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90405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校本阅读(古诗)教案【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含义。3.明白要珍惜时间的道理。【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谁来背一首?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一首新古诗,读题。2.简介作者。汉乐府是汉代专门用来制作音乐的机构。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复:再次,归:回来,徒:白白的。3.赏析重点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解意思,感悟道理,情境迁移运用。三、熟读成诵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背诵本诗。2.风【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对风的赞美。【阅读准备】小黑板、图片【阅读过程】一、猜谜导入1.老师说谜面:来无影去无踪,没有颜色没味道,春天暖来冬天冷,始终围绕你身边。(打一自然现象)2.唐朝诗人李峤就写了一首赞美风的诗,读题。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解落:吹落,入:进入。3.赏析重点句中的“千尺浪”“万竿斜”,了解虚指的写法。三、拓展,熟读成诵1.观看图片,找风的踪影。2.自由背诵本诗。3.集体配乐朗诵本诗。3.回乡偶书【阅读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阅读准备】小黑板、图片【阅读

3、过程】一、看图导入1.展示书页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清图意。2.这位老人就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贺知章,他常年在外,到老年时回到家乡,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什么事呢?学了这首诗就知道了。读题。二、学习古诗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疏通诗句大意。重点理解:少小:年轻时候,老大:年纪大了、老了,衰:衰老,这里指头发白了。3.熟读成诵:自由背诵本诗。集体配乐朗诵本诗。三、拓展阅读。介绍贺知章写的咏柳,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找来读、背。4、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

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小擂台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相同的内容不重复)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三、学习新课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2、教师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3、学生自己读古诗。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宿:住宿。寺:庙。危:高。辰:天上的星星。恐:害怕。惊:惊动。语:说话。百尺:泛指很高很高。天上人:天上的神

5、仙。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8、指导朗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6、9、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10、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5、鸟鸣涧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与学的过程: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

7、听? 2、 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 学习古诗鸟鸣涧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

8、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6、相思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相思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相思 1、出示红豆或图片,师讲红豆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写红豆的诗歌:板书课题:相思 2、 解题:思念. 自由读诗 ( 读准节奏) 相思

9、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3、 朗读诗歌相思 自由读诗.4、师引导读诗.(1)大家找找,哪一句写了红豆(红豆生南国)(2)出示红豆(可以是图片) (长江以南叫南国也叫江南) 红豆生长在什么季节,找一找,读出来.(春来发几枝) 出示图片,红豆树枝繁叶茂,红豆累累.5、师引导:这红豆美么大家想把这份美读出来么 齐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6、 如果你要离开故乡了,会带走故乡的哪些东西 (泥土,水,树叶,红豆) 师:对.江南的水,土,叶,豆代表了故乡,所以诗人这样写. 愿君多采撷,(希望你多多采摘)此物最相思.(这东西最会引起人们思念故乡)了解诗意: 红豆生长在江南,

10、春天来了红豆常得十分茂盛, 希望大家多多采摘,这东西能引发大家思念故乡。二、指导朗读。 1、大家想想学过哪些写到思念的诗(静夜思) 2、对故乡的思念还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 请一学生示范读. 评价. 读出红豆树的美. 读出了对故乡的思念. 大家齐读.背诵古诗.三、作业。 学生课余读一读静夜思,忆江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望庐山瀑布阅读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2、背诵这首古诗。阅读准备:小黑板阅读过程:一、谈话式导入:1、请同学们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给大家听。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二、简介作者:1、学生交流所了解的李白。2、李白是怎样描写庐

11、山瀑布的?3、老师也来做一回诗人,请同学们告诉我,应该站在哪儿来给大家吟诵这首诗呢?(望遥说明诗人是站在远处观察瀑布的。)通过老师的吟诵,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三、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纲:(1)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生、遥、川、疑、飞。(2)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3)通过自学,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2、学生自学。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所得。四、师生共同学诗:(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诗,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谈到哪句,交流哪句)日照香炉生紫烟:(1)诗中哪个词是升起的意思?(2)红日、高山、紫雾诗人用寥寥几个字,就把我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你能把它

12、读得那么美吗?遥看瀑布挂前川:(1)理解:川,河流。(2)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1)学生体会飞流直下。(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疑是银河落九天:(1)重点理解:疑,体会李白诗的风格。 (2)有感情地朗读。(二)学生质疑:1、生为什么不用升?(1)学生谈自己的理解。(2)生,产生而后升起。2、挂,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1)学生交流。(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指导朗读并成诵。8、赠汪伦阅读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阅读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13、。阅读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二、学习古诗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