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911737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亳州心得(一) 此趟亳州之行,让我学习,思考,也慢慢的践行。对我来说,这是一场洗礼,彻头彻尾的颠覆我以往对语文学科的认识。这次培训就像一位引导我在语文道路上向前摸索,探求的智者,让我豁然开朗。我也如沐浴春风般的喜悦着。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又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句话,成为本次培训的重点。如果说理解是语文教学的外在表现,那么运用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吸收。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重视课文文本的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对于作者如何谋篇布局,

2、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我们从没有去涉及。这应该说是现在教育的缺失与不足。我们的语文教学用专家的话来说,只是停留在理解的层面,并没有触摸到语文教学的真谛。仔细想来,的确如此。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往往都是设计识字,朗读和思想感情的领悟,情感的拓展生活体验。文本本身带给我们的,应该教给孩子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或方法,我们从没有思考过,也没有实践过。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确只完成了理解层面的教学任务。学生除了体味到情感之外,似乎是对怎样写文,表达方面一无所获。比如:教学太阳这一课,很多老师设计目标只是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带给人类的好处。作为一篇说明文,我们究竟是教学生认识太阳,还是要让

3、学生借太阳这篇文章了解和学会说明文的方法。值得反思!理解和运用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没有理解,运用是不能够形成的,理解是基础,运用是目的。我们读一篇文章,只有理解了文章,体会到他的思想,才能完成与作者的对话,我们才能关注文章本身。那些打动人心,能够吸引人心的精彩部分,一定是作者独具匠心或者是用心良苦的地方,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这不是我们应该去研究,去教会学生模仿学习运用的地方吗?他的布局,整体构思,精当的用词,丰富的修辞很多很多。学生应该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学会在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中运用语言文字,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教学过程。这只是从理解的方面看。如果从运用的方面看,不同的

4、学段,不同的课文题材,我们作为老师的教法应该是有区别的。所有类型的文章都不是一个模式。诗要有诗的意境,童话要有童话的美好,说明文要有说明文的严谨,游记要有游记的顺序根据作者的具体表达组织材料的方法,遣词造句的对比,谋篇布局的设计,一百篇文章有一百种思路。每一个作者是不同的的,学生读文之后的感受是不同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语文能力就应该有区别。比如:我们四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概括课文的内容为主的训练点的课文。基于学生已有概括的能力训练和已有的概括方法的了解,初读课文时让孩子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许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情。可是很多老师上课时,却在这个教学环节卡壳了。学生讲了一大通,基本上是讲了课文

5、的全部内容,根本不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其实这不是学生的错,而是我们老师根本没有交给孩子们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所以由此可见,“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我们在教学每一课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个训练语言文字表达的点,找准与文本的契合点。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除此之外,我觉得运用祖国的文字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写字。祖国的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中国的汉字书写着一页又一页。它培养着中国人的性情,陶冶着情操,一撇一捺都充满着审美情趣。在我们的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指导好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在田字格中,每一笔在什么位置,什么位置起笔,什么位置落笔,怎么

6、穿插,退让,以及字的大小,比例,都应该进行详细的讲解。写好祖国文字,也是一种运用。二、阅读。都说语文是“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此话一点都不假,大量的阅读是一种文化积淀,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小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是使人受益终身的事情。大量的阅读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了孩子的情感,启迪孩子的智慧,会让他们的脑子里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更好地在课堂上调动他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更好地口头表达。语文阅读教学以朗读为手段,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好的朗读能让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听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交流,心灵上的这种无言的沟通是不需要语言来润色的。三、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写作。写作就是将心里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如果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中不是满堂的讲授,而是关注孩子的认知需求,注重孩子的口头表达,加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指导,以及课外大量的阅读,那么写作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没有恰当的方式,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所以老师有责任帮助引导学生找到那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我想每一个孩子心里都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天空之城”。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并不是一件易事。这需要我静下心来,从头做起就像追逐繁星的孩子,追逐着我心中的那座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