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十笏园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909296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1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十笏园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潍坊十笏园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潍坊十笏园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潍坊十笏园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潍坊十笏园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潍坊十笏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十笏园(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史十笏园的传统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目录:第一章:居住第二章:防御第三章:休闲第四章:私学第五章:往来与集会第六章:伦理与宗教总结班级:10 级建筑学理科一班姓名:XXX 学号:指导老师: X X X日期: 2013.5.26十笏园的传统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 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 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2、十笏”一词,来 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 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此 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这是清朝末年地主丁善宅的私家花园,现在潍坊市的博物馆设在此花园,园内有十笏草堂、春 雨楼、读书堂、碧云斋等建筑,还有郑板桥等名人的字画真迹。园主人丁善宝自撰的十笏园记不但介 绍了建园的时间、经过、目的及建筑物的名称、用途,而且郑重声明与后代子孙的约定:即不能在此园中所 做的事项。字里行间透露着

3、对后代子孙的殷殷期盼之情。文章写的平素、谨严堪称一篇告子家训。下面是 针对现场参观调查及搜集资料所做出的有关十笏园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的介绍.第一章居住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十笏园根据东、中、西三条轴线各布庭院。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四周 配置四合式庭院。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原为丁氏居室;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 如山房等,为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堂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 位于最后。水池东岸堆叠半壁假山,山顶、山脚配置蔚秀亭、落霞亭、漪岚亭和稳如舟等亭舍;水池西岸经矩形游廊南通西跨院,北达春雨楼和砚香楼庭院。(1)姑娘房(2)老人房笏园古建筑群是

4、中国北方汉民族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里面内含一个“井”字格局,对称、稳定、端庄、严肃。在四合院中,北屋是最适合人住的,但会客祭祀的厅堂都设在北屋。东西厢房和倒座、后堂真正居住人。这说明中国人把理性放在实用功能之上。越是格局讲究的民居越是体现这一点。(3)芙蓉居内院(4)碧云斋(5)原主人居室十笏园的居住功能主要体现在西向的轴线上。主题建筑(丁氏居室)处于西向轴线中心,向南其居住院落为芙蓉居、展厅后区。碧云斋有碧云斋等4院。碧云斋为园主人之家居,取碧色天空,晴穹万里之意。东西有小廊,东廊内装有冯起震画竹刻石10块,分别由董其昌、邢侗、李晔题跋;西廊内嵌有招子庸画刻 石。画上招子庸自题诗曰:“写竹当

5、师竹,何须法古人,了然心眼手,下笔自通神。”园中其它石迹尚多。 丁毓庚的第四位夫人孟氏居住于芙蓉居,孟氏是山东省首富章丘旧军镇孟家的女儿,是“亚圣”孟子的嫡 传后裔。著名商号“瑞蚨祥”绸缎庄为其所有,其亲家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创办人之一。(6)秋声馆十笏园中客人的住所也集中在西向轴线上,有静如山房与秋声馆。西 轴线上一排西厢房共八开间,静如山房所在的院子称作被园中园。自南至 北,第一为静如山房,取其安静闲雅、洁净之意,是比较高级的客房。秋 声馆取欧阳修秋声赋而名,为客人下榻之处,前出抱厦并有坐凳栏杆。 秋声馆、静如山房、深柳读书堂的院子位于十笏草堂北面,也就是说,客 人下榻需要经过石

6、刻回廊,可以领略主人院子的主要景观,同时也会对主 人多加几分敬畏之情。个人认为,将客房与私学之处置于同一院落,也表 现了主人相交甚好的朋友、客人都是文人骚客。除此之外,在十笏园展厅后区,芙蓉居南侧还有一个院子同样具有居住功能,包括少妇房、老人房、 姑娘书房和姑娘卧房,我认为之所以把少妇、闺房放在整体园林的犄角的原因,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 卑有序、嫡庶有别所影响的。第二章防御由于十笏园的地理位置处在华东地区的深内陆市区,生活稳定,建设目地也不是以军事化为主,所以整体园林没有明显的栈道、城墙、吊桥等明显的防御设施。但是作为潍城的大户人家,十笏园的防护功能(7)门上的铺首(8)铜锁(9)大门内的廊

7、道十笏园里的铜锁种类繁多,无不体现了其防御、戒备功能。除此之外,十笏园大门内部并不是单墙, 而是内部有一层廊道通往其他房间。十笏园四合院内院由二门起到正房止,大门一般设在左前端,进门即是照壁,院内幽深寂静,外人看 不到。这里的每一座院落之间都由旁门、过道或庭院相连,四通八达,从东向西延伸,共有20余座院落约 250间房,其中最早的房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第三章休闲(10)十笏草堂牌匾(11)四照亭十笏草堂。进大门东行为前院,正厅即十笏草堂。结构为三开间七檩,无廊硬山顶,明间雕花门,上 悬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手书“无数青山拜草庐”匾额。堂前山石花木散点,池中荷香四溢,碧波涟漪。个 人认为十笏园中十笏

8、草堂是十笏园中最为惬意的地方。十笏草堂是十笏园最主要的景观节点。以十笏草堂 为基准点,东有回廊石刻、四照亭、小沧浪亭、稳如舟亭、假山、蔚秀亭、落霞亭、漪岚亭等景观。此外 十笏草堂现在还陈列这郑板桥的真迹。可谓锦上添花。回廊石刻,在水池西有回廊,它把西轴线与中轴线景观巧妙而有机地的隔开,起到了既合理分布景观, 又增加观赏性建筑的作用。廊上有各种雕花,承重的柱子之间设有栏杆。在长廊的墙上嵌郑板桥竹兰图石 刻。最南端为丁善宝撰、翰林丁良干书写的十笏园,记述了建园情况及其意图。最北端有张昭潜撰、曹 鸿勋书写的十笏园记。四照亭,取其四面阳光普照之义。亭较大,方形,四周有坐凳栏杆。该亭水环四面,荷风水月,

9、颇饶 诗意,西有曲桥同回廊相连。亭中有清代状元曹鸿勋所题“四照亭”横匾,亭外悬有“涛音”是清代书法 家桂馥手迹。亭柱上对联为“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亭前悬对联“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亭内石桌凳,是当年园主举觞流连,咏诗之处,四面桥栏可坐,可观赏池水荷花和假山全景。曲桥与回廊 相接的地方,还有一副对联为“于心有不厌,即事多所欣”。假山,水池东临半壁假山,山高10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是依东轴线上院落的房屋山墙 以太湖石而建。拾级登山,山径崎岖,怪石嶙峋,路随峰转,其势巍峨。间有水池、山洞、瀑布、山门之 设,山间杂植松柏草木,四时常青,经冬不凋。漪岚亭,顺山径而下,卵石

10、铺路,位于荷池东南假山角下,有一六角攒尖顶小亭建筑,名曰“漪岚亭”。 此亭小巧别致,坐于亭槛,平视喷泉,银珠万点,边起边落;俯视游鱼,飘忽不定。池水的波纹即“漪”; 山中之云气即“岚”,故名。宋代名臣富弼的园亭就曾用此名。漪岚亭与山上的蔚秀亭相呼应。小沧浪亭,与漪岚亭相对,是一座四角攒尖顶、覆以茅草之亭,其四柱为原始松木建筑,愈见其淡雅 古朴,富有野趣。沧浪,取意于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 足。”亭下池边有大石一块,正可濯缨濯足。宋代诗人苏舜钦曾筑沧浪亭于苏州,为著名园林。小沧浪正是 园主借苏州拙政园沧浪亭而命名。又因此亭较小,故名小沧浪。亭内有石桌、石凳

11、,可在此饮茶、乘凉, 又可以濯洗。(12)假山(13)鸢飞鱼跃石刻鸢飞鱼跃,亭北面六角门上有“鸢飞鱼跃”四字石刻,原为唐代韩愈于贞观二十年,贬为阳山令所书 的自勉之作。字体飞动婉转,气贯长虹,有草篆隶笔意,安排得有正有欹,冶草篆隶于一炉,寓情于书,表现出那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凌云壮志,有形神兼备、意到笔随之妙。此四字拓片曾发表在 书法杂志1980年第6期上,为稀世珍品。园内此石刻,为清中期书画家翟云升临摹,维妙维肖。稳如舟亭,亭东北角筑有船形建筑名曰稳如舟,亭临水池如舟形,故名。此亭建筑巧妙,系六檩卷棚式顶,外形如船,恰似抛锚水中,随时可以起锚解缆,引人遐思。稳如舟小亭的北门,有对联

12、为: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风入画图。1(14)漪岚亭(15)稳如舟亭(16)落霞亭蔚秀亭,建于假山之巅,取自宋朝欧阳修醉翁亭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中“蔚”、“秀”二字而名。亭内有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白描罗汉石刻一块,姿态妩媚,造意新奇。旁有孤松一株, 直插霄汉,有对联为:小亭山绝顶,独得夕阳多。落霞亭,山南端建有落霞亭。亭内装嵌有郑板桥手迹刻石“笔墨三则”、“田游岩”和“题画竹”各一, 所悬“聊避风雨”为郑板桥手笔。落霞亭对联为: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春雨楼,出回廊而北,院西二层小楼即春雨楼。,取名春雨楼,系借宋代诗人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 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

13、花”而为。第四章私学十笏园主人丁氏乐善好施,修建学堂给穷人家的孩子上学。但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丁氏孩子的私塾与其是分开的,私塾、书堂与文人墨客的客房同在一个院落中,体现了主人对私学的重视。教育部分的建筑主要有深柳读书堂、颂芬书屋,而砚香楼便是主人的读书藏书之所。(17)深柳读书堂(18)私塾内景(19)深柳读书堂内景深柳读书堂,愿为课子授书之初。取名出自唐代诗人刘慎虚诗阙题“闭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句,主人借用为书塾名称,表示自己志趣在于读书,不好交往,深深柳荫中的堂屋里正好读书。清代贺国嶙、(20 )颂芬书屋(21)砚香楼颂芬书屋,过深柳读书堂,入小院,北厅即颂芬书屋,为园主之书房。厅内雕

14、梁画栋,熠熠生辉。此 厅后院,西为厢房,北厅名雪庵,康有为游十笏园后改题为“小书巢”。砚香楼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为明代嘉靖年间刑部侍郎胡邦佐故宅,丁善宝以购得后,在此宅基础上 修建了整个园区。院中北楼为十笏园主体建筑,系明代所建,名砚香楼。其结构为二层,楼前有月台,古 色古香。砚香楼是原园主人藏书和读书之所,其名借唐诗人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纱帷昼暖墨花 春,轻沤漂沫松麝重”之句,就是说,白昼书房温暖如春,研墨起花纹,墨汁发出阵阵松麝香味,故取此 意而名。正如诗云:欲醉春雨楼,砚香十笏堂;桥通四照亭,漪岚小沧浪。第五章往来与集会十笏园中十笏草堂就是主人丁氏的会客之所,上文介绍此地环境优美,令

15、人心旷神怡。(22)戏台(23)观戏台丁氏主人酷爱戏曲,且自己编写剧本设计戏服。在家中组建戏班,逢年过节、老人庆寿、红白喜事时,就从济南、北京等地聘请名角来园办堂戏。丁氏在自己的院子中也修建戏台(室外),位于陈列室堂前。戏 台面积大约10平米,还设有观台(室内),观台与戏台间隔6米左右,并植有竹子等花木,充分体现了主 人对戏曲的喜爱之情。帐房(大公用)丁氏以土地租金、工商收入聚敛了巨额财富,成为清末潍县首富。这里就是管理和储 藏财富的场所。之所以将帐房归于防御部分,是因为个人觉得丁氏的思想深远,即使有外贼入侵或者说有 什么动乱发生的话,金银财宝乃外围防御。帐房的位置在十笏园的布局中尤为明显。此外,帐房的建筑性 质属“动”,外界人员流动相对较多,所以本身也是对后院的一种保护与防卫。十笏园中以往来与集会为主要功能的建筑物多与休闲、私学等结合在一起,整个园子错落有致。第六章伦理与宗教十笏园中文化内容非常广泛,特别是融于整个建筑群的彩绘、木雕、砖雕分别装饰着斗拱、雀替、廊 心、柱础石、墙基石、匾额、帘架、门罩、屋顶等,雕刻题材丰富多采,技法精致多样。内容包含:岁寒 三友、四季花卉、莲生贵子、麒麟送子、一路连科、佛家八宝等题材,令人目不暇接。(24)飞鸟走兽(25)门槛松,、竹、梅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