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910709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共3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t tng) 臃肿(yng zhng) 絮说(x) 模样(m) B.辫子(bin) 踟蹰(ch ch) 筵席(tn ) 铁锹(xin) C.肮脏(ng zng) 诳语(gung) 垂涎(yn) 啜泣(du) D.面面相觑(q) 庇护(p) 褴褛(ln l) 龟裂(j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石破天惊 叹为观止 无精打采 B.惴惴不安 虎视眈眈 姗姗来迟 C.丰姿卓约 如法泡制 肆无忌惮 D.心旷神怡 一本正经 雷霆万钧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

2、基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 B.马致远,字致远,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C.贾平凹作品有商州浮躁废都等;朱自清作品有荷塘月色绿背影等,这些作品均为小说。 D.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世称刘宾客,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4作者、作品、诗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 B.济慈秋颂温暖的日子没有尽头 C.范仲淹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 D.马致远天净沙孤村落日残霞5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边/落木/萧萧下

3、,不尽/长江/滚滚来。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6下列诗句不是对仗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7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 B.养父不在了,我也如长大了的鸟儿一样飞走了,养母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 C.我不忍心让李小屹就这么盼望着,像骗了她。 D.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8下面句子中依次正确填入词

4、语一项的是( ) 不必说_的菜畦,_的石井栏,_的皂荚树,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 ) A.茂盛、光滑、挺拔、红色、长吟 B.碧绿 光滑 高大 紫红 长吟 C.碧绿 结实 繁茂 紫色 长鸣 D.美丽 光滑 挺拔 紫红 吟唱9下列词句中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叶地,碧云天,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更在斜阳外,芳草无情。 B.追旅思,黯乡魂,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C.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D.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一杯家万里。人不寐,羌管悠悠霜满地,将军白发征夫泪。10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 “我要天天

5、吃灶糖哩!” B.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C.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D.雪人:你白又胖,桔子皮嘴唇。真好看。你一定不怕冷,半夜自己害怕吗。二、填空题(共30分)1好雨知时节,_。随风潜入夜,_。杜甫春夜喜雨2_的季节,_的季节,是那_;同心协力,_,_,带来祝福。 济慈秋颂3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4_,_。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作者_,原名_,字_ 6拣麦穗的作者是当代作家_ ,童年絮味的作者是当代诗人_,山行的作者是_(朝代)的_(人名),字 _ ,与李商隐

6、齐名,合称 。7一年一度秋风劲,_。_, _。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8茂陵刘郎秋风客,_。画栏桂树悬秋香,_。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9山明水净夜来霜,_。_ _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其二10_,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11一点飞鸿影下。_ _ _,_。白朴天净沙三、默写(10分)孟郊游子吟秋词(其一) 第II卷四、现代文阅读(15分) 一碗牛肉面 记忆中,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说他们特别,是?蛭歉盖资歉雒耍阂徽琶懿甲胖刂刂逦频膟u( )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才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

7、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我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两碗牛肉面。”他大声地说着,我正在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 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一碗是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_。他叫两碗牛肉面是给他父亲听的,实际上他nng( )中羞涩,又不愿让父亲知道。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厨房很快就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自己则端过那碗汤面。 老人却并不着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

8、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块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挡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牛肉片,然后_把肉片夹回父亲碗中,_,那父亲碗中的肉片似乎永远也夹不完。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道,一旁的我不由得一阵汗颜。那只是几片_又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做儿子的这时也趁机接话:“爸,您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时慢慢j ju( )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姨妈(即店老板)不

9、知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呶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放在那对父子的桌上。 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要牛肉。” 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目送他们出门。 这对父子走后,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

10、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是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一个人的心间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写出汉字。(3分)2把下列词语准确地填在横线上(2分) A悄无声息 B周而复始 C屈指可数 D恍然大悟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2分)4画横线的语句是间接引语,请把它改成直接引语。(2分) 5“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起疑心。”这里的“不满”和“疑心”各指什么?(3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受?(3分)五、文言文阅读(16分)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11、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圊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用一个成语给这则文言文加个题目_(2分)2对“之”字的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代词,其余为助词 B均为代词 C助词,其余为代词 D均为助词3为什么百兽见狐皆走也?(2分)4翻译(6分)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5读了这则文言故事,你有何感想?(3分)六、知识能力题(9分)1翻译:(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依照面

12、下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七、作文(40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受也千差万别。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呢?请描述出你最喜欢的那个季节的独特景色。 要求:1.自拟题目; 2.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3.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4.字数不少于500字。附加题:(8分)(供学有余力的学生作答,分值计入总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50分) 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有一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前三句扩展成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