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1学期佛山市顺德区期末考试高二生物题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923822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学年第1学期佛山市顺德区期末考试高二生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学年第1学期佛山市顺德区期末考试高二生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学年第1学期佛山市顺德区期末考试高二生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学年第1学期佛山市顺德区期末考试高二生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学年第1学期佛山市顺德区期末考试高二生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学年第1学期佛山市顺德区期末考试高二生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学年第1学期佛山市顺德区期末考试高二生物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 物 试 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它答案,不要答在试卷上。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基因库是指 A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性状的总和B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C一个区域中全部生物所含的基因D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发

2、生的结果是 A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都能产生新的基因C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体不利D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体有利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C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D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4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基因遗传病是受1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有关基因中有1个碱基发生了改变C猫叫综合征的人与正常人相

3、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患21三体综合征的人与正常人相比,多了1对21号染色体6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中上方或下方的4条染色体构成1个染色体组Bb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紊乱C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Dd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7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G、GGC、GGA、GGU;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研究发现,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对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突变时的甘氨酸的

4、密码子应该是 AGGGBGGCCGGADGGU8一个混合养殖多种鱼的池塘中,全部的鱼类构成 A一个种群B多个种群C一个群落D一个生态系统9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此调节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10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11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图解,请判断下

5、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乙图中发生了基因重组B甲图中的a基因是由于交叉互换产生的C乙图的变异发生在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乙图的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和第二次分裂过程中1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有关的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依次是 A大脑皮层、脑干和小脑 B小脑、大脑皮层和脑干C大脑皮层、小脑和脑干 D脑干、小脑和大脑皮层13下图中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和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A BCD14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0%,bb的个体占12

6、%,那么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A18%和82%B24%和76%C36%和64%D53%和47%15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A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B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D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16在遗传工程技术中,限制性内切酶主要用于 A目的基因的提取B目的基因的导入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D目的基因的检测17下列有关曲线中,能正确反映人体二次免疫情况的是 A B C D18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C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的神经传

7、导途径D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又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 19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错误认识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种群密度的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保留适应环境变异的个体20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吸收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吸收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吸收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吸收血糖,血糖水平过低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选不全得1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5小题,每小题2分,共1

8、0分)21基因重组发生的时间是 ADNA复制时 B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期C基因表达时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2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A抗菌素对病菌进行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B病菌对抗菌素进行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C病菌对抗菌素进行选择,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D抗菌素对病菌进行选择,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23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代号表示为l一毛细血管壁、2一红细胞、3一血浆、4一细胞内液、5一组织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的内环境是3和4B2的内环境是3C3含有的蛋白质比5的多D3的pH稳定只由HCO3- -离子维持2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

9、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后将会恢复为静息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产生兴奋25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利用低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杂草生长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细胞分裂素用于植物组织培养,能获得更多的试管苗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注意答题卡的题号要与试卷的题号相对应),不要答在试卷上。三、非选

10、择题(6小题,共60分)26(11分)现有两纯合小麦品种,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一个是矮秆不抗锈病 (ddtt)。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这两品种可培育出矮杆抗锈病新品种。下图为培育过程的部分图解,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P 高抗矮不抗 F1 高抗 自交F2 植株 P 高抗矮不抗 F1 高抗 花粉培养F2 植株 P 高抗 射线 植株 A B C(1)A方法是 ;C方法是 ;与A方法相比,B方法的优点是 。(2)A方法中F2 植株的表现型有 种,其中矮秆抗锈病类型的基因型是 。B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F2植株中的矮秆抗锈病类型还不能直接利用,原因是 ,但通过用 处理,可以获得矮抗品种,其基因型是

11、。(3)C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的成功率不高,从该原理的特点上分析,其原因是 。27(8分)下图是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物种演化关系的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南美洲大陆迁来的祖地雀A进化为B、C两种地雀的原因是祖地雀分别迁往甲、乙两岛后,由于有 隔离而不能交配,又由于两岛环境条件的差异,进而导致两个种群的 发生不同方向的改变而成为两个物种,这是长期 的结果。(2)甲岛上的B地雀迁到乙岛后没有与C地雀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B地雀和C地雀两个种群之间存在着 ,无法实现正常的 交流。(3)迁到乙岛的B地雀却进化成D地雀,原因是 。(4)由于不同岛屿上的环境条件不同,迁到不同岛上的地雀与环境条件相互影响,通过漫长的 过程,形成了地雀物种的多样性。28(10分)下图为人体的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ad表示激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寒冷刺激时,a激素分泌增加外,还有 (代号)激素的分泌也增加。 (2)依次通过分泌a、b、c激素而作用于靶器官,这是激素分泌的 调节, (3)寒冷情况下,皮肤出汗减少,通过调节,则d激素分泌量的变化是 ,尿量的变化是 ,这是水平衡调节。请概述寒冷中人体保持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 。 (4)请写出图中的一个反射弧: , (5)由图中的调节过程可知,人体的体温与水平衡调节是由 调节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