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915569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目 录第一章、中耳炎-02第二章、鼻窦炎-06第三章、扁桃体炎-10第四章、气管异物-16第五章、龋齿-18第六章、牙周炎-27第一章 中耳炎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与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glue ear。症状体征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与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局部病人有轻度耳痛,

2、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症状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响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与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

3、感。治疗方法去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与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如此。去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展。用鼓膜切开术。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与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

4、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局部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4、保持鼻腔与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3-4次。5、咽鼓管吹X: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尚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隔日1次,每次每侧1ml,共3-6次。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0.5g,4次/d;

5、氧氟沙星氨苄西林50-150mg/kg.d,给以:或羟氨苄西林口服,0.15g,3次/d,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美特酯0.25g-0.5g/次,2次/d,小儿10mg/kg,2次/d.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较强,可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预防护理预防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进展卫生教育,提高家长与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1、凡发生耳内堵塞感应与时寻找原因,与时排除,对疾病的恢复大有益处。2、鼻和鼻咽部的炎症波与咽鼓管阻塞时,如此应与早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

6、收缩,咽鼓管通畅,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使耳的渗出即时吸收。护理1、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与耳内滴药;以预防中耳感染。2、经医生指导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有鼓室内积液或积血者,应去医院进展治疗。病理病因病理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控制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粘膜静脉扩X,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鼓室内出现漏出液,如负压不能得到解除,中耳粘膜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化生,鼓室前部低矮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增厚的纤毛上皮,鼓室后部的单层扁平上皮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分泌亢进,上皮下病理性腺体组织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出现

7、以淋巴细胞与浆细胞为主的圆形细胞浸润,疾病恢复期,腺体逐渐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渐恢复正常。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30%咽鼓管功能障碍 一般认为此为本病的根本病因。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根底之一,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易患本病。感染30%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与临床征象明确,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

8、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免疫反响30%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的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与补体系统,溶酶体酶的出现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III型变态反响)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鉴别诊断分泌性中耳炎要和急性中耳炎鉴别;用鼓室图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临床应监测分泌性中耳炎的侧别,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合并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检查方法常见检查项目鼓膜 、中耳、导管吹X法、表试验

9、、听力检查检查方法1、鼓膜:松驰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X部有扩X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假设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X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与纯音

10、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政府不一,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与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与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局部有鼓室积液,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响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4、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5、分泌性中耳炎可开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并发症分泌性中耳炎可开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饮食保健根据不同的症状,

11、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第二章 鼻窦炎鼻窦粘膜的炎症,在各种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依次为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此外,变态反响、机械性阻塞与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症状体征1鼻窦炎常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这时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小儿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2多可出现侧持续性,偶可发生双侧持续性鼻塞。3患者脓鼻涕增多且不易擤尽,如向后流入咽部与下呼吸道时,刺激咽,喉粘膜,引起发库,咳嗽和咳痰,甚至恶心。4前额部

12、疼,晨起轻,午后重,还可能有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颌窦炎。5晨起感前额部疼,渐浙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这可能是额窦炎。6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多虫筛窦炎引起。7眼球深处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还出观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达可能是蝶窦炎。8慢性鼻窦炎除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外,还有如下特点:(1)头痛较轻,一般多属闷痛,钝痛。(2)嗅觉减退或消失。(3)休息,滴鼻药,蒸汽吸入或鼻腔通气引流后头痛可减轻。(4)咳嗽,低头,弯腰,用力时头痛加重。(5)吸烟,饮酒,情绪激动时可加重头痛。(6)有时可引起精神不振,易困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13、等。治疗方法预防:1、平时注意鼻腔卫生,养成早晚洗鼻的良好卫生习惯。2、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 鼻涕过浓时以盐水洗鼻,防止伤与鼻粘膜。3、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4、有牙病者,要彻底治疗。5、急性发作时,多加休息。卧室应明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防止直接吹风与阳光直射。6、遵医嘱与时用药。7、慢性鼻窦炎者,治疗要有信心与恒心,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8、严禁烟、酒、辛辣食品。9、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防止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10、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11、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脸,可以有效增强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药物治疗: 1.急

14、性化脓性鼻窦炎: (1)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转为慢性。 (2)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 (3)镇静止痛药:用于头痛剧烈者。 2.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常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净等。可在滴鼻液中参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应注意滴鼻净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饮食保健1、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摄取维生素C和生物类黄酮;2、贝类和坚果,以摄取锌;3、全谷类和豆类,以摄取维生素B;4、葵花子、种子油,以摄取维生素E;5、具减充血作用的草药和调味品,例如接骨木花、麝香草和大蒜、洋葱。病理病因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过度疲劳,受凉受湿,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以与生活环境不良所致。2变态反响体质,全身性疾病如贫血,内分泌功能不足(如甲状腺,脑垂体和性腺等功能减退),急性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猩红热,白喉等均可诱致本病发生。3鼻腔的一些疾病,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鼻息肉,变态反响性鼻炎,鼻腔异物或鼻腔肿瘤,也可引起鼻窦炎。4邻近病灶,如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上颌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第二磨牙根部的感染,拔牙时损伤上颌窦壁或龋齿残根坠入上颌窦内等也可导致鼻窦炎。5其它,如鼻窦外伤骨折;游泳时跳水姿势不当(如取立式跳水),或潜水与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