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2014115.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93559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20141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20141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20141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20141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20141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2014115.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神河镇中心学校 鲁延丽教学目标:1.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2让生理解在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 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说明什么是圆,并结合周围物体说一说,这样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通过折圆、测量、画圆等活动,展现圆的特征,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中的各部分关系,从而掌握圆的特征并解释生活中相关问题。学情分析:圆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以及圆的初

2、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这一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己获取一些有关圆的特征的知识,这样回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 : 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1观察视频,体会运用的元素是什么?(圆)2主题动画,找出圆,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动手利用实物画一个圆感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弯曲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

3、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教师板书:圆心 (2)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 )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

4、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3)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 )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深入探究: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

5、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或者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r=(三)用圆规画圆1.自己用圆规尝试画圆。2.概括出画圆的方法;3.师示范画圆的方法;4.总结出画圆时的两个不动;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5.同伴探讨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6.小结知识点。活动三:欣赏利用圆设计美丽图案活动四:探讨找圆心用杯子,实物画出的圆如何找到圆心? (试一试作为课后作业)板 书 设 计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 O直径 d半径 r 教后反思:1.学生对圆的认识是从认识曲线特征开始的,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及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2.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但是对于圆的正确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的,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引导学生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深刻理解探究圆的位置,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3.从课堂上看,学生动手操作多,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挖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学生思维的形成。4.本节内容两课时,第一课时感知加认识,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对称及设计,让生感受数学美,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