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937300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六十六团一中 孙美萍教学设想 课文标题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梳理课文,然后教师带着学习第一个事例,最后让学生通过学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第二和第三个事例。学习三个事例时要回顾第二自然段,反复朗读第二自然段,加深理解。在三个事例都学习完之后重点理解“见微知著”的含义,重申观点,总结全文。提供短文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议论文的学习方法,并且让他们仿照课文进

2、行小练笔,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教学本课时,教师使用“联系法”,大量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已经了解到的科学家,将他们发现真理的过程揭示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从而在思想上得到洗礼。 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科学精神。3能联系上下文,通过不断朗读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补充资料明白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

3、因。2、能联系上下文通过朗读理解第二自然段的含义,从而体会人物的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家见微知著、不断发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说明的一般形式。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2、制作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学生准备:搜集、了解有关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故事。四、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师: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

4、的科学家是谁吗?说说你为什么崇拜他的原因?(学生自由发言)2师: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4师: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学生

5、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课件展示)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3)提出在小组内还是不能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三、默读课文 抓住中心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2、集体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全班达成共识。(课件展示句子)3、齐读句子。四、细读课文 梳清条理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

6、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说明分段理由。(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板书)第一段(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第二段(第26自然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第三段(第7-8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

7、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五、交流作者资料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星条旗下的中国人等传记。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谁来说说通过初读课文你对课题是怎么理解的?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交流自己在第一课时学习所得)(课件展示论点句)3这三件事与作者的观点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来探究。二、品读感悟 全班研讨以第二自然段为线索展开学习,先学习具体事例部分,后

8、学习前后两部分。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读,就这段内容提出问题。(课件展示第二段内容)问题预设:什么是“细小的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是什么意思?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指的是什么?不断发问,都会问什么?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到文中所举的三个例子中,去找寻答案。2学习第一个事例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1)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谢皮罗教授发现的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说说这个现象细小在哪,司空见惯在哪? (2)同桌互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谢皮罗教授问了些什么问题?(3)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交流谢皮罗教授的研究结果。(4)采用多种方法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课件

9、展示第二段内容)(5)在读书交流的同时设置填写表格:(课件展示表格)人物发现现象不断发问找到真理谢皮罗教授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旋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学生交流时完成表格)3学习第二个事例。(1)总结学习第一个实例的具体学习步骤。(2)按步骤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第二个事例。(3)全班交流学习体会,在交流时注意以读为主,读悟结合,共同填写上面的表格。(4)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课件展示第二段内容)4学习第三个事例。(1)以自学为主,自己填写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体会。(2)集体交流。(3)读第二自然段加深对这段话的理解。(课件展示第二段内容)三、研究“?” “

10、!”的关系读一、二自然段,围绕着开课时就这段所提出的问题展开交流,重点研讨: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注意读悟结合,切忌光谈不读。)四、学习六、七、八自然段。1、自读六、七、八自然段。2、小组交流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全班重点研讨“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4、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有准备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是什么样的人?)5、总结:“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

11、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五、回归整体 总结收获1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2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六、拓展阅读 随文练笔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课件展示文章)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

12、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13、。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

14、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1)自读自悟。(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2作业: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板书设计(观点)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洗澡水的漩涡 看出问题(事例) 紫罗兰的变色 实验研究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发现发明(总结)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拨动心弦 触动心灵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反思六十六团一中 孙美萍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这是一篇新课文,是继为人民服务后的第二篇议论文。小学生对于议论文还是比较陌生,我还记得,在上完为人民服务这课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