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920419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非常感谢省学院培训部对我的信任,给我搭建与大家交流、研讨的平台,使我有机会锻炼和提升自己。再有就是感谢在坐的同行们,是你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在本学科众多教师中成为了省骨干教师,得到了认可。因为你们我才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这份荣誉,才有今天缘分的相识。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我们能成为朋友。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讲以下内容:一、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1、学科的发展过程2、学科的内涵3、科学对其他学科的作用4、学科教材编写特点二、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作用(一)、实验教学是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二)、

2、重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三)、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四)、加强实验教学操作的科学性一、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 1、 学科的发展过程我国小学阶段开设自然课程与世界各大国相比起步较晚,是从1903年,清政府在小学中废读经、开格致才开始的。此后,科学课就在各年代政府教育章程、条例的指导下,以格致、常识、自然、等为名,或独立设置,或与社会等其他学科合并实施教学,并于1929年(民国18年)制定了中国第一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中国诞生后,面对百废待兴的沧桑大国,中央政府制定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同时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指导力度,特别是对科学教育的指导力度。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将小学自然

3、改为科学,更加看到国家对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教学的重要性。(那时我荣幸的参加了课改培训,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将近3个月的学习)。2、学科的内涵自然是我们认识的对象,但科学这个概念比自然包含的东西更多,科学也包括了科学素养的各个层面。这个定位,就不是把知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才是更重要的。这一改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改成科学,扩大了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跳出了原先自然大纲在课程资源上设定的框框。3、科学对其他

4、学科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科书中有关植物、动物、天文等自然事物的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有关地球、方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可以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例如学生在科学课学习的观察法,可以用于语文课的语言表达和数学思维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4、学科教材编写特点过去,教科书是完全按照知识体系编写的,如今是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我们使用的教科版科学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是“围绕核心概念的构建设计和展开有结构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样的教材设计思路:是对科学和科学

5、探究的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不是片面强调科学知识的地位,而是寻找到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可能的合理关系。从中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科学探究存在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科学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每个单元的每一个主题都是通过一个个活动展开的。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寻求事实的依据描述具体概念而设置的,学生在以这些具体的概念为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伪存真深化认识形成核心概念。我们来看一看新修订的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概念及活动结构图”来理解我们科学教材的编排思路: 核心概念 具体概念 主体活动 教材内容对照概念及活动结构图说明:这个单元有教材内容7课,这是主体活动(四

6、大块8个小活动);这是在活动基础上发现得出的具体概念,最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的核心概念也就是本单元的上位概念,宏观的表达着这个单元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系统中的地位。我们(3-6)年级的科学教材总共有32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这样编写的。编排思路是:把握单元特点,深化研究活动,增强情感熏陶,优化三维目标。优化三维目标:让科学概念更加清晰,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更加深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定位更加准确,三者进一步有机结合。(结合长沙教材培训郁波所讲的关于三维目标怎样的有机结合讲)“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有用的知识”必须围绕核心概念和“大概念”来联系和组织

7、,核心概念和“大概念”的构建无法通过讲授和记忆得到,主要依靠于科学探究的过程。而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必须和科学知识相联系,才能转变成真正的有意义的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只有靠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的才能发展自己,这样我们就找到了“科学探究”与“有用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我们说科学探究它包含的过程最精华的部分必须同科学知识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转变成真正的、有意义的科学探究能力,换句话说,科学探究如果脱离了主题、脱离它探究问题的真实背景,脱离了它所要孩子们掌握的科学知识,它不可能转变成真正的有意义的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绝对不是什么空的,为探究而探究或单纯的提高某一种技能,

8、这是不可能的,它一定是在一个真实的背景下,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和知识结合在一起,这种探究才有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恰恰在这样过程中间才能获得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正是在孩子对核心概念和科学观念构建这样一种科学探究开展的活动中共同发展的。如四年级下册在“电”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摩擦物体之间的带电特点;让小灯泡发光;用更多电器元件组成电路;检验电路中的故障;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做个小开关;检验接线盒里电路;比较串联和并联;”的为主体探究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亲历这些活动,以实验中获得的事实,用以描述具体的概念,师生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把具体概念上升到核

9、心概念。就这样围绕着科学概念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使学生学会运用事实得出科学的结论,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怎样与同伴合作,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知道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的重要性。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良好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这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发展。不要给“三维目标”排位,谁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目标都重要。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它们之间是互相的依存,互相的的关联。把“三维目标”真正联合在一起是什么?是科学概念。设计的时候是以科学概念为线索的,用科学探究活动围绕科

10、学概念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小学科学课标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住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活动,让科学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在“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中参照了美国和加拿大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践又细划了科学

11、探究的过程(步骤):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孩子已有的知识(前概念)、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预测和猜想;为证实推测而实际试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讨论、记录、阅读、观察是每一环节活动的策略。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每一节课都要经历一个完整的或部分科学探究的过程,整个探究过程都是围绕证据的获取,证据的思考,证据的评价来开展的,这就是我们科学课的特点。我们的科学教学带领学生探究应该是科学的过程,其实是围绕证据进行的科学过程。那么这个证据恰恰就是在科学探究的实验环节中得到的,实验教

12、学也就以崭新的姿态成为科学探究中的重要部分。二、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作用实验,是以借助仪器的间接的观察,由于实验是为了对假说进行检验,比直接观察更具有结构性,所以实验活动是最能反映科学方法的活动,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证据的重要环节,也是认识较高层次的探究活动。从组织形式来分,有演示、分组、个人实验三种,从实验类型分,可分为观察与思考型、调查型、技能训练型、探究型等。(一)、实验教学是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1、从形式上看:在“自然”教学中,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或某一部分,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就行,并不起主要作用;而“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学是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科学课堂教学以实验

13、教学的形式进行,即以学生的每一项活动作为实验的内容,进行研究。2、从功能上看:在“自然”教学中,科学知识的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而“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学是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是引导学生亲历这些活动进而获取科学的核心概念。3、从意义上看: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实验教学的意义,一讲到底,把结论告诉学生,重结论轻过程。而“科学”学科的实验教学,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让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自己设计实验过程,亲历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把过程和结果很好的统一起来。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

14、的基础上,内化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需要学生亲自实验后用语言描述,而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是通过学生的描述性语言来体现的。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真正地让思维动起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实验教学的变化是科学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当今的实验教学是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二)、重视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只有在学生自主实验,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

15、维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养成。1、转变教师角色,引导验证课改理念要求广大教师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积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开阔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让想象力自由驰骋,创造力尽情地发挥。但是,有些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教学行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上让学生在材料面前没有原则没有目的的动手,一节课就这样热热闹闹的下来,毫无实际意义,这样长期下去将会导致学生纪律松懈行为散漫,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转变角色是很重要

16、的。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师不能告诉同学“应这样做”、“实验结果是这样的”,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他们自己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实验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把应该放的就要放到底,尤其是学生一些创新的的想法,更要鼓励他们去试一试,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经验。2、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充足的实验材料是自主操作实验的必要条件。 实验材料的缺乏,或者每个实验小组的人数太多的话,势必会影响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发展。有些实验可以选用实验室中现有的仪器,教师要准备好,有些实验仪器实验室没有,只有自制或学生准备。要让学生准备的,教师要提前列出,告诉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准备,以免影响上课。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