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时代 同样的铁人.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91653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的时代 同样的铁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不同的时代 同样的铁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不同的时代 同样的铁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不同的时代 同样的铁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不同的时代 同样的铁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的时代 同样的铁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的时代 同样的铁人.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 传 工 作第8期兰州铁路局党委宣传部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不同的时代 同样的“铁人”兰铁装搬中心柳沟战略装车点见闻局党委宣传部2010年12月23日,冬至第2天,柳沟战略装车点“开战”。这个离王进喜家乡玉门赤金镇120多公里的地方,一群铁路装搬职工操纵着装载机,发扬着“铁人”精神挑战极限,和严寒战、与狂风斗,让一列列煤炭满载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奔向省内各大电厂,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到2011年3月20日,88天里共计装电煤13165辆、85.6万吨,人均日装电煤8.3辆、540吨,人均实现装卸收入17.3万元,创造了全局装卸史上的新纪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柳沟距离被称作“世界

2、风库”的瓜州70公里。当地气象部门资料显示,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平均气温-20度、最低气温-30度,平均风力5级,最大风力9级。2010年11月1日,金轮装搬中心接到柳沟战略装车点准备作业的通知,从各作业所抽调高素质的13名职工、6名劳务工司机,在中心和作业所干部带领下,17天后来到柳沟开展各项准备工作。车站旁边的戈壁滩上,大家用了四个小时搭起的三顶帐篷,四面漏风,当夜就被掀了顶;帐篷里刚和好的面,一会儿就冻成了硬疙瘩;地上有点水就结成冰,铁皮水桶要紧挨着火炉才行;天气最冷时,手机竟然因为户外气温太低而自动关机汽车运来的装载机,大中午到了这里还打不着火、卸不下去。大家在

3、车旁搭起土台子,一点一点挪下来,将油路管子卸开,用开水烫、用嘴吹,清理出10号柴油,再用手压油泵打上35号柴油,总算是发动了起来,已经到了后半夜公路上运来的袋装干粉剂、盐和发电机、钢轨等大量抑尘喷洒设备,都需要用人力搬下来换车,再绕到四五公里以外的作业点。在一次的夜间搬运,茫茫戈壁上起了大风雪,迷了路的他们竟走了近两个小时的冤枉路当地水质不能饮用,炉子上的两个水壶一定要分清哪个是喝的、哪个是用的,目前还没有洗澡条件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决不能影响筹备工作进度!一要住下来。装搬中心班子成员多次协调,兄弟单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兰州电务段陆续腾出2间楼房当调度室、嘉峪关工务段先后腾出4

4、间砖房当料库和抑尘剂操作间、华澳公司两次腾出4间彩钢平板房当宿舍和厨房。最初的时候,派班员同在一间房里工作和休息,都是困到了极点,才倒在床上打个盹,因为出出进进的脚步声和电话、报话机的声音让人根本无法真正休息。二要能吃饱。中心专门配发了整套厨具,作业所先是每周要从200公里以外的嘉峪关购买米面油、蔬菜和肉类用汽车送;再发展到大家轮流从瓜州买,直到现在的联系疏勒河固定商贩送火车,让通勤职工带。作业所干部每周轮换蹲点,任务之一就是帮厨,特别是在节日期间,两名干部在现场,一人盯安全生产,一人帮厨改善伙食。但由于气候太恶劣、厨房条件太差,尤其是吃饭时间不固定而增加劳动强度,从筹备到现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

5、里,雇来的炊事员已经换了三个。三要有水喝。作业所最初从嘉峪关用汽车送来饮用水,现在是从80公里以外的桥湾花三块钱买一吨,用汽车拉回来。遇到下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大家更是要计划着用水,真正体会到了“滴水贵如油”的感觉。机器可以“趴窝”,人绝不能趴下2010年12月23日开始装车作业,一条作业线,平均每昼夜装车3列、每列43辆、每辆70吨。从2011年2月19日起,两条作业线同时装车,平均每昼夜装车56列,每名装载司机一昼夜只能休息7、8个小时,日人均装车10辆、700吨,需要操纵3米左右宽的铲斗上下舞动最少220次,回到宿舍常常是顾不上吃饭,倒头就睡。从各作业所抽调质量和性能最好的装载机,来到这

6、里就因为环境温度太低、风沙和粉尘太大,经常“趴窝”。他们硬是总结了一套办法来对付设备的“罢工”:装载机蓄电池里的电解液冻了,发动不着,就用交流发电机接上线,通电打火;无论是白天黑夜,装载机熄火一个小时后,就赶紧发动起来,运转到机身发热,再让它休息。不然的话,就要卸开油管用开水烫、用嘴吹,再用手压油泵换油;现有的14台装载机,每天都要轮流2台强制进行全方位保养。电子秤、空气过滤器、散热器等部件因为工作环境太脏,经常出现故障,逼着装载司机练就了迅速判断、快速拆卸、熟练清洗的修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从保养车上拆用配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两名年轻的修理工,不但每天要对2台装载机进行保养,还要做到24小时随叫

7、随到,迅速处理作业过程中的机器故障。寒风刺骨的深夜,他俩经常钻到车下,躺在10公分厚的煤粉上,握着冰冷的铁质工具拆拆装装,却总是“头上冒着汗,身上透心凉,手指冻得不听使唤”。2011年1月2日那天,瞬间风力达到8-9级。16:00左右到达一列空车,作业所两名蹲点干部、作业队长和所有作业人员都来到作业场,在大风“喘气”的空档抢时间,和大风的韧劲比耐力,直到次日凌晨2:00左右才作业完毕。可等大家回到宿舍,满屋的煤灰却呛得怎么也睡不着。26岁的李海涛、24岁的林立涛是点上工作时间最长的两名装载司机,回忆起来感触更深:8台装载机在风雪天气里一下子“趴窝”了6台,一台装了8辆车之后也动不了了,他俩轮着

8、使用最后一台车,连续干了6个多小时,一口气装了39辆,终于让这列车开了出去,把对运输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点。问起他俩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李海涛说:“就一个想法机器可以趴窝,人绝不能趴下!”身上、脸上、指甲缝里都是脏的,心里却是干干净净的我们来到柳沟的当天,职工们说那是个难得的好天气。作业线上黄色的装载机围着车辆两侧一字排开,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巨大的铲斗上下交错,车顶隐约有人挥动着铁锹平整煤顶。一股股煤灰冲天而上,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煤味,风夹着煤灰打在我们脸上,一会儿就是黑黑的一层值班室里,电话机和报话机不时传出指令,值班员一面回答,一面填写记录;厨房里,炊事员一边忙碌,一边抱怨;门口,修理工拎着各种

9、工具,在两台装载机上上下下;加起来不到80平方的3间平板房宿舍里,24张上下铺顺墙摆开,床上的被褥根本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屋子当中除去火炉就没剩多少空间;房后的电视接收器迎着太阳沉思,远处的汽车在公路上拖出一条长长的土尾巴。回来的职工走进昏暗的宿舍,个个像舞台上化了妆、挂了灰的张飞竖着的头发、一口白牙,嘻笑着用灰色的毛巾在脸上、手上随便擦擦,把我们围了起来说话。我们建议大家好好洗一下,他们笑着说,“洗脸用的水也要从百米以外抬回来,洗完还要端出去倒掉,一会儿干活还会脏,能睡足觉就行了”,“反正这里没有女工,不碍事的,就不讲究那么多了”。14:30左右,我们和大家一起吃了午饭包心菜炒肉干拌面,看到了

10、他们狼吞虎咽的热闹场景,也听到了“菜里有肉就很不错”的乐观评价。在值班室里,蹲点干部说,“大家伙坐车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洗洗,得拿牙刷洗指甲缝,不然连陪老婆上街都不好意思”。“这里的职工不是原本素质有多高,开办前,所里分别找每个人谈话,大家没有顾虑是假的,也有人提出这样那样的条件。可到了这里,一进入工作状态忙起来,那些想法统统都没有了”。“在这儿,面对这样的生产生活条件,吃一锅饭,用一个盆,干一样的活,有一样的感受,大家自然而然地团结起来,怨言少了,关系近了,感情浓了。我们的身上、脸上、指甲缝里都是脏的,心里却是干干净净的”。关键时刻得冲上去,轮到谁都一样派班员常瑞的妻子去年春天患重症肌

11、无力,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把在南昌打工的女儿叫了回来。抽调到柳沟装车点前的谈话中,他没有说明家里的实际困难,按时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春节期间任务重、人员少,共产党员丁玉泉的父亲突发疾病去世,他只请了三天假,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就急忙赶回了作业点上班。57岁的安全员郭国治在蹲点期间感冒发烧,返回到嘉峪关治疗期间,还牵挂着职工的伙食,一天几个电话联系菜农买菜,一直盯着把蔬菜送到柳沟才放心。当别人表扬时,他说:“保证职工的生活条件是我份内的事,咱是一个老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一定要站在前”。作业所副主任聂光耀,在筹备初期,牵头制订了生产组织实施细则、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卡控措施等33

12、项制度措施,并在现场逐一进行修订和完善,尤其是制订了一些土办法来确保安全:面对供煤方的汽车司机为了抢时间,轧过警戒绳带,冲进作业场的现象,在每次装煤作业前,都让装载机在作业区两侧堆放几斗煤,有效阻挡了汽车和人员进入;为避免装载司机钻越车辆,在每次装载作业后,组织装载机停在货区两侧最外端,引导司机从停留车辆的两端绕行进场,确保人身安全。作业所副主任高一兵,在筹备初期蹲点期间,爱人住院做甲状腺切除手术,他把自己的岳母接来看护妻子,让亲戚和邻居照顾上学孩子的接送和吃饭,在作业点一待就是十几天,直到妻子出院。谈到此事,他说:“爱人住院期间,所里的干部轮流到医院看望,爱人和孩子经常打电话来让我安心工作。

13、我为大家盯生产,大家给我送温暖,关键时刻得冲上去,轮到谁都一样!”做人要有精神头,那就是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在和不同层面干部职工的座谈中,大家没有丝毫的抱怨,都在例举着周围人的事迹,回忆起当初的困难,就好象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谈到过去,22岁的装载司机王旭说:“各级领导都很关心我们,给我们配了电视机,还经常来慰问看望。大家伙也都熟悉了,在一起很热闹,过年回家6天就来了,不能让别人太受累。昨天中心的领导陪着路局的设计人员又来了,在给我们选地方盖房子,听说最晚今年入冬前就能住进有厨房、厕所和洗澡间的楼房,还特意要解决今年夏天的洗澡问题。我一直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明天会更好!”装搬中心和作业所对这里职工的待遇有一定的倾斜政策。当问到为什么主动来这里时,装载司机林立涛说:“我们来这里的时候,是准备在帐篷里住的,可实际情况还是比想象的好得多。我们不来,总是要有人来。在这里挣的是多一点,但来这里绝不仅仅是为了钱,人生需要各种砺练,做人要有精神头,那就是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听着这些话,我们不禁想起了王进喜,不同的时代,同样的“铁人” 在这一班装卸人身上,在新时代的兰铁人身上,体现了干工作为集体着想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踏踏实实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编辑:崔虎-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