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被国际社会正式确认为精神疾病.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89923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瘾被国际社会正式确认为精神疾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网瘾被国际社会正式确认为精神疾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网瘾被国际社会正式确认为精神疾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网瘾被国际社会正式确认为精神疾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网瘾被国际社会正式确认为精神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瘾被国际社会正式确认为精神疾病.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网瘾标准首次成为世界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病协会(APA)本周末正式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在第三章关于“网络游戏成瘾章”中,首次全盘采纳中国医学教授陶然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由于国际上对于精神疾病的认定非常慎重,DSM-5是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近20年来的第一次重大更新。昨天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治疗室,该院成瘾科教授、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这意味着美国青少年治疗网瘾,可以纳入医保福利体系了。”而对于中国医学界来说,这标志着中国人制定的标准,首次在世界精神疾病诊断领域被国际认可,填补了“非物质成瘾”领域的空白,确立了一个新病种,更

2、为所有青少年科学治疗网瘾提供了科学依据。8年研究5500多个病例成就网瘾9条国际标准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科教授、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被美国精神病协会认定的网瘾诊断标准,虽然只有9句话,但它的形成,是一个历时8年、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2005年以前,接到网瘾的孩子,有人就质疑这是病吗?”陶然教授昨天对本报记者回忆道:通过8年对5500多个临床病例的治疗和研究,我们的团队踏遍全国各地,与当地医生共同研讨分析,终得出这9句话。“沙里淘金”数以万计临床数据统计半年陶然教授告诉记者:“2005年我们团队接收了200多个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通过临床实践,才慢慢发觉这是病。因为很多孩子玩网络游戏

3、不上学,这在生物学叫做社会功能受损,是一种疾病。最严重的是不上学,不工作,友谊、人际交往也没有,日常生活不规律。这是判断疾病的核心标准,还有就是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只要具备这两条就可以进行研究。”于是,从2005年开始,从事毒品等成瘾行为医学研究20余年的陶然,全面投入了网瘾的研究。“我们做了1200个样本,将1200个病人的各种临床表现记录下来,然后统计症状,看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凡是高于50%的症状都保留,最后过滤出目前的9条诊断标准,它们是网瘾患者最具有共性的症状,出现频率最高。”陶教授介绍,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第一条是“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在接受我们临床

4、治疗的患者中,达到了90%多。2005年,陶然教授的团队针对1200多个病人,使用6台电脑对数以万计的临床数据逐一统计了半年。在做过第一轮症状排列统计后,为了保证可操作性,还得进行有效性检验。“1000多个病人有400多个病人由两个医生问,每位医生单独问询,重合度最高的词再统计一次,看看出现的频率是否与原先的一致。”陶然说,“一致性越高,对症状的检验性越高,表明标准的可操作性越强。”不仅在北京做检验,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陶然教授还走访了5个省市。“2005年我们还去了湖北、湖南、西安、天津、山西,和当地的医生再进行一致性检验,好在,这些结果都是极其相似的。”样本量大战胜14家国际同行标准出来以

5、后,陶然团队面对的第一个难题便是命名。在第四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没有“非物质成瘾”这一章,国际社会也没有这一疾病类型。“这些让我们陷入窘境”,陶然回忆道:“有人建议可以归入使用网络冲动控制障碍中,但是我坚持称之为非物质成瘾。因为患有冲动控制障碍的孩子,往往从小有多动症,但是现在很多网络游戏成瘾的都是大学生,从小很有自制力,所以不能说他是冲动控制障碍。”“在命名上,我们不愿意随波逐流。不管国际社会认不认可,我们还是得做自己的研究,没现成的帽子也没关系,我们就自己命名为网络游戏成瘾,叫网瘾”,对于当年的坚持,陶教授颇感得意。标准有了,但是要得到国际承认也并非以易事。陶然说:“国际上研究网

6、络成瘾标准的国家和地区很多,比如荷兰、法国、台湾,这次我们至少面临14家国际竞争对手。之所以最后确定选用我们的,第一是我们的样本量大,第二比较科学。2008年11月份,当时美国精神病协会的主席还亲自来到北京,考察我们试验的可靠性,与患儿交谈,此后我还去美国进行了两次答辩。对于网络成瘾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国际社会也经历了一个认知的过程。”预防孩子网瘾:不做“自恋”妈妈“理性”爸爸一个男孩子3年不出家门,头发1米多长,爸爸曾经用过烟熏的办法想让他离开电脑房,连续饿他几天,方法用尽,都不见成效;有个外地来京的患儿,因为妈妈不让他上网,居然残忍地把妈妈的耳朵剪掉了一边;还有的患儿把家人肋骨砍断陶然向本

7、报记者披露了他所接诊患者的种种极端行为,让人瞠目结舌。陶然研究发现,有54.8%的患网瘾的孩子,因为父母不让上网,采取了极端的、暴力的手段。那么治疗网瘾的手段又有哪些呢?陶然教授的答案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教育相结合。过度上网会让大脑“废用性萎缩”网瘾的严重性已不容小觑。尤其现在,家长爱给小孩子玩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这对孩子的大脑有伤害,“所有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大脑的额叶和顶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萎缩。因为玩游戏不需要你太多的思考,医学上就会形成废用性萎缩,大脑只要兴奋一个区就够用了。”陶然教授说。他进一步分析:人类的大脑最主要的是额叶,它是人类大脑经历了150万年的进化、从自然

8、人到社会人的转化结果。自从个人计算机日益普及,特别是网络游戏的出现,青少年每天过度地玩游戏,将使社会化的大脑走向游戏化、娱乐化大脑。一句话,社会化的大脑被废掉了。只要每天玩网游6小时以上,半年以后,其大脑前额叶的葡萄糖代谢下降15%,我们通过核磁、脑功能检查,大脑氧代谢下降了8%。大脑和人体的其他肌肉一样,用则进,不用则废。如果一个孩子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他的社会化大脑的进程就被打乱了,出现情感麻痹等症状,其注意力、情感能力、情绪表达能力,都将严重退化。网络游戏成瘾九条诊断标准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4难以停止上网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7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8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9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当成结论12.7%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