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919634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年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 一、全县免征农业税前后的根本状况 免征农业税前,=年,全县农夫负担农业税、三提五统各项集资等税费总额=.=万元,人平负担=.=元,亩平=元,=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万元,按=年底=.=万农业人口计算,农夫人均负担=.=元,亩平=.=元,较改革前人平削减=.=元,减幅=.=%,亩平削减=.=元,减幅=.=%,=年农业税全免,总额=余万元,人平=.=元。 二、农业税取消后的新气象 (一)农夫负担有效缓解。免征农业税后,国家与农夫之间支配关系由过去的“多取、少予开头向“多予、少取转变,=年全县农夫人平直接减负=.=元,加上粮食直补资金=万元,良种补贴=.=万元,农夫人平减

2、负=.=元。全额免征农业税,杜绝了一切向农夫伸手的借口,堵死了向农夫搭车收费的路子。调查对象中,均未消逝收费现象,根本实现了“零负担。 (二)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免征农业税前,乡村干部强制征收和暴力征收时有发生,干群关系紧急,直接导致了农村非稳定因素的增加。农业税全免后,职责发生转变,乡镇干部的工作方式也随之而变。乡镇干部在工作形式上,从过去“索取型向“赐予型转变;工作职责上,从“任务型向“效劳型转变,从过去向农夫“要钱、要粮、要命(计生)的冲突焦点中解脱出来;群众关系上,从“油水关系向“鱼水关系转变,受到农夫的欢迎。=%以上调查对象对免税后的乡镇政府表示满足。 (三)种粮乐观性得到提高。免征农

3、业税后,加上“中心一号文件精神的不断落实,农夫种田乐观性大大提高。弃田抛荒的少了,复垦耕种的多了;粗放经营的少了,精耕细作的多了;撂荒面积削减了,种田大户增多了。=年水稻种植=.=万亩,同比增加=.=万亩;烤烟种植=.=万亩,较上年增加=亩。 三、农业税取消后面临的新问题 (一)乡镇及村组干部的角色转换尚未准时到位。 =、思想观念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收税,能把税费收齐就是最大的成果,其他行政职能渐渐弱化。现在沿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乡镇工作=%=%的工作对象没有了,乡镇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更加突出。调查中,=%以上干部认为“农夫全部减负,干部如释重负、“农夫种田不交钱

4、,农村工作何去何从。免税后,乡镇干部关心农夫抓调整,首先就丧失了动力机制,由于农夫收入增长的快慢跟乡镇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除计生工作外,乡镇干部大都产生了盲目感,对农业税取消后的工作心里没底。=、工作方法不适应。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深化人心,农夫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加,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已没有了市场和空间,也失去了存在的根底和意义。涉及到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效劳、促进农夫增收等问题,=%以上乡镇干部表示心里没底。=、进展思路不适应。农业税费始终是乡镇赖以运转的财源,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根本相当的转移

5、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只能维持乡镇根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归还债务、进展公益事业等。农业无税,乡镇财源何来,怎样进展?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农村抓农业农村的乡镇决策者来说,是最大的难题。有的乡镇领导反映说,农业税取消后,就进展思路角度来讲,乡镇干部的担子不轻反重。 (二)乡、村两级组织正常运转更加困难。一是财力大辐削减。免征农业税后,一般乡镇减收=余万元左右,多的=余万元,财力缺口大,=%以上的乡镇干部误餐补助和其它津贴无法兑现;村级收入较取消农业税前平均削减=%左右,每个村的收入包括各级转移支付平均缺乏=万元,只占正常运转所需支出的=%。调查显示,全县仅有=%左右的村组织有收入,其中收入上万

6、元的村仅占=%,=%左右的村级组织没有收入。以湘江乡调查的三个村状况来看,=年总收入=元,总支出=元,结余=元,被迫还旧借款=元,赤字=元。二是债务积重难返。免征农业税前,=%以上的乡村由于垫税、村级集体企业亏损、重点建设及款待等诸多因素,致使乡镇和村级组织负债现象较为普遍,不堪重负。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乡、村两级债务高达=余万元,其中乡镇负债=万元,村级负债=万元,平均每个乡(镇)在=万元以上,每个村在=元以上;其中负债最严峻的沱江镇累计债务高达=万元。乡村债务久拖难解已成为一些地区制约农村经济进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三是村干部队伍难稳定。免征农业税后,村级唯一的集体收入来源被卡断,

7、村级资金严峻缺乏,各村正常支出难以保证。全县村干部年平均工资缺乏=元,=%的村干部表示每年款待乡里干部的开支就不止=元,村干部成了“倒贴干部,工作乐观性严峻受挫。湘江乡村民小组长在取消农业税前人均年发放=元,免征农业税后由于经费紧急已取消。四是农业税征收遗留问题多。过去在农业税征缴过程中迫于“双过半和“结硬帐,乡镇、村级组织通过借、垫等方法完成任务,有的向银行贷款,有的用乡村干部的工资垫付,目前全县农业税尾欠仍有=万元不能收缴到位,平均每个乡镇=万元左右,致使乡、村债务难以化解,乡、村干部陷入两难境地。乡村偿债压力很大,且由于=%以上是贷款,考虑到利息等因素,债务有上升的趋势。五是农夫土地冲突

8、纠纷增多。由于取消农业税,土地收益增值,一些地方消逝了农夫争田要地的现象,由于国家土地承包政策明确规定“土地确定=年不变,也使局部农户人多地少的冲突日益突出。局部农村人平占地悬殊竟在=倍以上。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的遗留问题日渐显露,农户之间因界端不详、面积不实、权属不明产生冲突,一些原来已退田的农户又要求收回土地自己耕种,少数村将闲置地集中租赁给种田大户或外来户经营,农夫现在又要求发包到户或提高租赁费或重新支配。六是公益事业开展困难。免征农业税前,村级集体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附加。免税后,村级的道路修理、塘坝沟渠修整、学校建设等村级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骤减,由于资金短缺,农村开展的“一事一议存在“有

9、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的投工投劳缺乏,造成村级公益事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三)农资上涨,免征农业税后农夫增收不乐观。调查说明,化肥等农用物资价格上涨,生产本钱“水涨船高,直接影响农夫增收。以沱江镇山口铺村=组农户饶家杰为例,=年觉察化肥等各项费用明显上涨,购置同样的化肥平均每亩上涨=元,农药平均每亩上涨=.=元,翻耕、抗旱抽水费每亩上涨=元,地膜、农具等其他物资价格全面涨价。同样的一亩耕地面积所需的农资费用,比上年涨价就超出=元。因此,因涨价而超出的各项费用高出了农业税免税额。调查中,有的村民埋怨说:“上面在骗我们,免了农业税,每年我们要出更多的

10、钱(购置农资)。 (四)取消农业税对林区进展意义不大,林农返贫未能得到扼制,林农区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大。“三林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局部,由于林区水田面积少,种田方面的农业税原来就不多,免除农业税政策并没有给林农带来多大的实际意义,国家的扶农、惠农政策为提高农夫的种粮乐观性,致使粮食价格高位运行,加上自然条件限制、林业疼惜性政策不到位、林业税费居高不下、局部惠林政策被取消、现行的惠农政策不能充共享受等因素,致使林农返贫更加严峻,林区与纯农区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严峻缺乏,吃饭问题照旧没有解决。林区耕地少,人均水田=.=亩,粮食直补政策人均实得仅=.=元。相反由于国

11、家实行粮食收购疼惜价政策,主要靠买米度日的林农为此每年人均增支购粮款在=元以上。=年以前林农每年自产粮=.=万公斤、林区平价定销粮=.=万公斤、造林抚育补助粮=万公斤,三项=.=万公斤,人均年口粮达=公斤,吃饭问题已经解决。=年以后,林区平价定销粮、造林抚育补助粮被取消,林农吃自产粮和市场购粮。=年=个林业村自产粮=万公斤,人均=公斤,比=年人均削减=公斤,人均年缺粮=个半月。吃“三夹饭(包谷、红薯条、大米合煮)的现象重新反弹。二是经济来源单一,收入照旧较低。林农根本靠木材采伐销售为生,=前人年均木材指标=至=.=立方米,由于木材径大质高,木材销售价高,林农人均实得=至=元。=年后,采伐指标逐

12、年削减,人年均=.=至=立方米,加之木材市场疲软,销售价降低,兼之受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影响,扣除确定的运输本钱和上交的税费及劳务开支后,林农人均实得仅有=至=元,比=年人均削减=至=元。加上国家实行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木材限额采伐等林业政策,林农从生态公益林中所得补助仅为=元/亩(扣除管护费,实得=.=元/亩)。且由于生态公益林的划分,导致林农对林木和林地缺少了经营自主权,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砍一轮树种三年土,解决三年杂粮的生产生活门路也没有了。雾江乡龙虎村谢冲小组共有林地=余亩,其中=亩被划为公益林,此后,该小组几无树可伐,全组=多人每年仅靠国家按=.=元/亩实得的=多元补偿度日,人均缺乏=元

13、。据统计,=年全县林农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其中水口镇仅为=元。目前林区现有贫困户=户,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人,占全县贫困和低收入人口的=.=%。三是根底设施差,进展照旧缺乏后劲。目前林区=个组未通电,=个村未通 ,=个村未通大路,=个组未通小四轮、板车路。由于交通不便,林农每年支付木材陆运费=多万元,买米交通费=多万元,人均增支=多元。=年,林区有过伐组=个,占=.=%,这些村组由于无树可伐收入锐减。由于林农用于吃粮、购置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占收入的=%以上,致使林农进展生产投入严峻后劲缺乏。 三、对策和建议: (一)乐观反映“三林问题、呼吁国家调整现行有关林业政策。(=)建议恢复已经取消,但实践证

14、明行之有效的林粮挂钩、造林补助等林业优待政策。这对调动林农营林乐观性,保障林农根本口粮,维护林区林政和社会秩序意义重大。(=)制定调整有关林业政策。建议对林农实行“一取消、一补偿、一补贴政策。一是取消育林基金,让林农直接在林木交易中增加收入。同时,对因取消育林基金后给地方政府削减的收入缺口由中心和省级财政予以弥补。二是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对现有公益林的林木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实行一次性补偿或分期补偿。对绝大局部山林划为公益林、耕地严峻缺乏、生存条件特殊困难的林农,实行生态移民,将公益林木补偿费和林地征用费一次性补偿到位。公益林林地的补偿标准应根本上依据市场机制确定,以不低于每亩林地每年能为林

15、农产生的经济收入为参照进行补偿。转变现行补偿(=元/亩)过低的状况。三是建立对林农实行生态直接补贴机制。参照种粮直补政策,可依据林木采伐指标或造林抚育面积,对林农进行粮食补助。(=)配套完善有关林业政策。为了确保政策落实,建议从水力发电、森林旅游、消耗森林资源的企业、排放污废物破坏生态的部门、企业和个人收取生态资源税,作为对生态营造、管理、疼惜的经济补偿,使生态资源补偿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建议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并赐予确定的财政贴息;对被划定为国家生态公益林的营林贷款实行减免或挂帐停息政策;在明晰林业产权的根底上,实行林木、林地资产抵押的金融扶持林业政策;加大对林区县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林区健康稳步进展。 (二)不断加快配套改革步伐,深化调整和完善涉农政策。 =、进一步推动县乡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依据中心机构改革方案及省里的要求,各个乡镇将分流=/=/=的充裕人员。因此,必需大力推动机构改革。(=)要撤并机构。科学设置乡镇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