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规划.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905299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力资源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力资源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力资源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规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梯度化管理,适应不同教师的发展需要张店七中启动人力资源实施规划新学期伊始,张店七中及时出台了人力资源的实施规划,确定每个教师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要,实施科学的梯度化管理机制,开展有效地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规划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实践智慧为目标,以“理智取向”为主要内容,兼顾“实践反思”,根据司德非对教师职业生涯模式的界定,学校把教师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管理,即专家生涯阶段和更新生涯阶段。管理办法如下: 一、专家生涯阶段教师管理办法对此类教师进行“反思教学”模式。该阶段教师所研究问题与学校和学科组的研究主题保持一致,以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物件,对来自自己所做出的行为、

2、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种反思包括“对实践的反思”、“实践中反思”、“为实践反思”等三部分。专家生涯阶段的教师基于“反思”教学模式行动研究,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突出以下教学行为:1、导案(必须是手写)侧重教后反思,反思聚焦问题,深刻,有独到见解。2、理论学习与学校大的课改主题保持一致,根据学校的“培训菜单”的进行主题式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学习反思,可以是对某一教学问题的剖析反思;或某一教学案例的反思,反思每周1次上传博客,每次不少于500字,必须是原创作品。3、听课教研:每周不少于2次,主要包括:(1)一对一跟踪听

3、课,锁定本学科的一个教师联盟进行跟踪听课,进行观摩与分析,撰写跟踪听课记录,每周至少一次,这将成为专家生涯阶段教师专题会议展示的重要材料;(2)参与学科组、级部组组织的听课活动。4、课堂教学,专家生涯阶段教师依据研究学科组的研究主题,主动上报研讨课,每周上报两节研讨课,学校形成听课菜单,督导评价小组成员参与每一次研讨课听课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成绩纳入考核。学校将成立督导评价小组全程跟踪评价专家生涯阶段教师所承担的各项学习及教学工作,每月督导一次,成绩直接计入教师考核,替代业务检查成绩。二、更新生涯阶段教师管理办法对此类教师采用“合作发展”与“行动研究”模式。在同一高绩效团队内或相同研究领域内的老

4、师结为小组,小组内的教师互为资源,互为参考,相互合作,相互促进。 骨干教师要自主确立研究团队成员,并带领成员通过“头脑风暴”、“观课”、“研讨会”、“案例分析”、“成果诊断”等丰富多样的实效性强的形式,开展“行动研究”。学校相关管理者对各个研究团队给予指导、关心;同时监督、评价,不断促进其快速发展。更新生涯阶段的教师基于“合作发展”与“行动研究”模式,我校将采取如下举措:1、同学科教师自愿结成教师联盟,并推选出该团队的项目负责教师,上报学校审批,项目负责教师和该团队教师之间具有双向选择权,凡是落选于团队之外的教师可重新界定自己所处发展阶段,或加入预备生涯阶段或加入专家生涯阶段。2、教师联盟成立

5、后,项目负责教师带领团队教师制定教师联盟项目实施方案,联盟内教师任务分担通力协作,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联盟的主要工作状态,教师联盟依托于所在教研团队,承担教研团队的教研项目,实现教师联盟和教研团队的有机整合,通力合作完成教研团队的教研项目。3、对于教师联盟学校将成立督导评价小组进行过程性督导,一学期两次,期中督导和期末督导,学期末各教师联盟自我进行工作成果汇总,准备成果汇报(等同于微型课题成果汇报),倡导形式多样,对于课例展示的教师联盟可采取录像课方式或提前邀请督导组成员参与听课并录像,特别优秀的教研成果将在全校推广,提早结题的教师联盟可以提前申请做成果展示汇报。4、教师联盟的教师业务检查为博客写作,每周1篇,不少于500字,要求是高质量的原创作品。每个阶段的教师都要积极响应我校的读书活动,基本要求是专业阅读(有关于合作学习课改理论和学科素养方面的书籍),每学期不少于一本书,更新生涯阶段教师不少于两本书,且有读书札记,读书札记工作与网校上“我的书斋”结合,学期末学校将做全面统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划分等级,以一定的权重纳入业务检查,平时学校层面的读书交流,采取随时随机定人的办法。教师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根本资源,只有教师的进步才会带来学校的进步,更加精细、更富有针对性的管理,更符合教师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也必然带来学校的长足进步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