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93257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重要意义却显而易见。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让师生的爱双向流动,热爱你的学生,并让学生喜欢你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可分为三个层次:

2、第一层次是:主动接近学生,努力做到“五勤”勤招呼、勤观察、勤批语、勤交流、勤家访。 第二层次是: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诉说的小事感兴趣;善于用自己的经验,经常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应轻率下定论,切忌“一碗凉水看到底”;和言善语,不体罚学生,这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层次。在学生的正当需要中,尊重、理解、关心是属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有满足这种需要,才能发挥“主体”精神,施展自己才能。教育富有人情味,更易于感染、激励学生,达到培养提高的目的。 第三层次是:激励、期待,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的心灵。教师应经常利用多种机会表达或流露对每一个学生的信任和期待,利用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

3、应”,用教师深沉的爱去激励和发掘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 教师要完成育人的任务,就得使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那么,怎样的教师学生才喜爱呢一次偶然的机会,要求学生写出“我心目中的老师的形象”,从收上来的答卷看,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前五个项目依次为:很幽默,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很民主,不过分要求学生;教法新,有创造性;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一视同仁,不偏心。这反映出学生对教育民主、师生关系有更强烈的追求。很多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 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

4、,都必须以爱为前提。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在新时期要达到教书育人所必备的良好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优良品质: 第一,价值取向要体现时代色彩。当今时代,信息如潮。不具备时代意识就不能在认识社会的主要或重要方面有更深透的了解,从而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引导学生,并通过正确地引导而取得价值取向的认同。 在同学生的私下谈话中,很多学生都认为老师不了解他们,这反映出师生价值取向的差异甚至是较大的反差,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应如何缩短师生间的差距呢我觉得教师既不能迁就学生的一些错

5、误观念和不良倾向,也不能以“师道尊严”去压服学生,而应强化自身的教育力量。 在师生关系上,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把握好现代教师的多重角色。他必须是知识的传授者;严格而民主的管理者;心理调节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 第二,要有优良的心理品质。教师角色的多重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有一定的自控性和应变性,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借题发挥,实质上是教师应变能力的体现,应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 对于学生违纪的行为,我认为“冷处理”比“热处理”好。当然,“冷处理”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要求教师“三思

6、而后行”,讲究艺术性。 二是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以正确的心理指导;积极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使自己对学生态度、方法以及言语行为顺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规律,保持良好的师生心理关系。 大家都愿意接受态度和蔼而友善的开导。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更是学生乐学的动力。由于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同时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长辈与晚辈等多重角色的关系,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即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