学习,而要帮助学生上坡,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引导。具体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就是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需要丰富与发展的时候;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加深的时候;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形成的时候这些时候是我们展开对话的最佳时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敏锐的时机意识,善于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的“介入”呈现的。有研究表明,教师只有持一种介入的态度,才能使“我”真正生活在“我们”之中。如果没有一种参与、介入的心态,或者说连教育意向性都不存在的话,

6、那教育活动根本无法维系。在教学我生活的社区(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上)时,学生了解了他们生活的社区有商店、绿化带、物业管理处、健身器械这些都是学生们熟悉的,所以教学到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引导提升的。老师开始以对话者的身份介入进来,是啊!我们生活的社区有这么多设施、设备,听起来挺乱的。我们今天来给它们分分类怎么样?可是按什么标准来分呢?这时候展开对话的关键是提问,教师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要能够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进行质疑,鼓励对现实作出真正的反思与行动。有的学生提出按它们的功能来分类,有的提出按它们为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作用来分类,有的提出

7、按离自己家远近来分类通过这样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对话,使学生找到更多的兴奋点,这样的对话不仅有助于清理思路,而且有利于打开思路。学生开始从“我”的角度去感受、体验那些社区里平素熟视而无睹的设备、设施。这不正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吗?这一切来自于老师在学生学习最需要提升的时候介入进来。如果不是这样,学生在罗列一番社区里的设备、设施之后便无法深入体验了。而老师的介入也是很巧妙的,通过理一理,分分类的活动,与学生共同寻找分类的标准。在寻找的过程中实现了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意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8、经验,强化了体验与感受。让教育不留痕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实际是处于不平等的位置,教师无论是在知识的占有还是经验的丰富方面都相对于学生而言处于强势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师生的语言交流中,常常留下老师说教的痕迹、总结的话语以及居高临下的“评价”一节课下来,搞得老师“疲惫不堪”。其实,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一节课上,真正要“表现”的是学生。只有学生异彩纷呈,那样课堂教学才会美不胜收。著名建筑设计家梁思成曾说,他一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设计了天安门旁的观礼台。因为当年站在天安门前,你几乎感觉不到观礼台的存在。作为老师也应该像“观礼台”一样,为了学生好借东风上青天,教师要善于做东风。在学生学习遇到困

9、难时,以谈话的方式介入,“就汤下面”,有教无痕。有专家指出,“对话”式教育通过“商谈”,通过共通感的获得或理解能力的养成,使教育中的人共同面对与承受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共同分享生活中的愉悦与悠闲。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对话不是说教,不是结论,是碰撞,是交流。教育最本源的意义就是“引导”,为了让教育不留痕迹,我们要丰富对话的方式,研究对话的技巧。让介入更自然,赋予对话引导的价值。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情境下对话的引导价值取向是不尽相同的。比如说在学生需要打开思路时“引一引”。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一课中,学生容易发现与他们生活零距离的或一定距离的提供服务的人。老师凭借教材

10、适时对话交谈:教材上怎么还画了小朋友一个人看电视的场景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思维指向了那些我们生活中不易察觉的为我们提供服务与帮助的人与事,开阔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学生有了新的发现又比如在学生缺乏经验背景时“垫一垫”,在通信连万家课堂教学中,学生观察、发现了生活中见到的电信分户盒、电信交接箱但学生并不了解它们的功能与作用,这时候,老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一些资料,和学生一起发现分户盒、交接箱里面的秘密。以及学生并不熟悉的程控交换机房的相关资料,这些信息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体验。为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话的引导价值可以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推一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让

11、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时就需要教师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如在组织学生社区调查的活动的时候,没有具体方法指导的调查活动常常流于空泛。当学生说要去小区物业管理处做调查时,老师追问到,你们想了解什么呢?准备怎么样去了解呢?在经过集思广益的对话交流后,学生可以将调查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对话的引导价值还可以体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评一评”,有专家指出“肯定表扬是反馈,批评纠正是反馈,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更是重要的反馈”。老师可以借评价展开对话,巧妙地将学习引向深入。在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一课中,有位学生说到,他发现交通警察也是他生活中需要的人,因为交通警察保证了上学交通的顺畅。这时候,老师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你的发现真好,如果说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在生活中直接给予我们帮助的人的话,他的发现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看起来和我们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的生活却离不开他们。同学们,你们还能发现这样一些我们生活需要的人吗?此时,学习被不留痕迹地引向更深的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