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边城》的史学性与美学性.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91000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边城》的史学性与美学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边城》的史学性与美学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边城》的史学性与美学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边城》的史学性与美学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边城》的史学性与美学性.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边城的史学性与美学性汉语言文学 10级6班29号 杨泽明田园牧歌是很多人心中的美丽理想,这是出于人类朴素的天性。人终究是自然的人,所以我们离不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哪怕时代变迁,哪怕沧海桑田,人之为人,是离不了土地的!沈从文,一个湘西汉子,用一支唯美的画笔,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美轮美奂、朴素天真、善良真诚的湘西边城,笔者试从史学观点和美学观点出发来评价边城一书。“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和基本原则”,两者是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美学的观点提出,重在文艺作品的审美特性、文艺创作以及文艺现象的客观规律的具体分析。而史学观点,则是指着重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着眼于文艺所反映或

2、体现的人的社会关系和历史关系,要求我们把作家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作历史的、阶级的具体分析,评价其对历史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程度以及是否具有进步的倾向。任何美学的观点总是一定历史过程中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观点,这种观点本身就是一定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性。边城作为沈从文的最重要作品,完成于1934月4月19日,写了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在一次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了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

3、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宁娶翠翠为妻,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傩送,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一)边城的美学解读,主要从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剧情安排出发。语言描写方面,边城一书中处处都呈现着湘西地区的特色:朴素淳朴,如“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

4、的瓦”,再如描写翠翠的“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一字一句都给人真切的美感,尤以人物的语言更是生动传神,比方翠翠对傩送的娇嗔骂话:“你个悖时砍脑壳的!”,“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还有祖孙的对话:“爷爷,那个人去年送我回家,他拿了火把走路时,真象个喽罗!”。书中人物的语言很好地跟人物的性格、所处的环境相协调、相一致,就是这种近乎天然的语言很

5、好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上,翠翠善良天真,温柔清纯,是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情少女,她等待心爱的傩送,表现了她的执着,她是美丽、单纯的化身,她寄寓了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责任重大,甘愿舍弃心上人而出走。翠翠的爷爷更是为了翠翠的婚事付出了太多心血,在一个风雨之夜惨然死去!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都写出了人类最初的真善美,道出了每一个人歇斯底里的朴实天分。沈从文把自己的人生理想都渗透到人物塑造上,因此,边城的人物塑造既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充分表现,也是沈从文才情的充分展示,他描写了一个

6、个如此真实的人物。这样一来,人物的性格极其鲜明地呈现在我们脑海里,保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使我们回味无穷。再来看剧情安排,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主要就是围绕两家人总共五个人,他们的亲情交融、感情纠纷来展开描写,却环环相扣,扣人心弦,让人步步入景。如果没有翠翠的爷爷摆渡待人热情周到,就没有后来参加端午节赛龙舟时抽空去喝酒,翠翠就不会一个人在河边散步巧遇傩送,遇上了傩送后,从此两人便种下了情苗。而天保的介入,使得剧情起了小波澜,后来,兄弟俩比赛唱歌,天保成全了弟弟,出外遇险而死,傩送觉得对不起哥哥,也选择了出走,翠翠的爷爷尊重翠翠,却忧心过度,终撒手而归。边城中处处流露着沈从文的美学思想:就是追求“美”与

7、“爱”,作者用一支纤尘不染的爱与美的彩笔,深情地描绘了风光旎旖的边城,边城里敦厚古朴的人情风俗,情调轻快爽朗,笔触细腻到位,无处不透露了一种健康积极清新的生命气息,将人性的美与自然的美交相辉映在一起,了无痕迹且逼真形象。(二)边城的史学解读,主要就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来展开阐述。美丽的边城,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加之于文化的植根性,我们依然从那里的人们身上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凝固在中国人血脉中的痕迹。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从先人的刀耕火种走到今天的工业文明,从昔时的田园牧歌、男耕女织发展到今天的轮船飞机火箭。虽如此,农耕文明仍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农耕文明是一种纯真的文明,它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纷繁复杂

8、,它让人远离了喧嚣,更好更深刻地表露出众多人向往的单纯、和谐。但由于农耕为之农耕,只局限于农田之上,虽朴素却束缚,虽纯真也落后。基于此,笔者认为,翠翠的羞涩是自然的,她身上所呈现的女性面对男性的自卑感,那种等待幸福的被动、不表露真感情的种种举措,都是中华文化给予女性的最真实写照。数千年的中国伦理道德、传统文化让翠翠般的女子,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真感情,只是更多地接受爱,仍不敢大胆地追求爱!翠翠的爷爷,一个老实巴交、心慈手软、淳朴正直的渡船老汉,他深爱着孙女、渴望孙女能够得到幸福,为了孙女的亲事,他内心所呈现出的无奈、痛苦、彷徨、焦虑以及不安,都让人落泪!从这样一个老实人身上,笔者看到了一代中国老

9、农的敦朴,他的身上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些许盲目、短视、愚昧。经过了数千年的岁月淘洗,儒家的“仁”、“恕”、“礼”早已烙印在国人的心灵上,只有仁爱的人,才有仁爱的社会;只有讲礼的国度,才有健康和谐的人民生活。在孔子看来,“仁”是这个社会的基本准则和发展根基。从天保、傩送两兄弟的斗歌、出走、遇险一系列事件上,我们看到了这种人性的理想光辉。充分调动、发掘人类身上的善性,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沈从文极力讴歌中华的传统美德,是相对于这个日渐物欲横流、喧哗、腐朽、庸俗的时代而言的,他试图开辟出一片桃花源式的天地,人们互敬互爱、不讲功利、不论等级、真诚相待,这些正是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美德。总而言之,薄薄的边城一书,虽然只是寥寥数语,虽则是几个男女,可写出很多人神往的理想政治和文化道德,给人鞭策、给人深思、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