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915974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代码:07ZX0131042.总学时数:36 理论环节教学时数:30 实践环节教学时数:63.学分:24.先修课程: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5.开课对象:经济与政法学院 社会工作专业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专业基础必修课 、考查课2.课程地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地进行这项事业,首先必须研究了解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能对人类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所产生的行为变化做科学性

2、的判断和决策,无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中有着重要地位,是社会工作者诊断、分析和介入社会工作的依据课程。3.课程作用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人们的行为日益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行为所导致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能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对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环境进行研究,而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这门课程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以及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1.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行为在各发展时期及社会环境中生物、心理、社会发展特性,了解和掌握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过程和行为变化,以及

3、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提供成为健全“社会人”所应具有的知识及观念,以获较好之社会适应。2.课程的总体设计本课程由于以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及二者的交互影响为研究对象,因而本课程着眼于将二者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所带来的行为和环境变化作为授课重点,并根据环境变化具体对不同阶段的人的行为,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行为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个案分析和问题的解决。基于此,本课程首先对整个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做了一简单分析,然后以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和介绍了各种理论,此后按着人的成长阶段,对人的行为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三维视角的分析和研讨,并结合

4、案例分析和实践环节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分析和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3.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总体设计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而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刻领会和积极实践。要能利用所学理论对所观察到的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探究。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所讨论的问题适当安排同学们进行行为试验、实践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多维探解。从而使学生在深刻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强化学生自己动手调查和分析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能力。4.作业要求为了加强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章节后面都附有阅读材料和相关思考题,学生通过读书笔记

5、、撰写小论文、编排情景剧、小组讨论等方式呈现对问题的思考、体验和探究。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 论(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掌握人类行为、社会环境、成长等基本概念及其评估人类行为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三个维度。第一节人类行为的意义及重要性一 人类行为的定义、 特点、分类二 人类行为与动物性三 人的成长第二节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一 社会环境的定义二 人类行为的影响因素三 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第三节 评估人类行为的三个维度案例分析:云南大学马加爵(2004年2月)、张超(2008年1月,女)杀人行为分析思考题:1、人类行为与社会

6、环境有怎样的关系?2、人的成长及其阶段是什么?3.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举个典型例子用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二章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理论8学时,实践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各理论的来源,掌握几大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其解释人的行为。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及案例分析(弗洛伊德)第二节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及案例(埃里克森)第三节 认知发展理论及案例分析(皮亚杰)第四节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案例(科尔伯格)第五节 行为主义理论及案例分析(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第六节 人本主义理论及案例分析(马斯洛、罗杰斯)第七节 镜中自我理论及案例分析(库利)第八节 符号互动理论及案例分析(米德)案例分析:不

7、同人眼中的蒙娜丽莎的画像思考题:1. 试比较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异同。2. 试比较华生、斯金纳、班杜拉行为主义理论的异同。第三章 胎儿发展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胎儿的发育与出生,掌握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和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第一节 胎儿的发育过程与发展主题第二节 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第三节 影响胎儿发展的因素视频赏析:胎儿的发育过程思考题:1.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2. 如何看待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第四章 婴幼儿期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婴幼儿的生理发展及婴儿与同伴的关系,掌握婴儿的动作和

8、婴儿的心理发展,掌握婴儿依恋的形成及其阶段,提升对幼儿与同伴、幼儿与家庭关系的认识。第一节 婴幼儿期的发展任务第二节 婴幼儿的情绪、语言发展第三节 婴幼儿期心理发展的理论第四节 社会化发展和道德发展第五节 婴幼儿期的行为问题及其矫治阅读分析:感觉统合训练思考题:1. 婴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 如何看待婴儿依恋的形成和发展?3. 幼儿的游戏发展如何?4. 如何看待幼儿与同伴间的关系5. 根据幼儿性别化的发展,如何开展性教育?第五章 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4学时,实践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掌握童年期儿童与同伴、儿童与学校、家庭的关系。第一节 儿童期的发展工

9、作第二节 儿童期的情绪发展第三节 儿童期心理发展理论第四节社会化发展和道德发展第五节儿童期的行为问题及其矫治研究论文撰写选题:电视对儿童的影响、家庭教养对人生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生的影响思考题:1. 儿童期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如何? 2. 家庭教养方式对童年期的儿童有哪些影响? 3. 如何看待儿童的言行脱节现象? 第六章 青少年期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6学时,实践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发展,掌握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提升对青春期同辈群体、社会性发展的认识。第一节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及其特征第二节青少年的情绪发展第三节青少年期的同辈群体与社会性发展第四节青少年期的性心理发展第五节青少年

10、期的行为问题及其矫治影视赏析及讨论:电影少年犯、电视剧阳光灿烂的日子实践活动课: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思考题:1、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如何看待青少年期的逆反心理?3、如何看待青少年与流行文化?4、如何看待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5. 如何引导及看展性教育问题?第七章成年期(理论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成年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掌握成年期不同时期的问题,并提升对成年期人类行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第一节 成年早期的身心发展第二节 成年早期的社会性发展第三节 成年早期的行为问题及其调适第四节 成年中期身心的变化第五节 成年中期所面临的问题第六节 成年晚期的身心变化第七节 影响老年人发展的问题

11、 案例分析及讨论: 如何面对死亡?思考题:1、成年初期有哪些发展课题?2、如何看待成年中期的工作与失业?3、影响老年人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如何从发展的阶段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课程总结、考核 (2学时) 五、课程考核第一部分:日常学习记录占40%,主要包括每次讨论心得、读书笔记;第二部分:阶段学习成果占30%,撰写一篇论文,不少于3500字,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时交。分为三个等级,能公开发表则评为“优”;能在院、系刊物上发表,则评为“良”;其余为及格;第三部分:实践学习活动占30%,主要包括实践体验、情景剧编排等活动。六、 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教材: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版

12、),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二)参考书目:1. 库少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2. 韩晓燕,朱晨海: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格致出版社,2009.73. 乔斯.B.阿什福德、(美)克雷格.温斯顿.雷克劳尔、凯西.L.洛蒂著 王宏亮、李艳红、林虹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视角(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4. (美)扎斯特罗,(美)阿什曼著,师海玲等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六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25. 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66. 沙依仁: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107.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8. 邬沧萍:老年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9. 时蓉华:两性世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