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正统观念的挑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92600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正统观念的挑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正统观念的挑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正统观念的挑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正统观念的挑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正统观念的挑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正统观念的挑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正统观念的挑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 何谓正统观念政治正统观念:_经济正统观念:_思想正统观念:_二、为何要挑战正统观念材料一: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人民版必修一P17材料二:明王朝执行的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人民版必修二P24材料三:明代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如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富裕机户,购买织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还出现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人民版必修二P25材料四:“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

2、余人也。”顾炎武日知录三、怎样挑战正统观念思考1:材料一:“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学校材料三: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材料四:“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三位思想家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思考2:材料一:“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

3、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黄宗羲以恢复井田制为口号,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的主张。王夫之、顾炎武也反对土地兼并,力主自占自耕与均田。 陈国庆清初实学研究论纲根据材料,思考三位思想家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主张,这与当时社会实际有怎样的联系?思考3:材料一:黄宗羲言“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他视史学为经世之学。顾炎武认为进行学术研究就是为了“鉴往所以训今”,通过引古筹今,以求经世之用。王夫之将通鉴记载的史实结合明末清初社会实际进行研究,探求本质规律,把握“经世之大略”。庞天佑论明清之际三大学者治学经世致用的特点材料二:“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

4、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船山遗书材料三:“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船山遗书(1)根据材料一,思考三位思想家在治学方面提出什么观点挑战了正统?(2)结合材料二、三,思考王夫之探求到的本质规律是什么?这与程朱理学的宇宙观有什么区别?思想家作品观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四、挑战正统观念之价值材料一:梁启超说这部书(明夷待访录):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 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材料二: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易白沙著帝王春秋,揭露历代帝王荒淫腐朽、残暴害民的罪恶。孙中

5、山为这部书题写书名。章太炎也称誉这部书“神采有异”。而易白沙早岁读梨洲、船山、亭林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人民版必修三P2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思考明清之际“挑战正统”观念的价值。五、真的挑战正统观念?材料一: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但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芝佛院内供有孔子像,他途径山东,也到曲阜拜谒孔庙。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材料二:明夷待访录这个书名完整的涵义是:在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所写,等待黎明后的明主圣君来访求的著作。李广柏解读之商榷材料三:对专制主义君权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6、理想。人民版必修三P21拓展提升一追寻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探寻思想演变规律?巩固练习(连线) 孔子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孟子 “德治”董仲舒 “民贵君轻”二程 “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朱熹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陆九渊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王守仁 “循天下之公”黄宗羲 “天地之化日新”顾炎武 “天理的最高境界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王夫之 “知行合一”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拓展提升二材料一:英国的洛克(16321704年)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利来源于人民,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这些主张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材料二:孟德斯鸠(16891755年)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认为民主政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利分立。三权分立学说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人民版必修三P110P111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