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汗2008413110.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932555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汗20084131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曹汗20084131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曹汗20084131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曹汗20084131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曹汗20084131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汗20084131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汗2008413110.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毕业设计(论文)译文题目-葡萄糖苷酶固定化及对茶饮料香气增加的影响 学生姓名 曹汗 学号 2008413110 专业 生物工程 班级 2008413110 指导教师 郭金玲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年月日-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对茶饮料香气增加的影响a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的农业及教育部、 安徽省农业大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0036 公关中国重点实验室b东亚中国大学的科学和技术,上海 200237,公关中国、 新世界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通过交联 - 包埋 - 交联-葡萄糖苷酶有效地与海藻酸钠进行固定化。固定化条件的优化后, 活性恢复的固定化 -葡萄糖苷酶提高46.0%,

2、对-葡萄糖苷酶固定化的条件进行了调查。其优化的温度被确定为 45 C,与未固定化的酶相比下降了10 C,而最佳的 ph 值并没有改变。固定化 -葡萄糖苷酶的热和 ph 值的稳定性增加到一定程度。-葡萄糖苷酶固定化的Km值估计是 1.97 10年率mol/l。固定化的 -葡萄糖苷酶还被应用于对茶饮料香气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 -葡萄糖苷酶固定化处理后、使得绿茶,乌龙茶,红茶中的挥发油总量增加了20.69,10.30和6.79。固定化 -葡萄糖苷酶的贮存稳定性和可重用性都大为改善,存储 42 天后其活性7任保留73.3%,并且重复使用的 50次后其活性还有93.6%。关键字: 固定化 -葡萄糖苷酶

3、茶饮料 增加香气内容1.简介.22.材料和方法.3 2.1物料 2.2-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32.2.1固定化褐藻.32.2.2。固定化壳聚糖.3 2.3测定葡萄糖苷酶活性.3 2.4-葡萄糖苷酶的特性.3 2.5茶叶溶液的制备.4 2.6-葡萄糖苷酶对茶溶液的影响.4 2.7香气成分分析.52.71香精油的制备(SDE 法) .52.7.2 GC 分析.5 2.8贮存稳定性和可复用性.63结果与讨论.6 3.1载体和方法对固定化的影响.6 3.2交联 - 包埋 - 交联方法的优化.73.3-葡萄糖苷酶的特性。.73.3.1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73.3.2最适pH值和pH稳定性.33.4固定化

4、酶对茶饮料的增香效果.7参考文献. 81. 简介因为罐装液体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地利用,茶饮料已迅速成为一个国际饮料市场的主要产品。茶叶香气是一个在确定茶饮料质量的最重要因素。然而茶饮料香气薄至今未解决。目前大多数的茶饮料为提高香气的需要,在市场销售中加入食用精油。其中有500余种茶叶香气成分,单萜醇,如芳樟醇和香叶,芳香醇类如苯甲醇和2 - 苯等,其中有一个花香或水果(水果类)的气味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茶的香味,这种茶被称为花香茶(王,2003)。这些单糖或双糖无味苷前体香气化合物存(D-glucopyranosides)鲜茶树叶中(小林等,1994;矢野等人1990年,月亮等,; Nish

5、ikitani等,1996)。糖苷前体能被例如-葡萄糖苷酶水解成自由芳香成分,(Wang 等等2001;Ogawa 等等1995)但是,茶植物糖苷酶在茶制造业的过程期间展示在枯萎的本质状况下面的低活力和结构的高度破坏,流失,和发酵。因此,经过外生的糖苷酶糖苷前体加入,糖苷酶将大部分的在茶产品的生产中保留并在改进茶的芳香品质方面有很大的大的潜力。 -葡萄糖苷酶在整个植物界广泛的分布。他们水解-葡萄糖苷前体并释放非还原性-葡萄糖残基和终端苷元。近年来,对于-葡萄糖苷酶的转糖基化的能力有了很多的研究与关注,由于这些类型的反应在酒或饮料行业有很大的重要作用,因为他们改善香气的能力(Jatinder等,

6、2007)。-葡萄糖苷酶已被用于水解糖苷前体,以增加香气增加茶饮料质量(Nicolus等,1997)。然而,很少有研究人员调查研究了固定化的-葡萄糖苷酶及其在茶饮料中的作用及应用。随着固定化酶,酶提高了它的稳定性,重复使用性,及工业的连续生产,并能更好地控制反应和使生产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通过-葡萄糖苷酶固定化,能使茶品生产更容易更有效经济。因此对固定化优化,-葡萄糖苷酶固定化的特点和它对茶饮料香气增加的效果进行了详细调查与研究。2材料和方法2.1物料 海藻酸钠购自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壳聚糖购自浙江玉环县海洋生物化学公司。-葡萄糖苷酶(Fluka ,1214 毫克)、对硝基苯酚-D-葡萄糖

7、苷(pNPG, Sig2ma) 、戊二醛( GA , E Merck) 、海藻酸钠(广东汕头市西陇化工厂) 、儿茶素标准品EGCG、EGC、ECG、EC、DL2C(Sigma) 。香气标准品:顺232己烯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癸酸乙酯(内标) 系日本学者山西贞教授馈赠。其他试剂和药品均为国产分析纯。2.2-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2.2.1固定化褐藻 直接制取取-葡萄糖苷酶溶液2.5ml(液浓度mg/ mL),按,6.71 的体积比加入10 %的海藻酸钠溶液6.7 mL ,充分混匀后加2.5 %的戊二醛使其在溶液中的最终浓度达到1.25 % ,振荡0.5h,于20 静置交联

8、4 h 。用5 号针头注入2.0 %的CaCl2 溶液。钙-海藻酸钠珠形成。将小珠从溶液真空过滤分离并和新的2.0的氯化钙溶液硬化1h。再次将小珠分离并用50mm的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5.0)清洗过滤器两次。包埋法包埋前期处理与上面相同,然后包埋,用0.025戊二醛交联2.5小时形成小珠。然后将小珠分离并用50mm的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5.0)清洗过滤器两次。 交联法取2.5毫升的葡萄糖苷酶与6.7毫升3.0的海藻酸钠溶液进行混合30分钟,搅拌以确保完全混合,充分混合后加入1.3毫升2.5的戊二醛,用振荡器将混合物振荡30分钟,静置3小时交联。包封最后的混合物。交联包埋法交联和包埋的过程相

9、结合的交联包埋法。2.2.2。固定化壳聚糖壳聚糖预处理加 ,以达到一个透明的胶体状态,用5.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混合物的pH值到7,静置有絮状沉淀,絮状物用去离子水清洗并用真空干燥设备干燥。交联壳聚糖载体的制备取2克预处理壳聚糖然后向其中加入加入50毫升5.0的戊二醛溶液,混合搅拌4小时,然后静置8小时。用真空过滤器分离交联壳聚糖载体,然后用50MM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5.0),完全清洗过滤器。直接吸附先预处理0.5克壳聚糖,用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5.0)和2.5 ML-葡萄糖苷酶在4摄氏度时缓慢的混合搅拌4小时,静置8小时然后用真空过滤器将壳聚糖与吸附酶分离出来,再用50mm的柠檬酸钠缓

10、冲液(pH值5.0)冲洗。吸附交联吸附过程与上面的描述相同,吸附后壳聚糖吸附酶进行分离,然后加入并加入12.5毫升5.0的戊二醛溶液,然后在4C缓慢的搅拌4.0h,静置交联8.0h,再用真空过滤器分离固定化酶,然后用50mm的柠檬酸钠缓冲液洗清洗过滤器交联,吸附0.5克交联壳聚糖载体和5.0毫升50mm的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5.0)和2.5毫升 - 葡萄糖苷酶溶液(0.1mgsolid/ml)在4摄氏度时缓慢搅拌4小时,然后静置8小时,然后用真空过滤器将壳聚糖与吸附酶分离出来,再用50mm的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5.0)冲洗。交联吸附交联主要过程是交联吸附和吸附交联的相组合。2.3测定葡萄糖

11、苷酶活性 根据根据燕,林(1997)和matsuva(1995年)等人的分光光度法对-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的测定做了少许的改变来测定-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让50 L-葡萄糖苷酶溶液,0.9毫升的混合物,50mm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和50升,10 mmol / L的PNPG在35摄氏度时混合反应10分钟,然后向其中加入1毫升1.0 mol / L的碳酸钠溶液,使反应终止。确定固定化-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方法是其在在405纳米处有最大吸收波长。50 L-葡萄糖苷酶才相当与0.1克固定化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当于0.01摩尔PNP活性的-葡萄糖苷酶定义为一个活性单位,计算固定化-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回收率为:()=(总

12、活性固定化酶/酶液的总活性)100。2.4-葡萄糖苷酶的特性 通过在50mm的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5.0)中在20-70摄氏度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定酶的活性从而来确定-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活性温度,通过在50mm的柠檬酸钠缓冲液(pH值5.0)中在20-80摄氏度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通过测量残余的-葡萄糖苷酶活性来确定其热稳定性,在不同的ph值下-葡萄糖苷酶有不同的活性,要确定其ph稳定性,是在20摄氏度ph3-8范围内静置3小时然后测量其剩余活性。测定的-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及Km值是通过PNPG的各种浓度来表示的,在这些实验中使用固定化酶的活性是通过测定Km值,而Km值根据Lineweaver和伯克作图法作出通过计算求出。2.5茶叶溶液的制备 取20 g的绿色或黑色或乌龙茶样品85C蒸馏15分钟,从中提取1000毫升,将其过滤再取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2.6-葡萄糖苷酶对茶溶液的影响 250毫升茶溶液和1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