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934294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摘要】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10例。结果 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满意。所有皮瓣均成活,创面成功修复。结论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关键词】 腓肠神经;外科皮瓣;踝关节;修复外科手术踝关节周围开放性损伤很常见,部分病例因损伤严重或治疗不当,导致骨及跟腱外露的创面,修复困难。笔者自2004年3月2006年6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创面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10例中,男6例,女

2、4例。年龄1346岁,平均32岁。软组织缺损部位:跟腱区3例,外踝区及足背外侧2例,内踝区3例,足跟区2例。软组织缺损原因:车祸伤7例,重物压砸伤3例,其中合并内踝骨折4例,合并外踝骨折3例。治疗方法 取皮瓣前常规清创创面并固定骨折端。取外踝与跟腱连线中点与窝中点连线为轴线,皮瓣旋转点为外踝尖上方57cm。根据创面设计皮瓣大小及皮瓣蒂长度,一般皮瓣面积较创面大20%。自皮瓣蒂部向近侧沿轴线切开并皮下寻找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保留蒂宽23cm切开筋膜并向皮瓣近端游离,切开皮瓣侧方并筋膜下游离,注意缝合筋膜与皮瓣皮肤边缘,防止两者分离,确保腓肠神经位于皮瓣内显露皮瓣近侧腓肠神经,常规放松止血带后阻断

3、该皮瓣近侧血供,一般均见皮瓣血供良好。切断皮瓣近侧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并结扎,形成逆行皮瓣,经明道或皮下隧道倒转到踝关节周围创面,并与创面周围缝合固定,置胶片引流。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植皮。术后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2 结果 术后10例皮瓣均存活,所在创面均覆盖。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满意,质地好,无溃疡发生。3 讨论皮瓣血供特点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小腿后部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系统通过与周围多个血管网联系,形成纵贯小腿后侧全长的供血轴心。钟世镇等1认为在腓肠神经走行中,有两条纵行血管网伴行,一条是腓肠神经旁的节段血管形成的链状吻合网,另一条是神经内营养血管形成吻合网。这些丰富的血管吻合

4、网,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皮瓣优缺点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以下优点:血管蒂长,转移方便,皮瓣大小根据需要选择。笔者所取皮瓣最小为3cm3cm,最大为15cm12cm;有报道2皮瓣最大可取20cm16cm。手术操作简单,皮瓣中有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两个明显标志,中轴线容易把握。血供丰富,创伤小。该皮瓣不牺牲小腿知名动脉,不需要吻合血管,成活率高。既往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选择带蒂的足背皮瓣或小腿内侧皮瓣,需牺牲小腿一条知名动脉,创伤大,一旦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其中之一损伤即不能应用;应用游离皮瓣需要难度较高的吻合血管技术,且有血管危象致皮瓣坏死的可能;应用交腿皮瓣患者要忍受双下肢相对

5、固定3周左右的痛苦。皮瓣的主要缺点是腓肠神经切断后足跟外侧麻木,感觉障碍数月后才有不同程度恢复;牺牲一条主要回流静脉;皮瓣修复足创面不能超过足中部3。操作注意事项 为保证皮瓣血供,蒂部一定要保留23cm宽的筋膜;旋转点处不能损伤动脉穿支,否则致手术失败;不能使筋膜与皮瓣皮肤分离;要求创面彻底清创及术后引流通畅,防止皮瓣感染坏死。【参考文献】 1 钟世镇,徐永清,周长满,等.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基础及命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2,22:37. 2 蔡锦方,丁自海,陈中伟. 显微足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48-352.3 许杨滨,刘均墀,劳镇国,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临床运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30-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