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常用语句与函数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923571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4 常用语句与函数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2.4 常用语句与函数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2.4 常用语句与函数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2.4 常用语句与函数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2.4 常用语句与函数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4 常用语句与函数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4 常用语句与函数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语句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 陈梅华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程序是由一条条语句构成的,VB提供了大量现成的语句,使用好这些语句可以减轻编程的工作量,因此掌握好常用语句的使用方法是编程的基础。考虑到由易到难,因此上课时我调整了课本中常用语句的顺序,从赋值语句入手,将Print语句放到最后。(二)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管理信息的能力,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A、会正确书写赋值语句、注释语句、结束语句、print语句。B、正确理解赋值

2、语句。C、能根据简单的print语句写出正确的执行结果。(2)能力目标:A、掌握各种语句的使用方法。B、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目标:A、明确VB处理数据的思想方法,感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文化魅力。B、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赋值语句、Print语句的使用方法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根据平时的教学发现,学生用Print语句进行编程时出错较多,因此我认为正确使用Print语句进行编程并能分析Print语句的执行结果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四)学生分析、学法、教法设计 学生对编程表现出

3、极大的兴趣,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单调和枯燥,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高一新生而言,由于初中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程度参差不齐,很难按照教材的顺序一步一步地“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学习为主,讲练结合,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自主探究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创设探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分组、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上机的座位及计算机操作能力,以附近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水平较高的学生为小组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4、通过协作与沟通,弥补各自的不足,进而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考虑到学生电脑水平的差异,让完成任务有难度的同学电子举手,再通过广播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辅导。(3)任务驱动法:任务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强化“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思想。课堂上我给出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任务,不强调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二、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1) 对学生进行分组(2) 将学生探究代码发送至学生机(3) 设计教学流程和操作任务A、 教学流程:新课导入 教学演示 学生探究 学生总结 教师总结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B、 操作任务:用print Sp

5、c(n)/Tab(n)编出如下图形的程序(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我们知道程序是由一条一条语句构成的,VB提供了大量现成的语句,为了更好地编程,我们有必要先来学习一些常用语句。先请同学们分析这段程序并告诉我C的值。Private Sub Form_Click()a = 1b = 2c = a + bPrint cEnd Sub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三条语句就是VB的赋值语句。观看屏幕广播程序,师生互动。利用程序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赋值语句再请同学们分析这段程序并告诉我n的值。Private Sub Form_Click()Dim n As Integern = 5n =

6、 n + 1Print nEnd Sub 如果这段程序中没有n=5这条语句,n的值又为什么?请同学们将这段程序复制到VB中探究n的值。刚才同学们认为n=n+1,程序运行后结果为什么?为什么?有同学提到默认值,请注意,在VB中,变量赋值前的值称为初始值。学生反馈:n=6学生反馈:n=n+1学生上机实践。小组内讨论。学生反馈:n= 1学生反馈:默认值观看屏幕广播。让学生上机实践,得出结果并思考原因。强调记住不同类型数据的初始值。注释语句VB提供了两种注释语句Rem和。请同学们将这段程序复制到VB中探究:、注释语句在代码窗口中以什么颜色显示?2、 Rem与在书写时有什么区别?Private Sub

7、Form_Click()A=1b=2Rem 下面求a+b,赋给cC=a+bEnd Sub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对Rem与在书写时的要求进行小结。学生上机实践。小组内讨论。通过必要的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了小组协作学习的作用。强调Rem与在书写时的区别。结束语句 演示end运行效果。观看屏幕广播。强调end的作用。Print语句Print我们用过很多次,有在它前面打过对象名吗?没有,其实我们是将form1给省略了。若不指定对象名,默认在当前窗体中输出。请同学们将这段程序复制到VB中探究:表达式用”;”和”,”分隔,输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Private Sub Form_Cli

8、ck()a = 1b = 2Print a+b=; a + bEnd Sub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对用;和,分隔表达式时的输出结果进行小结。通过两段程序讲解Tab()和Spc()的定位效果。要使print在Form_load中起作用,必须设置窗体的AutoRedraw属性值为true。观看屏幕广播。学生上机实践。小组内讨论。仔细观看教师操作,认真听教师讲解。让学生上机实践,进行探究、体验、总结。强调用;和,分隔时的区别。补充说明通常一条语句占一行。要在一行写多条语句,需要在每条语句之间用冒号进行分隔。如果一条语句一行写不下,可用续行符(空格后面跟“_”)将语句分成多行。各关键字之间,关键字与

9、变量名、常量名之间要用空格。仔细观看教师操作,认真听教师讲解。通过实例演示语句书写时注意事项。课堂任务用print Spc(n)/Tab(n)编出如下图形的程序学生上机完成任务。有能力的同学可自行编程;有难度的同学电子举手后老师利用广播进行进一步辅导。有疑问的地方可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检查各组员完成情况。对操作有难度的同学进行分层教学。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从需求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掌握所学。课堂小结课后作业通过广播展示部分同学用Print语句编出的其它图形。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种常用语句,其中Print语句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于Print要求大家注意以下三点。1、表达式用”;”和

10、”,”分隔,输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2、Tab()和Spc()两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3、要使print在Form_load中起作用,必须设置窗体的AutoRedraw属性值为true。课后请同学们认真复习本节课知识点,并通过学案中的题目进行巩固。下节课将进行常用函数的学习,请同学们通过学案进行预习。观看屏幕广播。让能力强的同学有表现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请小组长上交课堂任务评价表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三、板书(课件)设计详看课件。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11、我注意观察学生,及时调控课堂气氛,使课堂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亮点:1、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2、 学案导学。将知识点、练习融入学案中,学生可通过学案预习,并可通过学案中的练习进行巩固。3、 分层教学。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电子举手后,老师可通过广播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辅导。4、 小组长负责组员任务的检查。将课堂任务的检查、记录工作交给组长后,老师可腾出更多的时间对操作中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辅导。5、 通过课堂任务评价表,可更好地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更有利于双方的不断进步。仍需改进的地方:1、由于这节课课堂任务较为简单,可尝试将部分时

12、间让学生用于探究补充说明中语句书写时的注意事项。2、课堂小结时没对同学们在编程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强调。如:Tab()、Spc()函数名写错;Print中分隔表达式可用分号,而不是冒号。 附:教学资源(1、演示用print代码;2、学生探究代码;3、常用语句学案;4、课堂任务评价表)示例一图示例二图演示用print代码示例一Print Spc(0); * Print Spc(1); *Print Spc(2); *PrintPrintPrint Tab(1); *Print Tab(2); *Print Tab(3); *示例二 *Print Tab(2); *; Spc(3); *Pri

13、nt Tab(1); *; Spc(3); *学生探究代码探究一:Dim n As Integern = n + 1Print n探究二:(试:1、Rem是否能直接接在某条语句后?2、 呢?)A=1b=2Rem 下面求a+b,赋给cC=a+b探究三:(将;改为,有何区别)a = 1b = 2Print a+b=; a + b2.2.4 常用语句(学案)南宁市邕宁高级中学 陈梅华【学习目标】1会正确书写赋值语句、print语句、注释语句、结束语句;2正确理解赋值语句;3能根据简单的print语句写出正确的执行结果。【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并写出print语句的执行结果。【学习环境】机房,VB6.

14、0,南软,投影仪。【组织方式】任务驱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为主,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注意做好学生用VB进行探究时的指导工作。【学习方法】通过人工的方式得出答案,并通过执行VB程序的方式进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语句功能的理解;注意输出语句的格式。【导学过程】【导学一】赋值语句VB中的赋值语句用“=”来实现。格式:变量=表达式功能:将右边表达式的值赋给左边变量编写的窗体单击事件过程代码如下:Private Sub Form_Click()Dim n As Integern = 5n = n + 1Print nEnd Sub程序运行后,n的值为_。【探究一】如上面的程序没有n=5这条语句,n的值为_ 。为什么?提示:变量被赋值前的值称为初始值。数值型变量的初始值为_;字符串变量的初始值为_;逻辑型变量的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