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92182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1章概 述11.1概述11.1.1项目概述11.1.2项目背景11.1.3建设的必要性概述21.1.4研究过程31.2编制依据31.3研究的范围及内容41.3.1研究的范围41.3.2研究内容41.4主要研究结论51.4.1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1.4.2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5第2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72.1*基本情况72.1.1历史沿革,行政区划72.1.2城市性质和规模82.1.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82.1.4气象102.1.5水文112.1.6地质122.1.7地震122.1.8工程地质132.2试验区概况132.2.1试验区范围132.2.2气候资源132.2.3土地利用状况142

2、.2.4水资源142.2.5生物资源142.3现状及评价152.3.1试验区基础设施现状152.3.2试验区经济状况152.3.3试验区社会现状162.4发展的优势162.4.1自然资源优势162.4.2区位与交通优势162.4.3生态环境优势162.4.4政策环境优势17第3章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183.1项目修建的必要性183.2项目修建的可行性19第4章试验区基础设施概述224.1道路网建设224.1.1实施原则224.1.2试验区主要道路224.2供水工程建设234.2.1规划原则234.2.2供水系统的说明244.3电力电信设施254.3.1电力供需平衡原则254.3.2电网节能重

3、点措施264.3.3电信规划原则264.3.4电信网路建设27第5章工程方案285.1试验区路网工程285.1.1总体布置方案285.1.2主要节点方案335.1.3主要桥涵335.1.4道路设计原则335.1.5道路设计标准345.1.6道路设计方案355.1.7道路交叉口设计方案395.1.8路基、路面、挡土墙及附属构筑物设计方案405.1.9排水工程455.1.10道路景观设计465.1.11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485.2供水工程495.3电力电信设施495.3.1试验区电力电信现状495.3.2试验区电力通讯505.3.3负荷说明505.3.4试验区供电设施说明515.3.5电话网组网原

4、则545.3.6通信管道555.3.7通信管道路由规划565.3.8通信管材的选用57第6章施工方案及工程进度596.1施工方案596.2工程进度596.3组织机构59第7章环境保护617.1对环境的影响617.1.1主要污染源617.1.2环境保护措施627.2项目设计中的环保对策647.3项目建设中的环保对策64第8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58.1投资估算658.1.1工程概况658.1.2编制依据658.1.3工程内容668.1.4工程建设其它费用668.1.5工程预备费678.2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678.2.1资金筹措678.2.2资金使用计划及还款来源67第9章国民经济效益评价699.

5、1经济评价概述699.2国民经济评价参数699.2.1社会折现率699.2.2影子价格699.2.3物价上涨系数709.2.4评价年限709.3国民经济评价费用和效益计算709.3.1投资调整709.3.2养护费用719.3.3工程残值719.3.4经济效益计算719.4经济评价结果749.5敏感性分析749.6社会效益评价75第10章工程招投标7610.1概述7610.2发包方式7610.3招标组织形式7710.4招标方式7810.4.1公开招标7810.4.2邀请招标7810.4.3议标79第11章问题与建议82第1章 概 述1.1 概述1.1.1 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农业循环经济试

6、验区基础设施(2)建设单位:*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3)项目建设地点:*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1.1.2 项目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初期的“粗放型经济”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集约型经济”两种模式。本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已明确将循环经济从以前的一种理念转化为现在的一项具体经济政策,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是,从农业发展来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大、水资源分布不均现象严重、农业灾害发生更加频繁、环境污染现象更加严

7、重。所以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是当前农业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尤以产铜著称海内外,被誉为“中国古铜都”,重工业是主导和支柱产业,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农业是*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亟待需要一个与*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的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于是,*县委县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举全

8、县之力重点在黄山山脉余脉大城山西北坡建设*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市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其*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作为*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中的重点建设内容,业经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以发改办环资20062929号文批复实施。近日,试验区又被省发改委以发改地区20071320号文列入*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因此,*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必将得到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也为试验区今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1.3 建设的必要性概述*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开发是逐步进行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为试验区的后续功能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增加区域农民收入,更能带动*县乃至

9、整个*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区域人口、经济的不断增长,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显得尤其重要,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1) 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振兴试验区经济的需要;(2) 是试验区交通发展和后续项目开展的需要;(3) 是贯彻落实*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的需要;(4) 是试验区对外联系的需要;(5) 是改善试验区内生活环境、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1.1.4 研究过程*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首先是试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尽快建设完善试验区基础设施,*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进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在*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管

10、委会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我院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展开第一手资料的收集、调查、整理工作,并根据试验区管委会所提供的大量资料,本着“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宗旨编制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 编制依据(1) 项目委托书;(2)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20062015);(3) 2007年*县政府工作报告(4) 铜循管字【2006】07号文件(5) 有关规范、规程、标准、文件。(6)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7) *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思路;(8) *发展循环经济行动纲要;(9) *发展循环经济规划。(10)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11) *

11、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12) *市东部城区总体规划(20042020年)(13) *市东部城区分区规划(2004年-2020年)(14)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规划(20062015);(15)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16) *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建议书。1.3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1.3.1 研究的范围本报告编制范围为试验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区内的路网交通设施(“5纵8横”农田道路网络、城山林区外向道路及林区防火路、游览步行路等)、供水系统、电力电信设施。试验区东以顺风公路和683公路为界,西以顺安河为界,北以芜铜铁路为界,南以考涧行政村为界

12、,涉及顺安、天门两镇的城山、高岭、沈桥、考涧、荣光5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总面积28.26平方公里。1.3.2 研究内容(1) 项目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2) *县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目标;(3) 试验区环境现状、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4) 试验区交通量发展预测,功能定位;(5) 合理确定各工程的建设标准与规模,建设方案;(6) 投资估算,前期费用估算及经济评价;(7) 资金筹措与财务分析;(8) 工程分期建设的可行性和具体计划及实施步骤。(9) 生产技术工艺、环境保护;(10) 结论与建议。1.4 主要研究结论1.4.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通过分析研究,试验区基础设施的实施迫在眉睫,具体的

13、投资情况如下:工程总投资为17396万元。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为13313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为1318万元;预备费1170万元,建设期利息1594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3000万元;地方自筹4396万元。1.4.2 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如下:(1) 希望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尽快审批,为后期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留有合理的工作周期,使本工程能得以高质量实施;(2) 尽快进行测量勘察工作,为下阶段设计做好准备;(3) 尽快落实建设资金,以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4) 希望尽快完善试验区的路网、供排水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使得试验区内各项基础设施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第2章 现状评价及

14、建设条件2.1 *基本情况2.1.1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2.1.2 城市性质和规模2.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1.4 气象*地区气候条件特征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春夏多雨,盛夏炎热,秋季干旱,冬季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而春秋较短,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西南风。气象特征值如下:(1) 气温历年平均气温 16.2(19561980年)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0.2(1959年8月23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11.9(1969年2月6日)(2) 气压(毫巴)历年平均气压 1011.5(19561980年)历年极端最高气压 1042.4(1970年1月5日)(定时)历年极端最低气压 909.7(1956年8月2日)(3) 相对温度()历年平均最大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