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1月份阶段测试试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905872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1月份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地理1月份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地理1月份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地理1月份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地理1月份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1月份阶段测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1月份阶段测试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地理1月份阶段测试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34题,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姓名和考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只需上交答题卷。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完成12题。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半球的极点离南极点的最近距离超过10 000千米B从我国某地(38N,120E)乘飞机到陆半球的极点,最近的走法是一直

2、向西C陆半球的极点位于北京(40N,116E)的西南方向D水半球的极点位于南极点的东南方向下图为“亚欧大陆四个半岛的示意图”,回答35题。 3四个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丙丁甲乙 D. 丁丙甲乙4乙和丙相同的地理特征是A地形以山地为主 B.河流汛期一致 C发展园艺业为主 D气候类型一致5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半岛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读沿50度纬线气温年较差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160O120O80O40O0O40O80O120O160O(经度)8162432404856气温年较差(OC)甲乙丙6甲、丙所在大洲分别为A非洲 大洋洲 B非洲 南美洲

3、 C欧洲 亚洲 D北美洲 亚洲7图示纬线穿越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是 气温 ()-15降水(mm)0152001003001 7 12(月)B 气温 ()降水(mm)015-1510050150A1 7 12(月)降水(mm)0152001003001 7 12(月) 气温 ()D-15 气温 ()降水(mm)015-1510050150C1 7 12(月)俄罗斯南部的索契是xx年冬奥会举办城市,它是世界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读图完成89题。8索契成为世界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北部有山脉阻挡,削弱了冬季南下的冷空气临近黑海,冬季水域对沿岸有增温作用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冬不冷夏

4、不热地处大陆内部,冬季太阳辐射强A B C. D9索契有利于冬奥会室外项目比赛的主要条件是A依山面海,交通发达 B冬季降水量大,山地积雪多C位于大洲分界线,地理位置优越 D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增湿读下图,回答1011题。10图中阴影的部分,最可能表示的是A世界人口最密集区B世界工业集中分布区C世界商品粮主要产区D世界石油主要产区11阴影附近地区可能存在的问题是A贫困人口集中分布,数量巨大 B外向型经济发达,造成人才外流C资源生产、加工或运输时,容易造成污染 D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100oE / 100 oW甲乙某种农产品丙30o下图为亚洲和北美洲部分地区以100oE和100 oW为中心的

5、重叠对照图(比例尺相同),据图回答12-14题:12若图中甲地在亚洲的经度为130oE,则其在北美洲的对应经度为A50oW B70oW C90oW D130oW13关于两大洲中乙地的说法,错误的是A附近的植被类型均为落叶阔叶林B附近的气候均具有季风性特点C附近均有世界性的大河流D附近均有较大面积的平原14图中示意亚洲某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可能为A茶叶 B稻米 C棉花 D天然橡胶右图是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图,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N之间为陆地,据图完成1516题。15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16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6、 A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BP地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DN地所属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4E6634N2326N20W读图,回答17-18两题。10S110E80W 17关于图中四个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A岛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B岛地处板块张裂地带,地热资源丰富C岛所属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岛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18一艘运输船从岛出发,经岛到岛,选择最近路线航行依次经过A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B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印度洋C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印度洋D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台湾海峡印度洋下图为非洲南

7、部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完成19-20题。19图9中20S沿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东部地区受到上升补偿流的影响 西部地区受到寒流的影响 西部地区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A B C D20南回归线附近年均温差异及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内陆温度高地形状况 B 西部沿海温度低副热带高压带C东部沿海温度高植被 D 内陆温度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图(比例尺1:xx0),完成21-22题:21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坝,坝长(图上0.7厘米)和最大坝高(坝顶到坝底)分别大约是 A70m

8、 50m B140m 100m C140m 150m D700m 150m2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库区B甲乙丙丁的海拔在100米以上,150米以下C在庚点可以观察到乙点 D工程建设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等地质灾害下图左侧为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图,右侧是以30度视角分别从A、B、C、D四点俯看本区的网面立体图,该地人口密集,是东南亚主要水稻产地之一,据此完成23题。23图9等高线中A 、 B 、 C 、 D 四个观测点所见到的起伏形态依次对应的是A B C D 图、图、图是某一区域按3种比例尺所画出来的地图,其图幅依次减少四分之三。据此回答2425题。 24

9、若图的比例尺为1:N,则图、图的比例尺分别是A2:N和3:N B1:2N和1:3N C2:N和4:N D1:2N和1:4N25图中虚线为国界,关于虚线之间的国家,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宜多汁牧草生长而不适合谷类作物生长B该国葡萄酒闻名世界,其原料主要产自该国北部C该国是所在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世界重要的粮食出口国D该国西南部以比利牛斯山为界与西班牙、葡萄牙接壤读“世界某区域气候分布图”,据此回答2627题。26.H地气候类型在当地的分布与其在世界其它地区的正常分布,在纬度位置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该地这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常年受高气压的控制东南信

10、风的迎风海岸,湿润气流受到地形抬升常年被热带大陆气团控制A.B. C. D.27.图示南部的国家农牧业发达,但下列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中,该国不具备的是A.商品谷物农业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水稻种植业一艘货船从A港沿图示路线到B港。据此回答28-29题。28该货船装载的是某食用货品,该货品最可能是A咖啡 B香蕉 C大米 D牛肉29该货船经过了A德雷克海峡 B巴斯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巽他海峡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落差为81米,完成第30题。 30图中湖泊水面海拔可能是 A181米 B262米 C290米 D322米海洋二、综合题(4小题,共40分)31读某临海

11、国家略图及其材料,完成下题(6分) R湖泊的轮廓略呈四边形,东西最大宽度为24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400千米。有许多河流注入该湖,其流域面积达20万平方千米以上,湖水通过北面的河流流出。R湖由于水面广、湖水深,对周围的气候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使周围地区的气温有所降低,而降水量有所增加,这种现象在湖泊的北面和西面最为明显。(1)简析材料中湖泊的北面和西面降水明显较东、南面多的原因。(3分)(2)简要描述该国人口分布特点(3分)33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材料二 上图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城市高度集中在气候湿热的东南部,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使人口、经济集中在少

12、数几个大城市中,城市化问题日渐严重,而广大内地及东北区经济落后,如何搞好内地的开发,一直是该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1)说出A处的地形区名称,并说明其地表形态特点及形成的原因(3分)(2)D城市靠近赤道,其附近却是世界上异常干旱的地区,分析其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3)B城是该国的新建首都,请结合材料分析迁都至此的原因(3分) 34读某大洲局部示意图(图19)及A、B两地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50E23.50204060801471005010015020014710A地降水量月份分配B地降水量月份分配图19AB图例城市珊瑚礁铁路河流甲(1)说出A、B两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B地降水的形成原因。(6分)(2)说出甲盆地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影响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