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91308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心理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专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心理专题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更好地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学生身心发展概况、学生学习的心理(包括知识的获得和应用、问题的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教师教学的心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管理等)、学生技能培养和品德形成的心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等。2科学与技术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课程以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STS(科学、

2、技术、社会)思想为指导,介绍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自然、自然科学、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科技进步对自然的影响等问题有一个全面、历史的了解,从而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其科学素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本课程主要围绕人类与自然关系这一主题,以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历史线索为主线,淡化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将天文学、地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知识,以及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加以综合,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发展简况、人类历史上的科技革命、人类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现代科技与人类社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等。3人

3、类与社会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课程以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线索,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阐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分析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员较系统地掌握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其人文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从事小学社会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本课程是一门文科综合性课程,其内容覆盖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许多学科,主要包括:人

4、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及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人类社会运行过程中婚姻与家庭、国家与政权、阶级与阶层、军队与战争、农业与工业、商业与贸易、宗教与民俗、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概况;当代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等。4汉语通论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课程以汉语的形成和发展为基本线索,着重介绍汉语在各个主要历史时期的嬗变和主要特征,以及汉语研究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员掌握丰富的汉语知识,具备较深厚的语言文化修养,并初步形成理解和关注语言发展的兴趣,从而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奠定语言素养方面的基础。本课程的

5、主要内容有:汉语的形成及其特点;汉语语音的特点及其演变概况;汉字的产生、特点及其演变;汉语词汇的特点、演变和汉语词汇学的发展;汉语语法的特点、发展概况和研究简史;汉语修辞学的产生、演变和研究范畴;汉语方言的地域划分、特点和演变概况等。5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本课程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动态与趋势,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员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形成过程、课程与教学基础、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

6、课程类型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基本问题和课程与教学改革趋势等。本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学习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密切结合我国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体现系统性、开放性和实用性。6比较初等教育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员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初等教育,从而把握世界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寻找其中的发展规律,为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提供借鉴。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比较初等教

7、育概述、初等教育发展演变的过程、初等教育制度与基本状况的比较、初等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改革、初等教育教学状况和教学改革。初等教育道德教育的状况与改革、初等教育管理及改革等,并从各大洲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其初等教育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7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知道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了解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学科进展和未来动向;掌握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加以运用;学会用一些具体的思想和方法来处理小学数学教育情境中的一些问题,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日常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事件、现象和问题;形成以

8、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并能有意识地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目的;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认识;小学数学学习概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主要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其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机、态度与自信等情感的培养;小学数学的概念、计算、几何、问题解决等教学分析;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等。8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探讨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审视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小

9、学语文教学的科学理念,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研讨和解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学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开展语文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原则,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手段,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小学语文教学科研等。本课程的实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和研究有关原理和方法的同时,紧密联系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体现系统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9现代教育原理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通过本

10、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教育发展的理论,树立起正确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实践的素质和能力,并能应用这些思想和理念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教育概说、教育的历史演进教育制度、教育的历史演进教育思想、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形态、教师、学生。10艺术学概论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限选课。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艺术总论、艺术种类、艺术系统和艺术鉴赏四部分,涉及古今中外建筑、雕塑、书法、音乐、美术、戏剧、电影、电视、摄影等16个艺术门类。主要通过各种艺术理论、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等的

11、分析,对各类艺术实例的鉴赏,使学生得到审美感受和愉悦,受到素质教育中“美育”的核心内容艺术美的熏陶,提高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和水平。11哲学引论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限选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了解一般哲学的涵义、论域和功用,中西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理解哲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哲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能力,丰富、提高人的道德精神境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哲学是什么;中西哲学发展史略;存在论;知识论;伦理学;历史哲学;哲学的当代变革等。12数学思想与方法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通

12、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知道这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了解这门课程的研究范围以及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掌握与小学数学教育密切相关的若干现代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小学数学教育中所出现的情境或问题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能简单说明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基本教育目标的思想,并能有意识地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概述、抽象化方法、归纳、类比、观察与实验、非逻辑方法、符号化、模型化方法、几何思想、变量思想、极限思想、可能性、统计思想、关系映射反演法、化归方法、公理化方法、体积思想、数

13、学美等。13教学设计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限选课。本课程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又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学习教学设计的课程,旨在提高教师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设计、开发及评价恰当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和“为学习设计教学”的能力,掌握提高教学素养和形成个人风格的具体形式方法,运用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设计学习目标、多种媒体组合教学传递、教学策略以及优化教学系统的能力,掌握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和修订完善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能力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功能、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和概念模式、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发展和制定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应用、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和教学的修改完善、典型学科教学设计的示例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