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的主体与客体.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901511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评的主体与客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测评的主体与客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测评的主体与客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评的主体与客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评的主体与客体.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大09春学期人事选拔与测评第六章 人事测评组织与实施 课堂笔记 本章学习要求1、 了解测评的主体和客体2、 熟练掌握选拔与测评的步骤3、 掌握测评实施的基本原则4、 了解测评过程中的心理干扰的主要形式及其对策第一节 测评的主体与客体一、测评的主体指组织整个测评工作的个人或集团,包括测评方案的编制者、测评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测评的指导者与操作方案的评估者以及测评结果的处理与解释者。二、测评的客体指测评实施的承受者,它与测评的对象有所不同。三、测评员的条件 1、 开放而有纪律2、 必须与测评对象或被测者无直接的利害关系3、 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对事物价值的判断能力4、

2、 最好由能为达到改善教育培训工作及其效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人来承担第二节 测评的流程与步骤一、准备阶段 明确测评的目的和测评的对象 选择合理测评方法和测评工具 选择测评人员 测评人员的培训二、实施阶段 测评前的组织动员 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测评操作程序三、分析和决策阶段四、检验反馈阶段第三节 测评实施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 在测评过程中尽量做到实事求是,保证测评过程和结果能真正反映测评对象真实的素质状况,尽量排除主观臆断。 测评指标体系要科学 测评方法、工具的选择要合理 测评的程序要科学2、 方向性原则 一切测评过程、活动都要有针对性,不能背离测评目标3、 可行性原则 要求测评活动从

3、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测评结果之间有可比性。 测评目标要适宜可行。测评过程也要可行。4、 综合性原则 对人员素质测评的效果和过程要用全面联系的观点去看待,不能孤立地去测评每个因素,或者单纯地根据几个数据过早地下结论。 建立一套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测评对象素质的目标体系。 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渠道来获取各种信息。 把各种信息综合起来得出一个总体的结论。5、 行为性原则 测评的对象是被测者的行为 注意观察 要用科学的手段来收集被测者的行为6、 动态性原则 测评的目的是动态的,测评的方法、过程等也要做相应的调整。7、 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 能保证测评过程更加客观8、 标准化原则 保证测评条件的共同性 第四节 测评过程中的心理干扰的主要形式及其对策一、测评前的心态及其调整 测评主客体的不协作心态-对应参加测评的主客体进行人员测评的思想教育,使双方互相信任,建立友好、和谐的合作气氛。二、测评中的心态及其调整 首因效应误差-测评者学会全面客观与动态地考评 近因效应误差-测评者应随时记录观察结果 新奇效应误差-测评者要善于系统分析 光环效应误差-测评者能一分为二,客观评价 定势效应误差-用科学分析方法,重眼前事实 期望效应误差-测评者明确标准,实事求是三、测评后的心态及其调整 敏感、掩饰、怀疑否认的心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以平等态度相待;要启发自我客观认识;个别书面通知,回避他人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