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907305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地铁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之要点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杨秀仁摘要:北京地铁五号线首次在北京地区采用盾构法修建地铁隧道,盾构试验段工程已经取得成功。 鉴于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地质条件,而北京与上海和广州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无法照搬其经验,因此,通过盾构试验段工程对设计和施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这些设计和施工研究的成果为基础,对设计和施工要点进行阐述,供今后的工程参考和借鉴。 一、工程背景及盾构隧道基本情况1、地铁五号线概况北京地铁五号线南起丰台区的宋家庄,北至昌平区的太平庄。 线路全长27.6Km,在四环路南北分别采用了地下和地面、高架线路型式,南段的地

2、下线长16.9km,北部的地面和高架线10.7km。 全线共设22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6座,高架和地面站6座。 图1为地铁五号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在地铁五号线工程地下线路段,部分线路在现状宽广的道路下方通过,地面限制条件少,采用技术较为成熟的矿山法施工;而部分线路受环境条件限制,隧道基本在现状低矮破旧的建筑物下通过,对地面沉降的要求较高,加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面无条件降水,推荐采用盾构法施工。 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区段为宋家庄刘家窑地段、东单和平里北街地段。 2、盾构试验段概况由于北京以往没有采用盾构法施工地铁隧道的工程经验,且本地区的地质条件与国内其他采用过盾构法施工的城市有比较大的

3、区别,为了确保地铁五号线正式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首先选择正线典型的地段开展试验段施工,以摸索和把握北京地区特有条件下的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技术。 盾构试验段选在北新桥站雍和宫站区间线路的左线(西侧),试验段隧道长度约688m。 试验段线路平面见图2,由图上可以看出,试验段隧道基本在现状建筑物下方穿过。 图2 盾构试验段线路平面图3、试验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试验段范围内的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Qml),其中包括:杂填土1:主要成份为碎石、炉灰、房碴土等,稍湿,局部呈饱和状态,松散稍密,一般厚度为11.5m,局部最厚处为2.7m。 粘质粉土素填土层:稍湿饱和,可塑硬塑。

4、一般厚度为1.0m,局部最厚处为2.2m。 以上两层的总厚度为2.0m左右,局部最厚处3.0m。 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地层(Q4al+pl),其中包括: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稍湿饱和,可塑硬塑。 该层在不同地段分别夹有粉质粘土1层、重粉质粘土2层。 局部夹粉细砂透镜体3层。 %26nbsp;该层总体厚度在雍和宫四周较薄,最薄处为4.0m,一般厚度为5.07.0m。 粉细砂层:湿饱和,密实,局部夹砂质粉土薄层,下部为中粗砂1层、砾砂2层或粉质粘土粘质粉土3层。 该层的总体厚度为3.07.5m。 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地层(Q3al+pl),其中包括:圆砾层:饱和,密实。 砾石为亚圆形,未风化微风化。

5、一般粒径为520mm,最大粒径为150mm,中粗砂填充,局部成为中粗砂2层透镜体。 该层中部或底部颗粒较粗成为卵石3层,其一般粒径为2080mm,最大粒径可达210mm,中粗砂填充。 至雍和宫四周,圆砾、卵石层逐渐尖灭,出现粘质粉土1层,厚度为3.0m左右。 第层的总体厚度为6.0m左右,最薄处3.0m,最厚处8.3m。 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饱和,硬塑,局部夹细砂透镜体。 本层夹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1层。 本层厚度为2.05.0m,最薄处仅1.5m。 中粗砂层:饱和,密实,含少量砾石,夹粉细砂1层和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2层。 本层厚度为0.77.8m,局部缺失。 卵石层:饱和,密实。 卵石为亚圆形

6、,未风化,一般粒径为2080mm,最大粒径为200mm,中粗砂或粘性土充填。 局部地区颗粒较细渐变为圆砾或砾砂1层。 本层的一般厚度为2.05.0m。 /DIV 粉质粘土粘质粉土层:饱和,硬塑坚硬,夹重粉质粘土1层和粉细砂2层。 本层厚度为2.08.0m。 卵石层:饱和,密实。 卵石为亚圆形,未风化微风化,表面可见溶蚀孔洞。 一般粒径为2060mm,最大粒径为180mm。 中粗砂或粘性土充填。 夹中粗砂1层。 本层厚度大于7.0m。 (2)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地层中赋存有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杂填土1层、粘质粉土素填土层和粘质粉土砂质粉土层的孔隙之中。 主要接受

7、自来水、消防水管道以及雨污水管道、居民院落化粪池的渗漏补给,其次为大气降水的垂直渗流补给。 水位根据补给强度不同而不同,本区间水位埋深在5.07.0m之间。 潜水:赋存于粉细砂层、中粗砂1层、砾砂2层、圆砾层、中粗砂2层、卵石3层的孔隙之中,水位埋深在14.0m左右。 本区间的潜水主要接受上层滞水和河水的垂直渗流和区域侧向径流补给。 在雍和宫四周,潜水具有弱承压性,水位高出含水层顶板为0.52.8m。 护城河水位仅高出河边潜水水位0.08m,显示河水对潜水的补给趋势。 承压水:赋存于中粗砂层、卵石层、粉细砂2层、卵石层及其砂土夹层的孔隙之中。 主要接受潜水的垂直渗透补给和区域侧向径流补给,地下

8、水流向为自西向东。 承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径流排泄和垂直越流补给深层承压水。 本区间承压水含水层的顶板埋深为21.025.0m,水头高出含水层顶板为1.03.0m。 4、试验段盾构隧道有关设计参数(1)隧道直径:盾构区间隧道采用圆形结构,隧道管片设计内净空5400mm,(其中考虑了隧道施工误差、测量误差及隧道变形等因素周边预留100mm的裕量),管片厚度为300mm,隧道外径为6000mm。 (2)管片的型式及构造 (见图4):管片环宽1200mm,环向分6块,即3块标准块(中心角67.5),2块邻接块(中心角67.5),一块封顶块(中心角22.5)。 管片之间采用弯螺栓连接(螺栓直径24

9、mm),环向每接缝有2个螺栓,纵向共设16个螺栓(封顶块1个,其它3个)。 (3)管片环与环之间采用错缝拼装方式。 管片端面采用平面式,仅设置防水胶条处留有沟槽。 (4)管片有3种类型,即标准环、左转环和右转环。 二、盾构试验段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26nbsp; 盾构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地质条件,我国的上海和广州已经采用盾构法成功实施了不少工程,也作过不少研究,但这两地区的地质条件与北京差异较大。 上海地区的地层为淤泥质地层,非常松软,自稳能力差,侧压力比较大且分布均匀;广州地区的地层除在浅表有一层比较薄的土层外,基本为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岩层,围岩的强度模量高,自稳能力好;而北京

10、地区表层从080m范围基本为第四纪冲洪积地层,既有表层的松散回填土层,又有从粘土粉土各种粒径的砂层砾石层卵石层等各层交替组合形成的地层,从性质上与上海地区截然不同,而与广州地区的地层也有较大的区别。 试验段工程从设计、管片生产和施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开展的研究项目有:1盾构隧道管片地层的相互作用和管片接头刚度研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管片接头试验、管片抗弯试验和现场大量的实验测试,并结合理论分析,探索北京特有地层条件下的盾构隧道管片与地层的相互作用形式及规律。 提出北京特有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四周地层荷载的分布、变化规律和取值方法。 基于研究成果提出的土压分布规律,对管片设计进行优化;2

11、管片生产技术的研究为确保混凝土管片的质量,对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构件自动蒸养系统、盾构管片生产工艺及试验设施、施工机具等进行研究,并编制了管片生产企业标准和预制混凝土盾构管片操作质量标准。 3盾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对盾构始发技术、开挖面稳定措施、管片拼装技术、地表沉降控制技术、壁后注浆技术、盾构施工监测技术和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等进行研究。 三、北京特有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设计与施工通过开展上述各项研究,初步把握了北京特有地层条件下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 1、管片接头研究管片接头作用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整环隧道的受力,一般情况下螺栓的作用越强,隧道的内力就越大,另外,螺栓对隧

12、道的变形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对北京地层条件作用下螺栓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见到文献报道,需要研究确定。 %26nbsp; 我们从两个方面研究了采用弯螺栓连接的管片接头。 (1)现场测试研究我们在试验段隧道埋设了螺栓应力计,以测试管片拼装后到推出盾尾一段时间螺栓的受力行为和螺栓应力值,每组测试断面由两环管片组成,相互验证。 螺栓应力计测点布置方式见图5。 试验段只进行了环向螺栓应力测试,螺栓应力随时间变化规律见图6、图7所示,其应力变化过程主要有初始阶段、推进阶段、应力维持阶段和应力上升阶段等。 初始阶段对螺栓首先进行标定,然后插入到螺栓孔中,在螺栓上紧以前,其应力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螺栓拧紧分两次

13、实现,第一次先进行预紧,施加总紧固力的2030,第二次紧固到位,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其过程,拧紧螺栓后,当管片尚位于盾尾内部时,螺栓应力一直维持在紧固应力的水平。 推进阶段随着盾构机的推进,盾构管片被推出盾尾,在此过程中,螺栓的应力均匀下降,其下降幅度很大,有些部位甚至螺栓应力接近0,这一过程显示出螺栓的暂时“失效”现象。 初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盾构管片推出盾尾,具有一定压力的同步注浆浆液逐步布满管片隧道四周,产生轴向的压力,使个管片之间的橡胶止水带被进一步挤密,导致螺栓松弛。 应力维持阶段盾构推出盾尾,螺栓应力松驰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螺栓继续维持低应力水平,量值增加不大。 一般情况下这一

14、阶段可持续810个小时左右,与浆液的凝固时间基本一致。 初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盾尾注浆浆液凝固并达到强度以前,对盾构隧道的作用仍基本为轴向力,与上一阶段相似。 应力上升阶段应力维持阶段后,随时间的推移,螺栓的应力呈线性上升,直到维持与初期紧固应力相当的水平。 应力上升阶段的时间一般持续30天左右。 初步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随着注浆浆液硬化,管片与地层间形成了硬性接触,地层的变形直接作用在管片上,又由于各方向地层荷载的不同,破坏了原来一直保持的周边均匀作用,使管片接头发生转角,螺栓受拉。 这种地层变形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地层与隧道间又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受力体,并维持稳定。 根据以上各阶段的情况,可

15、以初步归纳以下几个结论:a.在盾尾拼装阶段,螺栓的主要作用是将预制管片连接起来,确保推出盾尾前隧道环的稳定,并保持盾构隧道的外形;b.盾尾注浆浆液的凝固时间决定了盾构隧道与地层作用(直接作用)的早晚,地铁五号线盾构试验段隧道的这一时间为810小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缩短浆液的凝固时间;c.由于北京地层具备比较好的自稳能力,对圆形盾构隧道而言,隧道与地层相互作用达到稳定的时间比较长,约为30天;d.隧道与地层的受力平衡作用要靠隧道的变形来形成,一般情况下螺栓应力上升阶段的时间比较长,建议施工期间在管片推出盾尾后2天左右对螺栓进行二次紧固,这样可以相对提早使隧道与地层间形成受力平衡关系;e.地铁五号线盾构试验段螺栓的初始紧固应力为50100 N/mm2左右。 (2)管片接头刚度试验研究根据对不同接头刚度的管片环的力学分析,接头刚度大小对管片的受力有较大影响,而管片接头刚度由于接触面受力和变形的复杂性,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