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责任公司发展战略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906106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责任公司发展战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建设责任公司发展战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建设责任公司发展战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建设责任公司发展战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建设责任公司发展战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责任公司发展战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责任公司发展战略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战略报告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二OO四年四月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13日,原名:XX建筑实业有限责任公 司,2003年5月经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批准更名为 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6110 万元,资产总额7066万元,固定资产3100万元。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建筑 业协会主管, 具备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大型集团企业, 在中国各地设有二十多个区域 分公司和专业分公司,遍布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浙江、广东、 江苏、深圳、海南等省、直辖市,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各发达、发展中地区全 面发展的集团化经营模式。XX 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十年的发展历程

2、, 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很多波折和 转变,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最快时期, “在三年内完成国有建筑企业脱钩改 制”时,公司通过扩股增资、 主动改变自身治理结构的方式, 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 要,并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变革。XX公司在二OO三年度迈出这一步,恰逢十六大胜利召开之时, 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的召开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公司要把 此次变革作为一个契机, 凭借良好的外部环境, 适当调整内部组织结构, 研究分析国内 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宗旨, 脚踏实地的工作, 充分发 挥企业的管理、技术、人才和机械设备方面的优势, 将公司的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3、。为此,公司本着组织结构服从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服从市场要求的思想,以市场 为导向(以中国市场为定位的根本,以国外市场为发展的方向) ,逐步增强产业链上下 游的拓展能力,横向发展多种经营,制定 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发展报告。核心:参与中国建筑市场竞争、以客户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挑战国际建筑业 市场手段:进行组织重组、加强整合能力、调整市场定位、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修 订战略方案远景:成为中国建筑领域内全面领先的企业创造美好家园,真情奉献社会是 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的一贯追求。我们坚信:魅 力源自创新力、品鉴力和实力。XX公司有能力为社会贡献更多、更好的建筑典范之作。第一章:XX公司价值观与

4、目标价值观如何达成任务和任务本身一样重要,公司成功的基础是三条基本的价值观:员工:以人为本是公司的宗旨。员工为公司贡献着智慧,为公司带来活力与发展空间,员工的表现决定公司的声誉,参与和团队合作是我们核心的价值。产品:优良的品牌工程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的一贯的品质追求。利润:最终衡量企业产品的价值,也是对全体员工努力工作的价值回报。目 标发挥集团优势,科学管理,创造精品,树立品牌,规模经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使公司主业繁荣发展,并为股东带来满意的回报,争取尽早成为具有多项特级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五个动力改进生产过程的四个方面需要实现的七个目标领导产品开发合伙制供应链建设成本-10%

5、以客户为中心施工时间-10%生产队伍一体化可预见性10%缺陷-20%质量驱动的工作日程项目构件事故-20%实施生产生产率10%以人为本产值与利润10%图表1建筑业5-4-7战略模型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7个指标中的百分比是逐年累进的,即每一年都要在上一 年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改进。要求各分支机构每年至少树立一个示范工程, 示范工程 的目标是通过“以人为本”的核心良性循环来实现的。同时,根据建筑施工特级资质企业的要求,公司注册资本金在3亿元以上,企业净资产在3.6亿元以上,3年的年平均工程结算收入15亿元以上方可进升为特级资质故而公司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为:、项目 时间资产规模净产值优良品率安全牛产

6、率劳动生产率技术装备率2005 年1.0亿1.0亿达到60%以 上,争创多 项省优、鲁 班奖等2008 年3.6亿3.6亿第二章:环境、趋势分析第一节国家大环境、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国内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 份。在遭受非典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下, 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来之不易的。 按照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S、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达到1090美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247亿元,增长2.5%,增幅同比减慢0.4个百分点; 第二

7、产业增加值为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7669 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宏观经济属于上升期,促使2004年经济增长继续上扬。1997年受外部环境和国内 投资需求减速的影响,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经济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GD戌曾长幅度从1997年前的9%以上逐步回落,在1%8%范围上下波动。经过持续六年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社会总需求逐步得到提高,自2002年年中以来,经济复 苏的迹象日趋明显,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扩张期的特征逐步突出地显现出来,多种积极因素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和推动经济增幅继续上扬的动力,将延续

8、到2004年。一、建筑业全线飘红,形势喜人日前,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数据表明:2003年我国建筑业全线飘红,建筑业企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是建国以来的最高比重,建筑业支柱产业风采凸现。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为 2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按可比口径计 算);完成竣工产值 14998 亿元,比上年增加 1259 亿元,增长工 9.2%;房屋建筑竣工 面各式各样 11.83 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0.81 亿平方米,增长 7.4%。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势强劲,加速固定资本形成和供给能力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继续保

9、持强劲,18月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的增长幅度达到了创记录的 32.7%,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投资增幅也超过 20% 以上,民间投资已经逐步走出恢复期, 出现了投资热潮。 投资资金结构出现了积极的变 化,国家预算投资增长明显趋缓, 企业投资需求增加较快, 反映了投资需求由政策性为 主导转向以企业自主性投资为主导的趋势。 从2003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 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均明显高于政府资金投资增幅,国家预算内资金、 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的增长分别为 1.2%、52.3%、36.5%和 51%,其中,企事 业单位自筹资金的投资增幅达到 52%。自筹

10、资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 2002 年同期 的 45.6%上升为 47.7%,上升了 1.6 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增长加快的预期和社会投资需求的回升,促使新的固定资本形成和增加, 资本形成结构的这些变化, 反映出企业对市场前景看好, 增加了对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投 入,加快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 社会需求的回升使产品库存减少, 长期以来有效 需求不足的状况得到缓解, 社会需求与供给平衡关系得到改善, 同时,也预示着推动新 一轮经济扩张的资本、 技术、产能等因素正在形成, 使国民经济发展处于继续上升的通 道。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相关产业较快增长,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稳步上

11、升,自 2002 年来,住房、汽车、电子通讯等消费热点持 续升温和消费需求总量的平稳增长, 意味着消费需求和结构升级出现了新的转折。 目前, 中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均GDF已经超过3000美元。在居 民消费结构上,吃、穿等消费支出比重降低,住、用、行和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明显提 高。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 1997年的 46.4%逐年下降到 2002 年的 37.7%;农村 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 1997年的 55%逐年下降到 2002 年的 46.2%。在居民消费结构 升级方面,住房、汽车、电子通讯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2002 年商品房销售总额达到5721

12、.2 亿元,其中,个人的销售额达到 5223.3 亿元,个人购买在商品房销售总额的比重由 2001年的 86.7%上升到 91.3%。进入 2003 年后,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继续高涨,商 品房销售额增长超过 40%,轿车销售市场和电子通讯产品市场也出现的消费热潮,并带动了电子通信设备制造、 交通运输设备、 化学工业等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产业的高速增 长。预计 2004 年中国消费需求增长的上升主要靠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的带动,并将 带动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综合考虑国内需求的情况及世界经济回升等因素,在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情 况,2004 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的结果:

13、国内生产总产值达到 12.2 万亿元,增长 8.4% 左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分别约为2.8%、11%和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9 万亿元,名义增长 10%左右;出口、 进口的增长速度将回落在16%- 20%左右。第二节 建筑业环境分析与发展趋势一、中国建筑业环境分析1 、建筑业秩序方面: 国内政局稳定,随着政治改革的深化,建筑业和工程建设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并 日趋健全, 建筑市场运行规则和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 建筑市场专项整治也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开放、透明和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 招投标工程项目也继续增 加。 20

14、03 年,随着建筑市场改革的深化,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完成有形建筑市场与招 投标监管机构脱钩,做到了机构分立、人员分开、职能分离、财务分设;在施工项目中 实行招投标的项目继续增加。建筑施工工程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单位工程 53.59 万个,比上年增加工厂 5.45 万个, 增长 11.3%,占全部施工工程的 54.4%,比上年提高了 1.6 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面积 20.21 亿平方米,增长 22.1%,占全 部施工面积的比重为 76.7%,与上年基本持平。当然,由此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不利也较为明显,即国家对安全技术、环境保护、 节省能源要求的提高, 不利于企业产品的成本控

15、制; 转机建制尚未到位, 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不强,“专、新、特、精”企业特异性的发展不充分,合理的建筑业企业结构尚未形成,多数建筑行业仍未摆脱粗放管理的状态2、建筑经济方面:建筑业对国发经济的发展作用重大。2003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8816 亿元,比2002年增长11.9%,为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组织发起了一次调查活动,调查的主要对 象是国内的特级建筑施工企业,其样本分布虽不能完全体现当前建筑业所有制结构的真 实情况,但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国内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故我们引用其中部分,作为此次战略发展报告分析的基础。根据调查问卷根据显示,近三年来,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总体形势喜人,营业规 模快速增长,利润额大幅提升。但工程拖欠款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去除近两年总资产项 目发生巨变的企业后,得出如下结果:项目年均增长率合 同 额11.00%营 业 额16.82%利 润额66.80%总 资产23.00%净资产33.09%被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