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鼠的饲养与管理.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905609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大鼠的饲养与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七章大鼠的饲养与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七章大鼠的饲养与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七章大鼠的饲养与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七章大鼠的饲养与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大鼠的饲养与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大鼠的饲养与管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七章 大鼠的饲养与管理 大鼠(Rat),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属野生褐色大鼠(Rattus norvegicus) 的变种。原产于亚洲中部及原苏联部分的温暖地区。十八世纪后期开始人工饲养,十九世纪中叶首次用于心理学的研究。1906年这个鼠群中的一部分被送到费城(Philadelphia)的Wistar研究所,从而培育成了Wistar大鼠。二十世纪以后,大鼠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肿瘤学、药理学、内分泌学、营养学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一、一般特性 1. 大鼠性情温顺,易于捉取,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当粗暴操作或营养缺乏时可攻击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产生攻击人的

2、倾向,配种后的成年雄鼠同笼饲养互相撕咬,严重的甚至咬死。 2. 大鼠是杂食动物,有随时采饮的习惯。喜食煮熟的动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类的肉。对营养缺乏敏感,特别是维生素和氨基酸缺乏时可出现典型症状。如核黄素缺乏时出现皮炎、脱毛、体质虚弱和生长缓慢,还可引起角膜血管化、白内障、贫血和髓质退化;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雌大鼠生育能力降低,严重缺乏时雄鼠可终生丧失生殖能力。 3. 大鼠的活动多集中在黄昏到清晨这一段时间,白天常在笼内闭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间发生。 4. 大鼠对空气中的粉尘、氨气、硫化氢等极为敏感,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一般开放饲养的大鼠主要死因为呼吸道疾病。 5. 大鼠对各种刺激很敏感,环境条

3、件的微小变化也可引起大鼠的反应,强烈的噪音可导致大鼠恐慌、互相撕咬,带仔母鼠可出现吃仔现象。 6. 大鼠具有群居优势,同笼多个饲养比单个饲养的大鼠体重增长快、性情温顺、易于捉取,单个饲养的则胆小易惊、不易捕捉。 二、解剖学特点 1. 外观 大鼠外观与小鼠相似,但个体较大。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cm。尾上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数量多于200片。上下颌各有两个切齿和六个臼齿,共16颗牙齿。齿式为(1003/1003)2。 2. 大鼠骨骼约105-108块,大鼠的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存在,不骨化。切齿终生不断生长,大鼠需不断啃咬磨牙以维持其长度恒定,故垫料中应有部分小木块供其啃咬

4、。 3. 大鼠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分别位于下颌骨后缘至锁骨的腹外侧、下颌骨后缘和胸腔入口的腹侧、颌下腺口侧。颈区肩胛部间沉积的脂肪组织呈腺体状,称为冬眠腺,在产热中起着重要作用。 4. 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胃为无腺区,后胃为有腺区,前后两部分由一个界限嵴分开,食管通过界限嵴的一个褶进入胃小弯,此褶是大鼠不能呕吐的原因。 5. 肠道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 结肠、 直肠。 其中小肠最长, 约114cm(102-126),盲肠较长,约6-8cm。 6. 肝脏呈紫红色,占体重的比例大,约为体重的1/25,由四叶组成(右侧叶、中叶、左叶和尾叶)。肝脏的再生能力强,经部分肝切除术后

5、仍可再生。成年大鼠切除肝2/3,在一周内肝脏生长最快,三周内肝脏重量可恢复到接近正常。大鼠无胆囊,各肝叶的胆管会合成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胰脏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弯曲处,呈淡粉色,形状不规则,似脂肪。 7. 心脏重量约占体重的1/30-1/20,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 右心室组成。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弓,由此分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又分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到心脏背侧沿脊柱下行, 形成背主动脉,背主动脉再分支到髂部和四肢。 8. 肺脏为海绵状,淡粉色,位于胸腔中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肺为一个大叶,右肺分为4叶(前叶、中叶、副叶、后叶)。 9. 肾脏呈暗红

6、色、蚕豆状,位于腹腔背侧脊柱两侧。每侧肾都和一条白色细长的输尿管相连,输尿管下接膀胱。 10. 大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相似, 亦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大鼠的大脑很发达,中脑较小。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共12对。脊神经和植物神经和其它动物相似。 三、生理学特性 1. 新生仔鼠无被毛,呈赤红色,两耳贴连头部皮肤,自闭。尾长约为身长的 1/21/3,无牙齿。二日后周身呈粉红色,3-4天两耳张开,并开始长出小绒毛,8-10 天切齿萌出,并开始爬行,14-17天双目睁开,16天后被毛长齐,1

7、9日臼齿萌出,21日可以离乳。 2. 大鼠的寿命一般为2.5-3年。杂交群、远交群比近交系寿命长。 3. 不同品种、品系的大鼠体重有差别,同一品种大鼠雄性比雌性体形大。表1 为Wistar和SD大鼠体重与日龄的关系。 表1 Wistar和SD大鼠的体重与日龄的关系(体重:g) 日 龄 21 28 35 42 49 56 63 70 Wistar 雄 56 97 134 187 233 297 325 370 雌 54 91 134 166 209 214 232 246 SD 雄 52 101 150 206 262 318 365 399 雌 50 86 130 172 210 240 25

8、8 272 4. 雄性大鼠成年后生殖器突出,离肛门较远。雌性外生殖器有明显的凹沟。成年大鼠雄性体重为300-600g,雌性为250-500g。 5. 生理生化正常值: (1)一般生理正常值 成年体重 雄 300-600g 雌 250-500g 寿命 2.5-3年 体温 37.538.7 染色体 42条 妊娠期 21天 出生体重 5-6g 采食量 5g(100g体重24小时) 饮水量 8-11ml(100g体重24小时) 心率 300-500次/分 心输出量 50ml/分 血总量 6ml/100g体重 呼吸率 85次/分 尿量 5.5ml(100g体重24小时) 排Na+量 1.63mmol(1

9、00g体重24小时) 排K+量 0.83mmol(100g体重24小时) 尿的渗透压 1659mosm/kg H2O 尿的pH值 7.3-8.5 尿的比重 1.04-1.07 (2)血液正常值 红细胞 7.4-8.8106/mm3 白细胞 6.4-12.5103/mm3 红细胞比 45-50 血红蛋白 14-17g/dl 血小板 7-11105/mm3 纤维蛋白原 1.4-3.0g/dl (3)白细胞分类及所占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 13-25 嗜酸性粒细胞 0-6 嗜碱性粒细胞 0-0.3 淋巴细胞 69-84 单核细胞 0-3 第二节 常用品种品系 一、近交系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近交系已有1

10、50多种,在我国常用的主要有: 1. F344 1920年由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Curtis培育。 主要特性:(1)毛色为白色,毛色基因为、B、。(2)苯酮尿症的模型动物, 睾丸间质细胞瘤发病率高达90,诱导可发生膀胱癌、食道癌和卵巢癌,也可作为周边视网膜退化的动物模型。 2. Lou/C 1972年由Bazin和Beckers培育成的浆细胞瘤高发系。我国于1985 年从NIH引进。主要特性:(1)毛色为白色,毛色基因为a、c、h。(2 )特征:回盲部淋巴结产生一种自发性淋巴瘤(免疫细胞瘤),70 的免疫细胞瘤可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3)肿瘤学性状:8月龄以上的Lou大鼠自发浆细胞瘤发生率

11、雄30,雌16,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G占35,IgE或IgA占36。Lou/C 大鼠广泛用于免疫学研究,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制备。 二、远交群 1. Wistar 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育成,我国从日本、前苏联引进,是我国引进最早的大鼠品种。其特点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长小于身长; 性周期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平均每胎产仔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性情温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 自发肿瘤发生率较低;10周龄雄鼠体重可达280-300g,雌鼠体重可达170-260g。现各地饲养的封闭群遗传性差异较大,实验设计时尽可能避开使用该品种。 2. Sprague dawley(SD) 1

12、925年美国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培育而成。其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低,对性激素感受性高; 10 周龄雄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鼠可达180-270g。SD大鼠常用作营养学、内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 三、突变系 1. SHR/Ola 1963年东京Okamoto用自发性高血压的Wistar培育而成。主要特征:高血压发生率高,且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血压高于200mmHg,尿嘌呤糖尿病能进一步使血压增高,动物对抗高血压药物有反应,该品系为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最适动物模型。在

13、幼年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羟化酶水平增高,但总儿茶酚胺无明显不同,肾上腺儿茶酚胺含量减少。 循环血中的促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偏高,甲状腺重量增加。繁殖力及寿命无明显下降,可饲养13-14个月,繁殖时应选用高血压大鼠作亲代。 2. 裸大鼠 1953年在英国Rowett研究所发现并培育而成。主要特点:体毛稀少,成年鼠尾根部常多毛,2-6周龄皮肤上有棕色鳞片状物,随后变得光滑,发育相对缓慢,体重约为正常大鼠的60-70,在SPF环境下可活1-1.5年。裸大鼠为先天无胸腺,T 细胞功能缺陷,同种或异种皮肤移植生长期达3-4个月以上;易患呼吸道疾病,对结核菌素无迟发性变态反应,血中未测出IgM和IgG,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为阴性;B细胞功能一般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裸大鼠主要用于肿瘤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一、药物学研究 大鼠的血压反应比家兔好,常用它来直接描记血压,进行降压药物的研究; 也常用于研究、评价和确定最大给药量、药物排泄速率和蓄积倾向;慢性实验确定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剂量反应和代谢以及服药后的临床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