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退休金条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工退休金条例.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规名称】劳工退休金条例【颁布部门】【颁布时间】2004-06-30【正文】劳工退休金条例第 1 条 为增进劳工退休生活保障,加强劳雇关系,促进社会及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条例。劳工退休金事项,优先适用本条例。本条例未规定者,适用其他法律之规定。第 2 条 本条例所称主管机关:在中央为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 (市) 为县 (市) 政府。第 3 条 本条例所称劳工、雇主、事业单位、劳动契约、工资及平均工资之定义,依劳动基准法第二条规定。第 4 条 中央主管机关为劳工退休基金之审议、监督、考核以及有关本条例年金保险之实施,应组成劳工退休基金监理委员会 (以下称监理会) 。监理会
2、应独立行使职权,其组织、会议及其他相关事项,另以法律定之。监理会成立后,劳动基准法第五十六条第二项规定劳工退休基金管理业务,归入监理会统筹办理。第 5 条 劳工退休金之收支、保管、滞纳金之加征、罚锾处分及其强制执行等业务,由中央主管机关委任劳工保险局 (以下称劳保局) 办理之。第 6 条 雇主应为适用本条例之劳工,按月提缴退休金,储存于劳保局设立之劳工退休金个人专户。除本条例另有规定者外,雇主不得以其他自订之劳工退休金办法,取代前项规定之劳工退休金制度。第 7 条 本条例之适用对象为适用劳动基准法之本国籍劳工。但依私立学校法之规定提拨退休准备金者,不适用之。实际从事劳动之雇主及经雇主同意为其提
3、缴退休金之不适用劳动基准法本国籍工作者或委任经理人,得自愿提缴,并依本条例之规定提缴及请领退休金。第 8 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适用劳动基准法之劳工,于本条例施行后仍服务于同一事业单位者,得选择继续适用劳动基准法之退休金规定。但于离职后再受雇时,应适用本条例之退休金制度。公营事业于本条例施行后移转民营,公务员兼具劳工身分者继续留用,得选择适用劳动基准法之退休金规定或本条例之退休金制度。第 9 条 雇主应自本条例公布后至施行前一日之期间内,就本条例之劳工退休金制度及劳动基准法之退休金规定,以书面征询劳工之选择;劳工届期未选择者,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继续适用劳动基准法之退休金规定。劳工选择继续自本条例施
4、行之日起适用劳动基准法之退休金规定者,于五年内仍得选择适用本条例之退休金制度。雇主应为适用本条例之退休金制度之劳工,依下列规定向劳保局办理提缴手续:一、依第一项规定选择适用者,应于本条例施行后十五日内申报。二、依第二项规定选择适用者,应于选择适用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三、本条例施行后新成立之事业单位,应于成立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第 10 条 劳工适用本条例之退休金制度后,不得再变更选择适用劳动基准法之退休金规定。第 11 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适用劳动基准法之劳工,于本条例施行后,仍服务于同一事业单位而选择适用本条例之退休金制度者,其适用本条例前之工作年资,应予保留。前项保留之工作年资,于劳动契约依
5、劳动基准法第十一条、第十三条但书、第十四条、第二十条、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或职业灾害劳工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终止时,雇主应依各法规定,以契约终止时之平均工资,计给该保留年资之资遣费或退休金,并于终止劳动契约后三十日内发给。第一项保留之工作年资,于劳动契约存续期间,劳雇双方约定以不低于劳动基准法第五十五条及第八十四条之二规定之给与标准结清者,从其约定。公营事业之公务员兼具劳工身分者,于民营化之日,其移转民营前年资,依民营化前原适用之退休相关法令领取退休金。但留用人员应停止其领受月退休金及相关权利,至离职时恢复。第 12 条 劳工适用本条例之退休金制度者,适用本条例后之工作年资,于劳
6、动契约依劳动基准法第十一条、第十三条但书、第十四条及第二十条或职业灾害劳工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终止时,其资遣费由雇主按其工作年资,每满一年发给二分之一个月之平均工资,未满一年者,以比例计给;最高以发给六个月平均工资为限,不适用劳动基准法第十七条之规定。依前项规定计算之资遣费,应于终止劳动契约后三十日内发给。选择继续适用劳动基准法退休金规定之劳工,其资遣费依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发给。第 13 条 为保障劳工之退休金,雇主应依选择适用劳动基准法退休制度与保留适用本条例前工作年资之劳工人数、工资、工作年资、流动率等因素精算其劳工退休准备金之提拨率,继续依劳动基准法第五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按月于
7、五年内足额提拨劳工退休准备金,以作为支付退休金之用。劳雇双方依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约定结清之退休金,得自劳动基准法第五十六条第一项规定之劳工退休准备金专户支应。依第十一条第四项规定应发给劳工之退休金,应依公营事业移转民营条例第九条规定办理。第 14 条 雇主每月负担之劳工退休金提缴率,不得低于劳工每月工资百分之六。前项规定月提缴工资分级表,由中央主管机关拟订,报请行政院核定之。劳工得在其每月工资百分之六范围内,自愿另行提缴退休金。劳工自愿提缴部分,得自当年度个人综合所得总额中全数扣除。依第七条第二项规定自愿提缴退休金者,依前三项之规定办理。第 15 条 于同一雇主或依第七条第二项、第十四条第三
8、项自愿提缴者,一年内调整劳工退休金之提缴率,以二次为限。调整时,雇主应于当月底前,填具提缴率调整表通知劳保局,并自通知之次月一日起生效。劳工之工资如在当年二月至七月调整时,其雇主或所属单位应于当年八月底前,将调整后之月提缴工资通知劳保局;如在当年八月至次年一月调整时,应于次年二月底前通知劳保局,其调整均自通知之次月一日起生效。第一项之提缴率,计算至百分率小数点第一位为限。第 16 条 劳工退休金自劳工到职之日起提缴至离职当日止。但选择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适用本条例之退休金制度者,其提缴自选择适用本条例之退休金制度之日起至离职当日止。第 17 条 依第七条第二项自愿提缴退休金者,由雇主或所属单位于
9、其自愿提缴或停止提缴之日,向劳保局办理开始或停止提缴手续,并按月扣、收缴提缴数额。前项自愿提缴退休金者,其退休金之提缴,自申报自愿提缴之日起至申报停止提缴之当日止。第 18 条 雇主应于劳工到职、离职、复职或死亡之日起七日内,列表通知劳保局,办理开始或停止提缴手续。第 19 条 雇主应提缴及收取之退休金数额,由劳保局缮具缴款单于次月二十五日前寄送事业单位,雇主应于再次月底前缴纳。劳工自愿提缴退休金者,应由雇主向其收取后,连同雇主负担部分,一并向劳保局缴纳。其退休金之提缴,自自愿提缴之日起至离职当日止。雇主未依限存入或存入金额不足时,劳保局应限期通知其缴纳。第 20 条 劳工留职停薪、入伍服役、
10、因案停职或被羁押未经法院判决确定前,雇主应于发生事由之日起七日内以书面向劳保局申报停止提缴其退休金。劳工复职时,雇主应以书面向劳保局申报开始提缴退休金。因案停职或被羁押劳工复职后,应由雇主补发停职期间之工资者,雇主应于复职当月之再次月底前补提缴退休金。第 21 条 雇主提缴之金额,应每月以书面通知劳工。雇主应置备雇用劳工名册,其内容应包括劳工到职、离职、出勤工作纪录、工资、每月提缴纪录及相关资料。第 22 条 事业单位不得以其他自订之劳工退休金制度,取代本条例规定之劳工退休金制度。第 23 条 退休金之领取及计算方式如下:一、月退休金:劳工个人之退休金专户本金及累积收益,依据年金生命表,以平均
11、余命及利率等基础计算所得之金额,作为定期发给之退休金。二、一次退休金:一次领取劳工个人退休金专户之本金及累积收益。依本条例提缴之劳工退休金运用收益,不得低于当地银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如有不足由国库补足之。第一项第一款所称年金生命表、平均余命、利率及金额之计算,由劳保局拟订,报请中央主管机关核定。第 24 条 劳工年满六十岁,工作年资满十五年以上者,得请领月退休金。但工作年资未满十五年者,应请领一次退休金。前项工作年资采计,以实际提缴退休金之年资为准。年资中断者,其前后提缴年资合并计算。劳工不适用劳动基准法时,于有第一项规定情形者,始得请领。第 25 条 劳工开始请领月退休金时,应一次提缴一定金
12、额,投保年金保险,作为超过第二十三条第三项所定平均余命后之年金给付之用。前项规定提缴金额、提缴程序及承保之保险人资格,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第 26 条 劳工于请领退休金前死亡者,应由其遗属或指定请领人请领一次退休金。已领取月退休金劳工于未届第二十三条第三项所定平均余命前死亡者,停止给付月退休金。其个人退休金专户结算剩余金额,由其遗属或指定请领人领回。第 27 条 依前条规定请领退休金遗属之顺位如下:一、配偶及子女。二、父母。三、祖父母。四、孙子女。五、兄弟、姊妹。前项遗属同一顺位有数人时,应共同具领,如有未具名之遗属者,由具领之遗属负责分配之;如有死亡或抛弃或因法定事由丧失继承权时,由其余遗属
13、请领之。但生前预立遗嘱指定请领人者,从其遗嘱。劳工死亡后无第一项之遗属或指定请领人者,其退休金专户之本金及累积收益,应归入劳工退休基金。第 28 条 劳工或其遗属或指定请领人请领退休金时,应填具申请书,并检附相关文件向劳保局请领;相关文件之内容及请领程序,由劳保局定之。请领手续完备,经审查应予发给月退休金者,应自收到申请书次月起按季发给;其为请领一次退休金者,应自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发给。劳工或其遗属或指定请领人请领之退休金结算基准,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第一项退休金请求权,自得请领之日起,因五年间不行使而消灭。第 29 条 劳工之退休金及请领劳工退休金之权利,不得让与、扣押、抵销或供担保。第 30 条 雇主应为劳工提缴之金额,不得因劳工离职,扣留劳工工资作为赔偿或要求劳工缴回。约定离职时应赔偿或缴回者,其约定无效。第 31 条 雇主未依本条例之规定按月提缴或足额提缴劳工退休金,致劳工受有损害者,劳工得向雇主请求损害赔偿。前项请求权,自劳工离职时起,因五年间不行使而消灭。第 32 条 劳工退休基金之来源如下:一、劳工个人专户之退休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